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設計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發展戰略和政策的引導。理解和思考中國工業設計發展的特質和內在運行機制,關鍵要從中國社會的發展、城市更新、產業升級和企業創新等方面去尋求動因和邏輯。本書基于作者十余年的觀察、研究和思考,重點圍繞設計與城市、設計與產業、設計與園區和設計與企業等維度系統梳理了中國當代工業設計發展的典型路徑和優秀案例,希望呈現出中國設計事業發展的面貌和機理,并由此探索設計創新賦能企業、社會和國家發展的強勁動力。
清華大學蔣紅斌教授工業設計產業新作。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原理事長兼會長朱燾,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設計策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孫磊,傾情作序推薦。
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設計創新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研究項目成果。
本書基于作者十余年的觀察、研究和思考,重點圍繞設計與城市、設計與產業、設計與園區和設計與企業等維度系統梳理了中國當代工業設計發展的典型路徑和優秀案例,希望呈現出中國設計事業發展的面貌和機理,并由此探索設計創新賦能企業、社會和國家發展的強勁動力。
中國政府產業治理的優勢在于一張藍圖繪到底,國家對促進工業設計發展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這為企業用工業設計助力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契機,有利于企業實現經濟效益提升、組織高效運轉和產品優化更新。中國作為工業設計后起發展國,更加清醒、清晰地意識到工業設計在中國生根發展需要xian進性的、獨特性的、與國情高度融合的組織機制,要與國家、政府、產業、企業和高校之間形成一致的發展理念,即國家戰略 - 政策支持 - 行業趨勢 - 企業發展自上而下的工業設計發展一致性藍圖。
本書統計了十一五時期、十二五時期、十三五時期和十四五期間,中國的設計之都與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工業設計特色類)、工業設計企業和國家工業設計中心的發展質量與攀升數量,以證實國家相關扶持政策對中國工業設計發展的積極賦能。然而,國家政策的推動及指導是一個復雜體系,除了把握國家宏觀政策環境外,還需要系統梳理并從設計專業角度對政策進行深度解讀,才能把握政策的指引目標與推進方式,從而更好地推進工業設計在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的健康發展。本書的寫作初衷與核心價值是通過政策與產業發展研究為設計強省、設計強市、設計強產、設計強企提供參考和借鑒。筆者通過多年研究發現,在國家、政府、行業和企業等的共同努力下,工業設計促進了城市更新、激活了區域產業鏈建設、推進了傳統產業轉型、賦能了企業工業設計中心升級,社會各界對設計價值的共識與認同也在不斷加深。
本書的內容是以工業設計賦能國家發展戰略的平臺類型進行劃分,共分為四個單元。前三個單元從宏觀城市發展層面、中觀區域建設層面、微觀企業內部國家工業設計中心培育層面展開三個維度的一致性分析,每個單元各分為兩章展開對中國工業設計發展典型案例的點評,旨在啟發中國的城市、區域和企業重視工業設計產業、緊隨國家發展步伐、利用好相關政策支持,形成政產學研系統性的創新機制,進而助推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第四單元將三個維度進行綜述,總結了中國工業設計發展機制的特征與優勢。
本書是 2021 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設計創新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研究(21ZD25)階段性成果。項目的研究價值是基于對世界范圍內工業設計強國凝聚文化軟實力的發展路徑與經驗分析,聚焦中國工業設計的發展能力與實踐效能研究,讓設計創新成為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助燃劑和催化劑。
面向未來,工業設計在城市、區域、產業和企業所不斷施展出的組織力和戰略決策力,將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蔣紅斌,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設計戰略與原型創新研究所所長,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專家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副主任委員。一直致力于設計思維、產品創新、設計戰略的相關教學與研究。
推薦序
推薦序二
前言
第一單元
工業設計賦能城市更新
一、國際交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計之都
1.1 科技產能基因激活城市創新力
深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計之都(2008) 004
1.2 文化產業鏈聚合設計動能
上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計之都(2010) 008
1.3 產學研聯動打造創新產業孵化器
北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計之都(2012) 011
1.4 文旅產業賦能城市品質革新
武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計之都(2017) 014
1.5 設計賦能產城鄉融合
重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計之都(2023) 017
二、制造凝聚: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工業設計特色類)
2.1 設計企業聚攏帶動產業智能轉型杭州 020
2.2 設計驅動與服務制造深度協同煙臺 021
2.3 地域文化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蘇州 022
2.4 數字信息產業推動城市更新廈門 024
2.5 工業文化與先進制造業多維度融合沈陽 025
第二單元
工業設計賦能區域新興
三、創業孵化園區
3.1 產能聚集賦能設計創新創業廣東工業設計城 029
3.2 創意文化產業匯集設計人才北京 751 D·PARK 033
四、創造力園區
4.1 交叉融合型創新人才培養平臺清華 x-lab 038
4.2 設計創新塑造經濟增長新動能重慶工業設計產業城 040
第三單元
工業設計賦能企業發展
五、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制造企業)
5.1 數字化與信息化引領通信科技行業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044
5.2 從和諧號到復興號踐行中國方案
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 048
5.3 軟硬兼備自主研發賦能品牌出海戰略
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052
5.4 以生態鏈輻射智能產品系統工程
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056
5.5 高品質智能家電引領質價比時代
海爾集團公司 060
5.6 突顯企業集體主張的小家電產業鏈
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062
5.7 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裝品牌輸出方略
三一集團有限公司 064
5.8 以服務體驗增加用戶品牌黏性與價值認同
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 066
5.9萌家電深耕用戶心智實現產品創新生命力
小熊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070
5.10 自主研發驅動高端裝備設計創新突圍
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072
5.11劃時代的中國汽車形象探索與實踐
理想汽車有限公司 074
5.12 中國傳統文化與先進生產力的協同創新
鄭州大信家居有限公司工業設計中心 076
5.13 用細節打造多維度的優良兒童產品
好孩子兒童用品有限公司 080
5.14 深耕用戶體驗與多元化使用場景
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082
六、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工業設計企業)
6.1 從創新服務到創意孵化
浪尖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084
6.2 科技與創新有機融合
杭州瑞德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088
6.3 深耕設計創新與戰略統籌
上海木馬工業產品設計有限公司 090
6.4 文化傳承與客戶至上
北京洛可可科技有限公司 092
6.5 產品品牌整合與理念創新
杭州飛魚工業設計有限公司 094
6.6 產品設計創新策略引領
北京上品極致產品設計有限公司 096
6.7 服務沈陽八大產能
沈陽創新設計服務有限公司 098
第四單元
中國工業設計發展機制的優勢總結
七、為城市發展提供設計勢能
7.1 城市群落:發揮輻射作用構筑設計衛星城市網絡 102
7.2 人才凝聚:學科交叉融合匯聚復合型設計人才 104
八、為區域發展提供設計效能
8.1 產業集群:激活園區創新功能孵化新興產業鏈 106
8.2 研究組織:構建創新生態提升設計國際競爭力 109
九、為企業發展提供設計動能
9.1 實踐型:工業設計中心成為企業戰略升維的引擎 112
9.2 服務型:以設計服務探索市場規律引發自身成長 118
附錄
附錄 1 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列表 121
附錄 2 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管理辦法 139
附錄 3 中國設計園區名錄列表 143
附錄 4 朱燾《關于我國應大力發展工業設計的建議》 147
附錄 5 全國高等院校綜合設計基礎教學論壇 152
附錄 6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專家工作委員會第三屆名單 153
附錄 7 工業設計學習參考書目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