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在此背景下,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的眭紀剛研究員組織編寫了《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一書。
本書從理論、主體、產業、區域、政策五個維度,深度探討了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的關系,重點解讀了以下關鍵問題:
? 為什么說新質生產力的本質是由科技創新驅動?如何理解新質生產力的“新”與“質”?
? 從古典時代的生產力理論到創新發展理論,再到現代的“新質生產力”理論,有著怎樣的演化脈絡?
? 在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創新主體分別發揮著什么作用?
? 產業為什么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載體,科技與產業如何相互滲透?
? 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和產業綠色轉型對新質生產力有何提升作用?
? 科技創新資源分布具有不均衡性,如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 新質生產力需要哪些“新質生產關系”和制度政策環境?
本書對于理解新質生產力的理論內涵、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機制,以及制定相關政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值得廣大政策研究者、企業管理者、科創工作者,以及對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感興趣的各界朋友深入研讀。
眭紀剛,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創新發展政策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崗位教授。主要從事創新發展理論與政策、科技政策研究工作。在《中國軟科學》《科學學研究》等學術期刊,以及《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China Daily、《瞭望》、《半月談》等中央媒體及雜志上發表理論文章70余篇,其中多篇文章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和《學習強國》轉載;出版學術著作《創新發展經濟學》(科學出版社,2019)、《中國改革開放史料叢書?中國科技體制改革卷》(中國工人出版社,2024),譯著《創新發展的政治經濟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20),擔任東方出版中心《自主創新叢書》執行編委,參與創新領域多部經典著作的審校和出版工作;執筆多篇政策建議上報國家相關部門并被領導人批示或部門采納。
一、理論篇
1.古典生產力理論:從亞當?斯密到馬克思
2.創新與發展理論:從熊彼特到演化學派
3.新質生產力理論:新理論、新內涵、新特征
二、主體篇
4.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激發新質生產力創新動力
5.強化高校科教賦能,夯實新質生產力知識根基
6.推動科研機構轉型,搭建新質生產力創新橋梁
三、產業篇
7.發展戰略新興產業,鞏固新質生產力主陣地
8.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搶占新質生產力制高點
9.加快產業綠色轉型,確保新質生產力可持續
四、區域篇
10.建設科創中心,匯聚新質生產力之核
11.創立科學之城,筑夢新質生產力未來
12.打造高新之區,培育新質生產力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