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大型高等院校藝術設計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的隆重推出,反映了全國高校設計教育及其理論研究的面貌和水準,同時也折射出中國現代設計在研究和教育上幣只極探索的精神及其特質。本系列教材的作者,皆為我國高等院校中堅守在藝術設計教育教學第一線的骨干教師、專家和知名學者,既有豐富的藝術設計教育教學經驗,又有較深的理論功底。本書為該系列之一的《世界現代藝術設計簡史》分冊,書中具體包括了:現代藝術設計的萌芽和工藝美術運動、裝飾藝術運動、現代主義設計的發展、包豪斯的建立及其宗旨等內容。
人類的設計行為是人的市質力量的體現,它隨著人的自身的發展而發展,并顯示為人的一種智慧和能力。這種力量是能動的,變化的,而且是在變化中不斷發展,在發展中不斷變化的。人們的這種創造性行為是自覺的,有意味的,是一種機智的、積極的努力。它可以用任何語言進行闡釋,用任何方法進行實踐,同時,它又可以不斷地進行修正和改良,以臻至真、至善、至美之境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設計藝帶”——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結晶。
設計是一幣中文化,飽含著人為的、主觀的因素和人文思想意識。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現代藝術設計的萌芽和工藝美術運動
第一節 工業革命初期藝術設計的發展狀況
第二節 工藝美術運動產生的背景
第三節 英國工藝美術運動
第三章 新藝術運動
第一節 新藝術運動產生的背景
第二節 法國的新藝術運動
第三節 比利時的新藝術運動
第四節 德國的“青年風格”和奧地利的“分離派”
第五節 西班牙的新藝術運動
第六節 英國和美國的新藝術運動
第四章 裝飾藝術運動
第一節 裝飾藝術運動產生的背景及其概況
第二節 法國裝飾藝術運動的發展
第三節 英國的裝飾藝術運動
第四節 美國的裝飾藝術運動
第五章 現代主義設計的發展
第一節 現代主義設計的概況及其產生的背景
第二節 現代主義的先驅和思想基礎
第三節 德國工業同盟
第四節 俄國構成主義設計運動
第五節 荷蘭風格派運動
第六章 現代主義設計的高峰——包豪斯
第一節 包豪斯的建立及其宗旨
第二節 包豪斯的三個發展時期
第三節 包豪斯的成就與影響
第七章 美國的現代主義藝術設計
第一節 美國工業設計的興起
第二節 “流線型”設計和“有計劃的廢止制度”
第三節 美國工業設計的職業化和工業技術的發展
第四節 國際主義風格的形成和發展
第八章 世界現代藝術設計的蓬勃發展
第一節 理性的德國設計
第二節 細致的荷蘭設計
第三節 政府主導的英國設計
第四節 藝術的意大利設計
第五節 質樸的斯堪的納維亞設計
第六節 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日本設計
第七節 人體工程學及其發展
第九章 后現代藝術設計
第一節 后現代主義設計的先聲——波普設計
第二節 后現代主義設計緣起及特征
第三節 后現代主義建筑設計
第四節 后現代主義產品設計
第五節 后現代主義平面設計
第六節 后現代主義服裝設計
第七節 多元化的設計風格
第十章 中國的現代藝術設計發展概況
第一節 20世紀早期和中期的設計
第二節 20世紀80年代以后的設計
第三節 香港和臺灣的設計
參考書目
18世紀英國的工業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也稱產業革命,其發端的原因是原有的手工工場形式以及生產技術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更多更好的商品的渴求。工業革命在人類文明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首先是生產技術上的變革,它通過一系列的新技術、能源和動力等的開發和利用,空前解放和提高了生產力,促進了商業的發展和市場的競爭,進而引起了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改觀,也引起了社會結構以及生活方式的變革。這些因素,尤其是現代化的工業生產是現代藝術設計產生和發展的首要條件。
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享有穩定的政治、自由的企業和實用的哲學,并且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從16世紀到18世紀中期,英國資產階級依靠強大的武器裝備和殖民野心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帝國。海外殖民地的開辟為國內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和原料,資產階級革命后,英國政府不斷向資本家借債,又通過向勞動人民征稅還債的方法,使大量的資金積聚到資本家手中,這些都為工業革命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在英國,新的工業方法正是從消費工業如紡織、金屬和陶瓷業開始的,采用新技術和機械化生產方式,替代原有的手工藝作坊式生產,并逐漸在能源、機器制造和交通運輸等領域,都產生了積極的成效。到19世紀三四十年代,英國基本完成了工業革命,建立了紡織、冶金、煤炭、機器制造和交通運輸五大工業部門,成為當時世界上的經濟大國和“世界工廠”。英國也最先獲得由工業革命所帶來的商業上的利益,不僅新老貴族們追求奢華,就連最下層人民也能負擔一些小的奢侈品,這樣的背景促使藝術設汁進入了一個圍繞著機器生產和市場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