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講解了國債期貨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力求從零開始、通俗易懂。本書首先講解國債與國債期貨的基礎知識,即國債和國債期貨的定義、特點、功能。國債期貨的起源和發展,國債期貨行情分析軟件,國債期貨與股指期貨的區別;然后講解國債期貨交易指南、國債期貨合約及其基本面分析、國債期貨的技術分析、國債期貨交易的正確心態與習慣;接著通過實例剖析講解國債期貨的K線、趨勢、形態、分時圖、MACD、KDJ分析技巧;最后講解國債期貨的風險與應對技巧、國債期貨的交易策略。
本書首先著眼于國債期貨的實戰應用,然后再探討深層次的技巧問題。本書附有大量的典型實例,通過這些例子介紹知識點。每個例子都是作者精心選擇的。投資者反復練習,就可以舉一反三,真正掌握交易技巧,從而學以致用。
本書適用于所有金融市場投資者,即股票、基金、黃金、白銀、債券等投資者和愛好者,更適用于那些有志于在這個充滿風險、充滿寂寞的征程上默默前行的征戰者和屢敗屢戰、愈挫愈勇并最終戰勝失敗、戰勝自我的勇者。
在金錢遍地、充滿魔力、撲朔迷離的國債期貨市場中,因利益的驅動往往使投資者對市場的認識陷入一種非理性狀態而屢犯錯誤。然而市場沒有記憶,假如不認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同類的錯誤難免不斷地重復出現,讓人一犯再犯,步入深淵。所以投資者一定要認清市場的本質,認識到市場只有贏家和輸家,弄清市場操作的基本原理,理解市場基本的教義,并以此為鏡。
現在,市面上關于國債期貨的書不算多,并且大多都是基礎類。實戰類的書很少,而且實戰類的書即使有一些,但大多數也講解不全面、剖析不夠深入,并且沒有講解中小資金每年翻番的操作技巧,也沒有講解期市中真正的"收益越大,風險越小"的實戰操作模式。
本書作者在投資生涯前期,也曾走過很長時間的彎路,也曾幾度陷入經濟危機和心理危機,也曾懷疑市場上有無走出痛苦、走向成功的方法。事實上成功并不遙遠,財富就在身邊。這就是本書寫作的主旨。
本書特點
特 點 說 明
13章實戰精講 本書體系完善,由淺入深地對國債期貨實戰
交易進行了13章專題精講,其內容涵蓋了
國債期貨基礎知識、國債期貨行情分析軟件、
國債期貨的開戶、國債期貨交易軟件、
國債期貨的下單和成交、國債期貨交易
的誤區、國債期貨合約、國債期貨的
基本面分析、K線分析、趨勢分析、
形態分析、分時圖分析、MACD分析、
KDJ分析、國債期貨的風險與應對
技巧、國債期貨的交易策略等
108個實戰技巧 本書結合國債期貨實戰交易,講解了
108個交易技巧,其內容涵蓋了國債
期貨的下單和成交、5年期國債期貨
合約、10年期國債期貨合約、國債
期貨的定價、國債期貨交易的正確
心態與習慣、單根K線、K線實戰
做多技巧、K線實戰做空技巧、
趨勢線應用實戰、通道線應用實戰、
黃金分割線應用實戰、反轉形態
應用技巧、持續形態應用技巧、
分時圖的三波上漲法則、分時圖的
三波下跌法則、分時圖的做多技巧、
分時圖的做空技巧、MACD實戰
做多技巧、MACD實戰做空技巧、
KDJ實戰做多技巧、KDJ實戰
做空技巧、KDJ實戰綜合應用
技巧、國債期貨的風險、
國債期貨的套期保值和套利等
100多個實戰案例 本書結合理論知識,在其講解的
過程中,列舉了100多個案例,
進行分析講解,讓廣大投資者
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
更準確地理解其意義和實際應用
80多個技能提示 本書結合國債期貨交易實戰中
遇到的熱點問題、關鍵問題及
種種難題,以技能提示的方式
奉送給投資者,其中包括國債
期貨交易的特點、交易技巧、
交易理念、風險控制等
語言特色 本書講解都是從基礎知識和
基本操作開始,讀者無須
參照其他書即可輕松入門;
