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老齡化社會的住宅 ——行為、輔具、服務與空間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適老建筑實驗室
定 價:¥69
中 教 價:¥41.40 (6.00折)
庫 存 數: 9
發展社會化居家養老是目前我國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必要補充,挖掘人、輔具、環境、服務的協同作用關系,進行適老宜居環境的精細化設計,將成為今后適老化設計發展的新趨勢。本書包括老齡化社會下的人與家,住宅空間的聲、光、熱與空氣,使用輔具的行為與空間,服務與空間四章內容,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對適應老齡化居住環境的設計原理和設計方法進行研究和解讀。幫助讀者理解老年人在居住環境中的需求和感受,從物理環境、輔具使用、服務所伴隨的空間變化等幾個部分,展示老齡化社會下住宅需要改變或正在改變的地方。 本書讀者對象包括適老宜居環境的相關研究、管理、設計人員,也包括老年人和老年人家庭,以及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工作人員。
本書面向更多老年人和老年人家庭,以及那些奮斗在一線的、提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工作人員,幫助大家理解老年人在居住環境中的需求和感受,從物理環境、輔具使用、服務所伴隨的空間變化等幾個部分,展示老齡化社會下住宅需要改變或正在改變的地方。
目前,我國社會已呈現出逐漸老齡化的同時伴隨高齡化的特點:規模大、速度快、跨度長,適老住房、設施和服務需求快速增長。在這種現實情況下,如果僅依靠社會力量開展機構養老,那么從人力、環境、經濟各方面,都需要非常高昂的社會成本。發展社會化居家養老是目前我國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必要補充,也是解決城市養老問題的重大戰略選擇。然而居家養老不等同于家庭養老,居家養老是讓老年人在居家中享受到專業部門的社會化服務,從而支持老年人能在自己熟悉的家庭環境中生活的社會養老。適應老齡化社會的住宅設計順應了我國老齡化社會發展的需要,是保障居家養老實施的重要抓手,是為我國身體機能衰退、居住條件有限、家庭照料能力低下的老年人群體所服務的。為了減少老年人在現有生活環境中所面臨的諸多安全隱患和生活不便,通過軟硬件層面的適老化設計,滿足老年人功能補償和環境改善等需求,推動居家養老模式發展,最終節約養老成本。在我國推行居家適老化設計之初,為了更快推進居家適老化改造進程,重點關注了老年人共通性的使用需求與改造實施方法,如扶手設置、高差消除等。這幾年,我們的研究團隊走訪了一些實施了居家適老化改造的家庭,常常出現扶手設置位置和高度不合理、消除高差的坡道坡度陡等現象,反而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隱患。如果適老化設計出現了形式主義的現象,那么不僅是社會資源的浪費,還會影響老年人的生活安全。挖掘人、輔具、環境、服務的協同作用關系進行適老宜居環境的精細化設計,將成為今后適老化設計發展的新趨勢。根據不同居住環境現狀,可以為不同身體狀態、不同經濟水平的老年人家庭定制便捷、精準、匹配的適老化設計服務,形成多樣化、差異化的適老宜居環境建設方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中國行動( 20192030年)》等文件提出健康環境建設、健康老齡化思想,也對適老化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居住環境設計方面,適老化設計逐步向健康適老化設計轉變。例如,借助療愈景觀、康復環境等適老化設計理論,提升空間包容度,達成健康干預效果。因此,滿足主動健康理念的適老化設計,就是相關環境或產品支持老年人由患者角色到生活者角色,由因為疾病而被動接受生活照料和康復護理到以重建生活并主動達成生活自理目標、促進自身健康的過程。適老化設計也需要吸納新技術、新方法,為提升老年人健康行為主動性而服務。適應老齡化社會的居住環境建設是一個跨學科技術領域,為了進一步提升研究成果的合理性與科學性,持續積累精細化參數數據作為今后的技術應用支撐,提供更加合理的無障礙適老環境建設綜合性解決方案,2023年,中國殘疾人輔助器具中心國家康復器械質量檢驗檢測中心與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適老建筑實驗室共同成立了適老環境與輔助技術聯合科研實驗平臺。該平臺計劃通過適老環境與輔助器具的跨界合作,發揮兩大實驗室的科學技術力量,在前沿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交叉學科人才培養等多方面開展相關工作,旨在多維度地提升適老化設計的科學性與精準性,讓適老化設計更好地服務全社會的老年人與老年人家庭。本書的目標并不在于深入地挖掘專業知識,而是面向更多老年人和老年人家庭,以及那些奮斗在一線的、提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工作人員,幫助大家理解老年人在居住環境中的需求和感受,從物理環境、輔具使用、服務所伴隨的空間變化等幾個部分,展示老齡化社會下住宅需要改變或正在改變的地方。人終有一老,本書希望在老齡化社會到來的當下,向讀者多普及一些老齡科學知識,多宣傳一些輔具使用方法,給老年人家庭提供更多種生活方式的選擇。王羽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適老建筑實驗室 主任
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適老建筑實驗室:我國關注老年人生活環境的人體工程學與環境行為學實驗研究平臺,以跨領域協同創新合作為手段,積極打造與世界接軌的高水平實驗平臺,形成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在行業內形成較大影響力。王羽:博士、研究員,畢業于日本大阪大學。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適老建筑實驗室主任、住房城鄉建設部適老建筑與環境重點實驗室執行主任、建筑環境優化設計與評測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國家住宅工程中心老年與兒童宜居環境研究所所長、中國建科中央研究院養老設施與適老居住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老年人健康環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住宅專委會專家委員。長期從事適老健康環境設計與研究,牽頭創建我國老年人環境行為學實驗室一中國院適老建筑實驗室,提出以老年人行為特征及需求為核心,跨領域多源數據驗證的適老環境研究方法,突破行業傳統研究手段,促進我國民生領域基礎及應用科研與國際水平接軌。
序 第1章 老齡化社會下的人與家 01 中國老齡化社會的特征 003 02 適老化領域的技術發展特征 008 03 老齡化社會的家庭需求 010 04 老齡化社會下的好房子 019 第2章 住宅空間的聲、光、熱與空氣 物理環境指標的再考量 01 有老年人的空間 027 02 空間的光 029 03 空間的聲音 043 04 空間的溫度與空氣 053 第3章 使用輔具的行為與空間無障礙與通用設計的普及、用輔具提高老年人的自立度 01 認識輔具 067 02 移動 072 03 排泄與洗浴 081 04 起臥與照料 093 05 園藝與康復 105第4章 服務與空間服務和住宅的一體化設計 01 有助浴服務的洗浴空間 123 02 有配餐服務的餐廚空間 134 03 支持醫療的居室空間 144 04 有園藝服務的花園空間 154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