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會計(第3版)》借鑒企業會計改革的經驗,實現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加強會計制度的集中性和統一性,充分反映會計核算現代化的管理要求。《預算會計(第3版)》作者羅紹德,出版于2006年1月1日。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會計是服務于經濟管理的信息系統。經濟越發達,經濟結構、經濟運行機制也將越復雜,作為為經濟管理服務的會計也就越重要;反過來,會計的發展也會制約或促進經濟的發展。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進行的會計改革,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也能促進了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
自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已深刻地影響或改變了我國的會計環境。會計環境的變化,將導致會計所起的作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為適應經濟改革的需要,我國于1992年首次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并于1993年7月1日正式施行。隨后,又陸續發布了13個具體會計準則。在此同時,我國兩次修訂了《會計法》。1999年10月31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第二次修訂了《會計法》,新修訂通過的《會計法》于2000年7月1日起施行。2000年6月21日,國務院發布了《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為了貫徹執行新修訂后的《會計法》和《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規范企業的會計核算工作,提高會計信息質量,2000年12月29日財政部制定并發布了《企業會計制度》。會計改革進程的加快,必將促進會計學科教育的改革。因此,會計教學必須及時調整會計學科體系,更新會計教材的內容,以保證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能夠有機結合,適應改革形勢的需要。
教學內容規定了教材的基本內容,是教師授課取材之源,也是學生求取真知之本。教材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好壞。不關注教學內容的及時補充和修改,不提供高質量的教學課本,是不可能提高教學質量的。因此,為學生提供一套高水平的會計學教材,對于提高會計教學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套系列教材立足于會計學學科,內容涵蓋整個會計學學科體系的主干課程和相關的選修課程。本套會計系列教材主要有:《初級財務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學》、《高級財務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學》、《成本管理會計學》、《稅務會計學》、《金融保險會計學》、《預算會計學》以及相關學科的教材。本套會計系列教材依據最新頒布的會計法律、法規,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緊隨會計改革的新潮流。
第一篇 導論
第一章 預算會計概述
第一節 預算會計的概念和特點
第二節 預算會計的組成體系
第三節 預算會計假設和一般原則
第二章 預算會計的核算方法
第一節 會計要素及會計等式
第二節 會計科目和記賬方法
第三節 會計憑證和賬簿
第二篇 財政總預算會計
第三章 財政總預算會計概述
第一節 財政總預算會計的內容
第二節 財政總預算會計工作組織
第四章 總預算會計資產的核算
第一節 財政性存款的核算
第二節 有價證券及暫付、待收款的核算
第三節 撥款和貸款的核算
第五章 總預算會計負債與凈資產的核算
第一節 負債的核算
第二節 凈資產的核算
第六章 財政收入的核算
第一節 預算收入的分類和內容
