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情緒,不論興高采烈或郁郁寡歡,均可感染他人。與抑郁者聊天,則自身亦感消沉;與自信達觀者談心,則自身亦多喜悅。此即本書著墨描繪之“情緒傳染”。本書綜合各個學科,包括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歷史學、跨文化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和心理生理學,為這一社會心理現象提供了翔實而令人信服的證據。
在本書中,作者認為,人們在日常接觸中往往會自動、持續地與他人的面部表情、聲音、姿勢、動作和工具性情緒行為同步;更重要的是,人們的情緒體驗時刻受到這種模仿反饋的影響。他們首先呈現了觀察和實驗室證據來支持他們的觀點,然后為臨床心理學家、心理治療師、醫生、夫妻、父母,以及希望更好地塑造社交場合情感基調的專業人士提供了實用建議。
伊萊恩·哈特菲爾德(Elaine Hatfield),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關系科學的先驅之一,夏威夷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研究領域包括親密關系、性與性取向、情緒與心境、人際過程等。因杰出的研究工作,曾榮獲美國心理科學協會(APS)終身科學成就獎、美國實驗社會心理學會(SESP)終身杰出科學獎等。
約翰·卡喬波(John T. Cacioppo, 1951—2018),著名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美國心理科學協會(APS)前主席,芝加哥大學認知和社會神經科學中心創立者。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神經科學。因杰出的研究工作,曾榮獲美國心理科學協會William James會士獎、美國心理學會(APA)杰出科學貢獻獎等。
理查德·拉普森(Richard L. Rapson),歷史學家,夏威夷大學歷史學系榮休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文化和智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