耕地保護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社會穩定,耕地占補平衡政策作為耕地保護體系中的核心政策,一直以來備受關注。本書旨在剖析耕地占補平衡的實施效果,并在耕地利用布局優化的基礎上建立耕地保護區域補償機制。具體而言,采用GAEZ模型、LANDSCAPE、InVEST模型等方法,從耕地數量和質量、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其價值等方面剖析耕地占補平衡的實施效果,并對實施效果進行預評估;以協同糧食安全與生態保育為目標開展耕地利用空間布局優化;基于優化布局結果提出耕地保護區域補償機制,并從資金管理、法律保障、技術保障和管理措施方面提出政策建議。
2006-09至2009-07,武漢大學,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博士;
2004-09至2006-07,武漢大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碩士;
1997-09至2001-07,華中農業大學,土地規劃與利用專業,學士2017-01至今,華中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土地管理學院,教授;
2019-12至2020-01,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環境地理組,高級訪問學者;
2019-03至2019-04,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環境地理組,高級訪問學者;
2018-01至2018-01,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環境地理組,高級訪問學者;
2016-01至2017-01,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環境研究所,高級訪問學者;
2013-09至2016-12,華中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土地管理學院,副教授;
2015-04至2015-11,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環境地理組,高級訪問學者;
2012-05至2013-08,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土地管理學院,副教授;
2009-09至2012-04,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博士后;第十二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三等獎 2020 1
第十一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二等獎 2018 1[1] 自然資源部“長江經濟帶國土空間優化與治理”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
[2] 自然資源部長江中游國土調查監測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副主任;
[3] 《中國地理科學評論》主編;
[4]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副主編;
[5]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中國土地科學》等期刊審稿人;
[6]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理事;
[7] 湖北省土地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8]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年度項目成果鑒定專家;
[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通訊評審家、會議評審專家。
目錄
序 i
前言 iii
第1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義 3
1.2 耕地占補平衡政策的演進 5
1.2.1 耕地占補平衡政策的提出 5
1.2.2 數量與質量并重的耕地占補平衡 7
1.2.3 “三位一體”保護的耕地占補平衡 9
1.2.4 跨省域耕地占補平衡的提出 12
本章參考文獻 13
第2章 耕地占補平衡與布局優化的理論分析 17
2.1 耕地占補平衡與布局優化相關概念 17
2.1.1 生態系統服務 17
2.1.2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 17
2.1.3 土地利用布局優化 18
2.1.4 耕地保護補償 18
2.2 國內外研究進展 19
2.2.1 耕地占補平衡實施效果 19