另一點是充分考慮到沒有
基礎知識的讀者的實際
情況,在文字表述方面盡量
避開專業術語,用通俗易懂的
語言講解每個知識點的應用
技巧,從而突出容易學、
上手快的特點
本書結構
章節介紹 內容體系 作 用
第1章 首先講解國債期貨的基礎知識, 從整體認識國債期貨及
如什么是國債及其類型、 國債期貨交易的本質,
什么是國債期貨及其特點, 并掌握國債期貨行情分析
然后講解國債期貨與股市 軟件的使用技巧,
的關系、國債期貨的起源 為后面章節的學習
和發展,接著講解國債 打下良好的基礎
期貨行情分析軟件,
最后講解國債期貨與
股指期貨的區別
第2章 講解國債期貨交易指南, 要想進行國債期貨交易,
即國債期貨的開戶、 首先要進行開戶和入金,
出入金、下單和成交、 所以本章是入市交易的基礎,
國債期貨交易軟件、 也是投資者必須認真掌握
國債期貨交易的誤區 的內容
第3~4章 講解了國債期貨合約及其 國債期貨合約、基本面分析、
基本面分析、技術分析, 技術分析、正確心態
然后講解國債期貨交易的 與習慣,是成功交易者
正確心態與習慣 必須要掌握的知識,
只有掌握了這些知識,
才有可能成為市場的贏家
第5~11章 講解國債期貨在實戰交易 要想在國債期貨市場中
中的各項分析技術, 成為最終的贏家,
如K線、趨勢、形態、 必須精通技術分析,
分時圖、MACD、KDJ等 因為技術分析提供了
精準的進場與出場點,
可以大大提高投資者
的盈利能力
第12~13章 講解國債期貨的風險與 提升國債期貨投資者的
應對技巧、國債期貨的 實際投資水平,即提高
交易策略 交易策略、風險與應對
技巧,從而成為國債
期貨市場中的穩定贏家
本書適合的讀者
本書適用于新老國債期貨投資者、中小散戶、職業操盤手和專業大宗商品分析師,更適用于那些有志于在這個充滿風險、充滿寂寞的征程上默默前行的征戰者和屢敗屢戰、愈挫愈勇并最終戰勝失敗、戰勝自我的勇者。
創作團隊
本書由陸佳、周峰編寫,下面人員對本書的編寫提出過寶貴意見并參與了部分編寫工作,他們是劉志隆、王沖沖、呂雷、王高媛、梁雷超、張志偉、周飛、紀欣欣、葛鈺秀、張亮、周科峰、王英蘢、陳銳杰等。
由于時間倉促,加之水平有限,書中的缺點和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周峰,投資公司經理,業內資深理財高手,擁有多年股票、大宗商品、外匯、黃金、白銀等理財產品的投資經驗,指導客戶實現了良好的投資收益,在業內具有良好的口碑。曾經參與過多部圖書的寫作。主要有以下幾本圖書:“從零開始學”系列圖書。
陸佳,投資公司經理,業內資深理財高手,擁有多年股票、大宗商品、外匯、黃金、白銀等理財產品的投資經驗,指導客戶實現了良好的投資收益,在業內具有良好的口碑。曾經參與過多部圖書的寫作。主要有以下幾本圖書:《網上炒黃金做贏家——行情分析與軟件實操》《網上外匯交易實戰入門》,參與編寫了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從零開始學”系列圖書的多部圖書。
第1章 初識國債期貨交易
國債期貨交易是一條新的理財途徑,近年來相當火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國債期貨交易。本章首先講解國債期貨的基礎知識,如什么是國債及其類型、什么是國債期貨及其特點,然后講解國債期貨與股市的關系、國債期貨的起源和發展,接著講解國債期貨行情分析軟件,最后講解國債期貨與股指期貨的區別。
1.1 國債概述
要想進行國債期貨交易,就要了解什么是國債、為什么要發行國債、國債的類型、發行、償還、投資優勢等。下面進行具體講解。
1.1.1 什么是國債
國債,又稱國家公債,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國債由國家發行,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