第二節 預算收入的收納、劃分和報解
第三節 預算收入的核算
第四節 其他財政收入的核算
第七章 財政支出的核算
第一節 預算支出的分類和內容
第二節 預算支出的執行
第三節 預算支出的核算
第四節 其他財政支出的核算
第八章 財政總預算會計報告
第一節 會計結賬和結算
第二節 會計報表概述
第三節 會計報表的編制-
第四節 財政總預算會計報表的審核和分析
第三篇 行政單位會計
第九章 行政單位會計概述
第一節 行政單位會計的特點
第二節 行政單位會計的組織
第三節 行政單位會計賬戶
第十章 行政單位資產的核算
第一節 貨幣資金的核算
第二節 有價證券與債權的核算
第三節 材料和固定資產的核算
第十一章 負債和凈資產的核算
第一節 行政單位負債的核算
第二節 行政單位凈資產的核算
第十二章 收入與支出的核算
第一節 行政單位收入的核算
第二節 行政單位支出的核算
第十三章 行政單位會計報告
第一節 會計報告的作用和種類
第二節 行政單位年終清理結算和結賬
第三節 會計報表的編制
第四節 行政單位會計報表分析
第四篇 事業單位會計
第十四章 事業單位會計概述
第一節 事業單位和事業單位會計的概念
第二節 事業單位會計的組織系統和任務
第三節 事業單位通用會計科目、主要憑證和賬簿
第四節 事業單位的會計要素
第十五章 事業單位資產的核算
第一節 流動資產的核算
第二節 長期資產的核算
第三節 固定資產的核算
第四節 無形資產的核算
第十六章 事業單位負債的核算
第一節 借人款項的核算
第二節 應付及預收款項的核算
第三節 事業單位應繳款項的核算
第十七章 事業單位收入的核算
第一節 事業單位收人的含義和核算要求
第二節 繳撥款收入的核算
第三節 事業收入的核算
第四節 經營收入的核算
第五節 其他收入的核算
第十八章 事業單位支出的核算
第一節 事業單位支出的分類和核算要求
第二節 事業支出的核算
第三節 經營支出的核算
第四節 專款支出的核算
第五節 繳撥款項支出的核算
第六節 銷售稅金及結轉自籌基建的核算
第七節 成本費用的核算
第十九章 事業單位凈資產的核算
第一節 事業單位凈資產的形成和分類
第二節 事業單位結余及其分配的核算
第三節 事業基金的核算
第四節 固定基金的核算
第五節 專用基金的核算
第二十章 事業單位會計報告
第一節 事業單位會計報告概述
第二節 事業單位會計報表的編制
第三節 事業單位會計報告分析
第二十一章 國庫集中收付與政府采購的核算
第一節 國庫集中收付的核算
第二節 政府采購的核算
附錄一 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
附錄二 事業單位財務規則
參考書目
(四)轉賬結算,不提現金
總預算會計的各種支撥憑證,都只能用以轉賬結算,不得提取現金。
(五)在存款余額內支付,不得透支
總預算會計只能在國庫存款和其他財政存款余額內辦理支付。不得透支是金融管理的常規,也是管理財政資金的原則。
二、財政性存款的開戶及其核算
(一)財政性存款的開戶
對于財政性存款,一般由財政機關開具證明,加蓋機關公章,并提交印鑒卡,到同級國庫或指定的銀行辦理開戶,待第一筆收入收到后,該戶即開始成立。
開戶時提交的印鑒卡應預留財政機關名稱、機關首長、預算部門負責人和會計的印鑒。
(二)財政性存款的核算
為了反映和監督財政性存款的增減及其結存情況,各級總預算會計應設置“國庫存款”、“其他財政存款”和“在途款”等科目。
“國庫存款”科目是用來核算各級總預算會計在國庫的預算資金(含一般預算和基金預算)存款的增減變動及其結存情況。該科目借方登記國庫存款的增加數;貸方登記國庫存款的減少數;余額在借方,反映國庫存款的結存數。該科目可設置“一般預算存款”和“基金預算存款”明細科目,進行明細核算。
總預算會計收到預算收人時,根據國庫報來的預算收入日報表入賬。收到上級預算補助時,根據國庫轉來有關結算憑證入賬。辦理庫款支付時,根據支付憑證回單人賬。
“其他財政存款”科目是用來核算各級總預算會計未列入“國庫存款”科目反映的各項財政性存款的增減變動及結存情況。其他財政存款包括財政周轉金、未設國庫的鄉(鎮)財政在專業銀行的預算資金存款,以及部分由財政部指定存入專業銀行的專用基金存款等。“其他財政存款”科目借方登記其他財政存款的增加數;貸方登記其他財政存款的減少數;余額在借方,反映其他財政存款的結存數。
總預算會計應根據經辦行報來的收入日報表或銀行收款通知入賬;支付其他財政存款時,應根據有關支付憑證的回單人賬。為便于分類管理,“其他財政存款”總賬科目下應按交存地點和資金性質分設明細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