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稅收實踐與理論發生了巨大的變革,促進了我國稅收事業的發展,豐富和深化了我國的稅收理論。但在我們面前尚有許多新的稅收現象、新的稅收理論和新的稅收制度,有待我們去研究;改革中稅收領域出現的種種新問題,有待我們給予正確的認識和解決。這樣才能既肯定我國稅收改革實踐與理論探索所取得的成就,又為我國稅收實踐與理論的進一步改革和發展提供穩定的基礎。《國家稅收》把稅收問題提高到經濟學的高度來研究,不是僅就稅論稅來梳理稅收基本原理,而且還從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角度進行剖析,以奠定國家稅收在非稅務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基礎地位。
《國家稅收》既繼承了我國稅收學建設的科學部分,又注意吸收國內外稅收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力圖在內容的編排方面做到規范和有所創新。
第一章 稅收本質與職能
第一節 稅收與稅收意識
第二節 稅收本質及其特征
第三節 社會主義社會國有經濟中稅收存在的客觀必然勝
第四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稅收的職能
第二章 稅收原則
第一節 西方的稅收原則
第二節 我國的稅收原則
第三節 稅制優化理論
第三章 稅收負擔與稅負轉嫁
第一節 稅收負擔概述
第二節 稅負轉嫁
第三節 避稅與逃稅
第四章 稅收來源與結構
第一節 稅收的價值構成
第二節 稅收的所有制構成
第三節 稅收的部門構成
第五章 稅式支出
第一節 稅式支出的概念與特點
第二節 稅式支出的形式與效應
第三節 我國稅式支出政策的組合與選擇
第六章 稅收的法律關系
第一節 稅法概述
第二節 稅收法律關系
第七章 稅收的國際關系
第一節 稅收國際關系的研究對象
第二節 國際稅收
第三節 涉外稅收
第四節 關稅
第八章 中國稅制的發展與改革
第一節 中國稅制的建立與發展
第二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稅制改革
第三節 稅收制度的構成要素
第九章 增值稅
第一節 納稅義務人與征稅范圍
第二節 稅率
第三節 應納稅額的計算
第四節 出口貨物邀(免)稅
第五節 增值稅的申報與繳納
第十章 營業稅
第一節 納稅義務人、征稅范圍及稅目與稅率
第二節 計稅依據、起征點
第三節 稅收優惠
第四節 營業稅的申報與繳納
第五節 營業稅的計算及成用舉例
第十一章 消費稅
第一節 納稅義務人及征稅范圍
第二節 稅率
第三節 計稅依據
第四節 出口應稅消費品的退(免)稅
第五節 申報與繳納
第十二章 關稅
第一節 關稅納稅義務人及征稅范圍
第二節 關稅稅則和稅率
第三節 關稅完稅價格及應納稅額的計算
第四節 關稅稅收優惠
第五節 關銳征收管理
第十三章 企業所得稅
第十四章 個人所得稅
第十五章 其他稅種
第一章 稅收本質與職能
第一節 稅收與稅收意識
一、什么是稅收
什么是稅收?稅收就是收錢。這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簡單的認識。從部門的角度看,稅務部門是干什么的?當然是收稅(或收錢)的。稅收的功能是什么?當然也是收稅(或籌集財政收入)。至于稅收調節經濟和監督管理的功能等,往往被一些人所忽略,因而有可能沒有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
再從稅收理論的角度看,原有的關于稅收概念的表述與概括,盡管要抽象一些、復雜一些、規范一些,但和上面的簡單認識實際上也是一脈相承的。例如,“稅收是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向居民、經濟組織征收實物或貨幣”;“稅收是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按照法律規定的標準,強制地、無償地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手段”;“稅收就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用法律強制手段,對一部分社會產品進行分配,以無償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形式”。以上列舉的學術界對稅收概念的不同表述,大同小異。除此之外,有的還強調,稅收體現憑借政治權力參與國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特定分配關系。但無論怎樣,對稅收概念的認識均偏重于稅收就是收稅或收錢。
其實,把稅收定義為收稅,實在是太褊狹了,這不僅是一種自我束縛,就稅收論稅收,而且與現實經濟情況也不符。
我們認為,稅收是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力,參與一部分社會產品或國民收入分配與再分配所進行的一系列經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