國債因為有著國家信用的保證,也被稱為"金邊債券",由于國債是由國家發行,并且它的利率是高于銀行存款的,所以,對于不滿足于銀行定存但又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低的人來說有著天然的吸引力。
買的人多了,就會出現大家一哄而上哄搶國債的場面。每到國債購買日,從來就不乏銀發老人的身影,有的老人家自帶小板凳早早前往銀行門口排隊等候。
1.1.2 為什么要發國債
發行國債的目的主要有4項,分別是籌措軍費、平衡財政收支、籌集建設資金、借換國債的發行,如圖1.1所示。
圖1.1 發行國債的目的
1) 籌措軍費
在戰爭時期,軍費支出額巨大,在沒有其他籌資辦法的情況下,通過發行戰爭國債籌集資金以應付戰時的巨額支出。發行戰爭國債是各國政府在戰時通用的方式,也是國債的最先起源。
2) 平衡財政收支
一般來講,平衡財政收支可以采用增加稅收、增發通貨或發行國債的辦法。以上三種辦法比較,增加稅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做法,固然是一種好辦法但是增加稅收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稅賦過重,超過了企業和個人的承受能力,將不利于生產的發展,并會影響今后的稅收。增發通貨是最方便的做法,但是此種辦法是最不可取的,因為用增發通貨的辦法彌補財政赤字,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其對經濟的影響最為劇烈。在增稅有困難,又不能增發通貨的情況下,采用發行國債的辦法彌補財政赤字,應是一項可行的措施。政府通過發行債券可以吸收單位和個人的閑置資金,幫助國家度過財政困難時期。但是國債的發行量一定要適度,否則也會造成嚴重的通貨緊縮。
3) 籌集建設資金
國家要進行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為此需要大量的中長期資金,通過發行中長期國債,可以將一部分短期資金轉化為中長期資金,用于建設國家的大型項目,以促進經濟的發展。
4) 借換國債的發行
借換國債是為償還到期國債而發行,在償債的高峰期,為了解決償債的資金來源問題,國家通過發行借換國債,用以償還到期的舊債,這樣可以減輕和分散國家的還債負擔。
1.1.3 國債的類型
國債的種類很多,按國債的券面形式可分為三種,分別是無記名式(實物)國債、憑證式國債和記賬式國債。其中無記名式國債已不多見,后兩者則為目前的主要形式,如圖1.2所示。
圖1.2 國債的種類
1) 無記名式(實物)國債
無記名式國債是一種票面上不記載債權人姓名或單位名稱的債券,通常以實物券形式出現,又稱實物券或國庫券。
無記名式國債是我國發行歷史最久的一種國債。我國從20世紀50年代起發行的國債和從1981年起發行的國債主要是無記名式國庫券。發行時通過各銀行儲蓄網點、財政部門國債服務部以及國債經營機構的營業網點面向社會公開銷售,投資者也可以利用證券賬戶委托證券經營機構在證券交易場所內購買。
無記名國債的現券兌付,由銀行、郵政系統儲蓄網點和財政國債中介機構辦理或實行交易場所場內兌付。
無記名式國庫券的一般特點是:不記名、不掛失,可以上市流通。由于不記名、不掛失,其持有的安全性不如憑證式和記賬式國庫券,但購買手續簡便。由于可上市轉讓,流通性較強。上市轉讓價格隨二級市場的供求狀況而定,當市場因素發生變動時,其價格會產生較大波動,因此具有獲取較大利潤的機會,同時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一般來說,無記名式國庫券更適合金融機構和投資意識較強的購買者。
2) 憑證式國債
