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對錢穆先生的著作進行充分研究的基礎上,圍繞大一統、政牧關系、禮法政制和歷史政治學進行了深入探討,指出復古和“西化”都不可能成為現代立國的實踐立足點,應當在共和立國的大方向上來看待傳統與現代性、中國與外來文明的關系,在大一統現代升級的視野中來理解晚晴以來的變革、戰爭與政局。可以說,治體新論是在開放吸收中西傳統啟示的脈絡中加冕共和的,正如錢穆代表的經史經世之學是在與舶來政治學的會思中演成了傳統現代生成的典型路徑。本書所論,不限于政治思想史,更著眼于錢穆這一類先行者指示出的政治社會學術。
任鋒,香港科技大學博士(2005),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政治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政治傳統、政治學理論與歷史政治學,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兩項(一般,青年),代表性著作《立國思想家與治體代興》獲得北京市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導論待解縛的先知與被重構的傳統:在現代脈絡中辨識錢穆
第一章走向回歸的離鄉:作為政治學人的錢穆與現代立國問題
第一節國有與立:錢穆的歷史政治思維縱觀
第二節論“錢學”七書:錢穆政治學的門徑
附錄錢賓四先生與現代中國的政教之運
第二章“眼前有景道不得”?:錢穆與現代思想的憲制進路
第一節錢穆的“明夷待訪錄”
第二節“近己則俗變相類”:錢穆與近世儒家傳統
第三節《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的微言隱義
第四節“會通為體,分別為用”:錢穆《現代中國
學術論衡》的大義家言
第三章現代中國立國的治道轉型
第一節“統”、大一統與政治秩序的基源性問題
第二節制憲時刻的啟蒙迷思:論大國共和的政教問題
第三節再論大國共和的政教之維:梁啟超論題
與錢穆道統新說的三個面向
第四節三論大國共和的政教維度:民心與治體生成
第五節文明沖突,還是文明化合?:從錢穆禮教論省察
亨廷頓命題的困境與出路
附錄一治化的三重世界:嚴復《天演論》導言探微
附錄二《先秦政治思想史》的“百年孤獨”
第四章“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革命立國中的人民與政制
第一節現代轉型中的禮法新說與治體論傳統
第二節錢穆的法治新詮及其啟示:以《政學私言》為中心
第三節君道再還:錢穆憲制思維中的元首論
第四節論公家秩序:家國關系的歷史政治學闡釋
第五節大國禮治何以重要?:政制崇拜、治體論
與儒學社會科學芻議
第五章歷史政治學與治體新論
第一節新啟蒙主義政治學及其異議者
第二節立國之道的新和舊:錢穆與中國政治學的自覺
第三節歷史政治學的雙重源頭與二次啟航:從梁啟超
轉向到錢穆論衡
第四節中國政治傳統研究與歷史政治學的可能性
第五節治體論與國家治理研究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