2.2.2 耕地利用變化對生態系統服務的影響 21
2.2.3 土地利用優化配置 24
2.2.4 耕地保護補償機制 25
2.2.5 研究述評 26
2.3 相關理論 28
2.3.1 可持續發展理論 28
2.3.2 外部性理論 29
2.3.3 區域發展空間均衡理論 29
2.3.4 最優化理論 30
2.4 構建分析框架 31
2.4.1 耕地占補平衡對耕地數量和質量影響的分析框架 31
2.4.2 耕地占補平衡對生態系統服務及其價值影響的分析框架 32
2.4.3 權衡糧食安全和生態保育的耕地利用空間布局優化的分析框架 33
2.4.4 基于土地利用空間布局優化的耕地保護區域補償機制的分析框架 33
本章參考文獻 34
第3章 耕地占補平衡對耕地數量和質量的影響 45
3.1 耕地占補平衡對耕地數量和質量影響評估的總體思路 45
3.2 對耕地數量和質量影響評估的方法與數據 45
3.2.1 GAEZ模型 45
3.2.2 LANDSCAPE 46
3.2.3 數據來源 48
3.3 耕地占補平衡對耕地數量和質量的歷史影響 50
3.3.1 耕地占補平衡對耕地數量的歷史影響 50
3.3.2 耕地占補平衡對耕地質量的歷史影響 55
3.4 未來耕地占補平衡對耕地數量和質量的影響 58
3.4.1 未來土地利用的情景模擬 58
3.4.2 未來耕地占補平衡對耕地數量的影響 65
3.4.3 未來耕地占補平衡對耕地質量的影響 70
3.5 小結 73
本章參考文獻 74
第4章 耕地占補平衡對生態系統服務及其價值的影響 75
4.1 耕地占補平衡對生態系統服務及其價值影響評估的總體思路 75
4.2 生態系統服務及其價值評估方法 75
4.2.1 生境質量評估方法 75
4.2.2 生態系統碳儲存服務評估方法 78
4.2.3 生態系統水土保持服務評估方法 80
4.2.4 生態系統水質凈化服務評估方法 83
4.2.5 生態系統產水服務評估方法 84
4.2.6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測算方法 88
4.3 2000~2020年耕地占補平衡對生態用地的影響 92
4.4 2000~2020年耕地占補平衡對生態系統服務的影響 94
4.4.1 2000~2020年耕地占補平衡對生境質量的影響 94
4.4.2 2000~2020年耕地占補平衡對生態系統碳儲存服務的影響 97
4.4.3 2000~2020年耕地占補平衡對生態系統水土保持服務的影響 102
4.4.4 對生態系統水質凈化服務的影響 105
4.4.5 2000~2020年耕地占補平衡對生態系統產水服務的影響 109
4.5 2000~2020年耕地占補平衡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影響 112
4.6 小結 116
本章參考文獻 117
第5章 未來耕地占補平衡對生態系統服務及其價值的潛在影響 123
5.1 未來耕地占補平衡對生態系統服務及其價值潛在影響評估的總體思路 123
5.2 未來耕地占補平衡對生態用地的潛在影響 124
5.2.1 SPP下,2020~2040年耕地占補平衡對我國生態用地流失的影響 124
5.2.2 SPN下,2020~2040年耕地占補平衡對我國生態用地流失的影響 130
5.3 未來耕地占補平衡對生態系統服務的潛在影響 133
5.3.1 未來耕地占補平衡對生境質量的潛在影響 133
5.3.2 未來耕地占補平衡對生態系統碳儲存服務的潛在影響 138
5.3.3 未來耕地占補平衡對生態系統水土保持服務的潛在影響 141
5.3.4 未來耕地占補平衡對生態系統水質凈化服務的潛在影響 143
5.3.5 未來耕地占補平衡對生態系統產水服務的潛在影響 146
5.4 未來耕地占補平衡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潛在影響 149
5.5 小結 152
本章參考文獻 153
第6章 權衡糧食安全與生態保育的耕地利用布局優化 154
6.1 耕地利用布局優化思路 154
6.2 耕地利用布局優化方法 154
6.3 耕地利用布局優化結果 155
6.3.1 基于全國尺度耕地生產力總量平衡的耕地利用布局優化效果 155
6.3.2 基于省級尺度耕地生產力總量平衡的耕地利用布局優化效果 158
6.4 小結 160
本章參考文獻 160
第7章 基于布局優化的耕地保護區域補償及其保障機制 164
7.1 耕地保護區域補償的總體思路 164
7.2 耕地保護區域補償標準的測算方法 164
7.2.1 耕地保護目標責任的評估方法 164
7.2.2 耕地赤字與盈余的測算方法 166
7.2.3 補償標準的測算方法 166
7.2.4 補償標準的修正方法 169
7.3 耕地保護區域補償標準 171
7.3.1 明確耕地保護目標責任 171
7.3.2 測算耕地赤字與盈余 172
7.3.3 確定耕地保護補償標準 175
7.3.4 修正耕地保護補償標準 176
7.4 耕地保護區域補償實施的保障機制 178
7.4.1 資金管理措施 178
7.4.2 法律保障措施 180
7.4.3 技術保障措施 182
7.4.4 管理措施 183
7.5 小結 184
本章參考文獻 185
附錄A 190
附錄B 191
附錄C 194
后記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