憑證式國債是指國家采取不印刷實物券,而用填制"國庫券收款憑證"的方式發行的國債。我國從 1994年開始發行憑證式國債。憑證式國債其票面形式類似于銀行定期存單,利率通常比同期銀行存款利率高,具有類似儲蓄、又優于儲蓄的特點,通常被稱為"儲蓄式國債",是以儲蓄為目的的個人投資者理想的投資方式。
憑證式國債通過各銀行儲蓄網點和財政部門國債服務部面向社會發行,主要面向普通百姓,從投資者購買之日起開始計息,可以記名、掛失,但不能上市流通。投資者購買憑證式國債后如需變現,可以到原購買網點提前兌取,提前兌取時,除償還本金外,利息按實際持有天數及相應的利率檔次計付,經辦機構按兌取本金的千分之二收取手續費。對于提前兌取的憑證式國債,經辦網點還可以二次賣出。
與儲蓄相比,憑證式國債的優勢是安全、方便、收益適中,具體如下。
(1) 憑證式國債發售網點多,購買和兌取方便、手續簡便;
(2) 可以記名、掛失,持有的安全性較好;
(3) 利率比銀行同期存款利率高1~2個百分點(但低于無記名式和記賬式國債),提前兌取時按持有時間采取累進利率計息;
(4) 憑證式國債雖不能上市交易,但可提前兌取,變現靈活,地點就近,投資者如遇特殊需要,可以隨時到原購買點兌取現金;
(5) 利息風險小,提前兌取按持有期限長短、取相應檔次利率計息,各檔次利率均高于或等于銀行同期存款利率,沒有定期儲蓄存款提前支取只能活期計息的風險;
(6) 沒有市場風險,憑證式國債不能上市,提前兌取時的價格(本金和利息)不隨市場利率的變動而變動,可以避免市場價格風險。
3) 記賬式國債
記賬式國債又稱無紙化國債,它是指將投資者持有的國債登記于證券賬戶中,投資者僅取得收據或對賬單以證實其所有權的一種國債。
我國從1994年推出記賬式國債這一品種。記賬式國債的券面特點是國債無紙化、投資者購買時并沒有得到紙券或憑證,而是在其債券賬戶上記上一筆。其一般特點具體如下。
(1) 記賬式國債可以記名、掛失,以無券形式發行可以防止證券的遺失、被竊與偽造,安全性好;
(2) 可上市轉讓,流通性好;
(3) 期限有長有短,但更適合短期國債的發行;
(4) 記賬式國債通過交易所計算機網絡發行,從而可降低證券的發行成本;
(5) 上市后價格隨行就市,有獲取較大收益的可能,但同時也伴隨有一定的風險。
可見,記賬式國債具有成本低、收益好、安全性好、流通性強的特點。 由于記賬式國債的發行、交易特點,它主要是針對金融意識較強的個人投資者以及有現金管理需求的機構投資者進行資產保值、增值的要求而設計的國債品種,投資者將其托管在指定券商的席位上,便于流通交易,變現能力強,不易丟失,還可以通過低買高賣獲得高額利潤。
總之,無記名式、憑證式和記賬式三種國債相比,各有其特點。在收益性上,無記名式和記賬式國債要略好于憑證式國債,通常無記名式和記賬式國債的票面利率要略高于相同期限的憑證式國債。在安全性上,憑證式國債略好于無記名式國債和記賬式國債,后兩者中記賬式又略好些。在流動性上,記賬式國債略好于無記名式國債,無記名式國債又略好于憑證式國債。
1.1.4 國債的發行
國債的發行價格有3種,具體如下。
(1) 平價發行:即發行價格等于其票面金額。債券到期時,國家應依據此價格還本付息。
(2) 折價發行:即發行價格低于債券票面金額。債券到期時,國家需按票面價格還本付息。
(3) 溢價發行:即發行價格高于債券票面金額。債券到期時,國家只按債券票面價格還本付息。
國債的發行方式有5種,具體如下。
(1) 公募法:即通過在金融市場上公開招標的方式發行國債。國債發行的公募招標方式按招標標的物分繳款期、價格和收益率招標三種形式,按確定中標規則分單一價格招標(荷蘭式)和多種價格招標(美國式)。
(2) 承受法:即由金融機構承購全部國債,然后轉向社會銷售,未能售出的部分由金融機構自身承擔。
(3) 出賣法:即政府委托推銷機構利用金融市場直接出售國債。
(4) 支付發行法:即政府對應支付現金的支出改為國債代付。
(5) 強制攤派法:即國家利用政治權力強迫國民購買國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