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浙江省五個地區的調查數據,實證分析:現階段我國社會信任的狀況;個人的社會特征、人格特質、社會參與以及地區的經濟發展、社會環境對于社會信任的影響;人際信任與組織信任的關系。最后,根據研究發現,提出提升社會信任的對策。
《重建社會信任》由張云武所著,本書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始終秉持了三個原則:其一,努力尋求研究的本土化,即認為研究中國的信任問題,應該將分析視野放在中國特有的制度文化、特定的社會現實框架內,而不應該完全照搬已有研究的分析范式。基于此原則,研究變量均結合當前我國的社會現實進行了操作化設計(具體詳見第四章第二節)。其二,努力把理論分析與經驗研究相結合,即研究過程中,雖然注重吸納國內外學者的理論觀點,但又不簡單地照搬他們的理論觀點;雖然注重經驗事實,但又不僅僅是簡單的經驗描述。其三,尊重客觀事實,保持價值中立,即一切研究觀點均建立在翔實可靠的調查數據基礎之上,忠實地接受調查數據的指引,而不添加任何個人的價值判斷。
張云武,男,1963年出生于河北省海興縣;1983年9月一1987年9月于黑龍江大學日語系學習;1987年9月一1998年6月就職于黑龍江省大慶市;1998年6月一2005年5月留學日本,并獲得社會學博士學位;2005年5月一2009年12月就職于廈門大學社會學系;現為浙江工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工作系教授。
研究方向為城市社會學,主要研究領域是工業化、城市化背景下人們的社會信任、幸福感、精神健康、關系網絡、價值取向、政治參與、社區沖突等。迄今,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40余篇.代表論文為《不同規模地區居民的人際信任與社會交往》(《社會學研究》2009年第4期)、《社會流動與流動者的關系網絡》(《社會》2009年第1期);出版專著兩部,分別為《中國的城市化與社會關系網絡——以大慶市和上海浦東新區為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城市化度與生活結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先后主持并完成了教育部規劃基金課題兩項以及福建省、浙江省的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或者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五項。另外,先后獲得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
序章 社會學研究與社會結構變遷
一、社會學的研究主題
(一)社會結構宏觀層面的研究
(二)社會結構微觀層面的研究
(三)社會結構宏觀層面與微觀層面相互作用的研究
二、工業化、城市化與社會結構變遷
三、當代社會學的研究問題
四、國內社會學研究的缺陷
第一章 研究背景與研究問題
第一節 研究背景
一、問題叢生的社會現實
二、社會問題產生的社會學解釋
第二節 研究問題
一、研究主題及問題意識的由來
(一)不同年代社會信任狀況的體驗觀察
(二)社會不信任事件的觸動
(三)社會信任的不可或缺性
二、研究的具體問題
第二章 文獻綜述
第一節 國外學者的信任研究
一、西方信任研究的起源
二、西方信任研究的發展
(一)西方心理學的信任研究
(二)西方社會學的信任研究
(三)西方經濟學的信任研究
(四)西方管理學的信任研究
第二節 國內學者的信任研究
一、國內心理學及社會學的信任研究
(一)信任危機的原因及對策研究
(二)中國人信任構成的研究
(三)信任問題的本土化研究
(四)信任問題的跨文化研究
(五)城鄉居民信任現狀的實證研究
二、國內經濟學的信任研究
三、國內管理學的信任研究
(一)組織內信任研究
(二)組織間信任研究
第三節 研究特征、存在問題與研究啟示
一、研究特征
二、存在問題
(一)不同學科的隔離式、縱向式研究
(二)缺乏人際信任與組織信任跨層次研究
(三)缺乏企業組織以外的信任研究
三、研究啟示
(一)需要多學科視野下的綜合研究
(二)需要適合我國現實的本土化研究
第三章 工業化、城鎮化發展與社會結構變遷
第一節 工業化與城鎮化的發展
一、1978年以前的工業化與城鎮化
二、1978年以后的工業化與城鎮化
三、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特征
第二節 社會結構的變遷
一、社會結構宏觀層面的分化
(一)就業結構的變化
……
第四章 研究假設與研究設計
第五章 社會總體信任的實證分析
第六章 人際信任的實證分析
第七章 組織信任的實證分析
第八章 人際信任與組織信任的關系及轉化路徑
第九章 研究結論與討論
第十章 對策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 當代居民社會信任的調查問卷
索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