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運用中國人民大學組織的“千人百村”抽樣調查數據,考察了百姓民生狀況,從基層視角和農民主體性角度反映鄉村社會發展的現實和問題,圍繞鄉村教育、鄉村醫療和鄉村養老三個焦點問題,以及與鄉村社會治理和秩序密切相關的基層糾紛及其解決機制等問題,結合社會學相關理論,進行了深度分析和解讀。
如果僅從時間維度看,“千人百村”調查似乎時效性不強;但要是換個角度看,則有另一層和更重要的意義與價值,亦即歷史的價值和參照比較的意義。該項調查數據的獨到價值在于,調查樣本嚴格按照隨機抽樣原理抽選出來,調查訪談對象嚴格按照隨機抽樣方法選取,問卷訪談是由經過專業培訓的大學生用規范方法所做。本書研究既提供鄉村民生發展及基層生活狀況的第一手資料信息,也回溯并再現了一個關照和關心百姓民生的時代特征。
陸益龍,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教育部重點教材編寫課題組首席專家,有兩部學術著作入選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成果文庫。研究領域主要涉及:農村社會學、法律社會學、戶籍制度研究、水資源與社會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