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家喻戶曉的回憶性散文集,比較完整地記錄了他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經歷和思想脈絡,在塑造了一些個性鮮明的人物的同時,將這些回憶融入理性的思考中,讀來溫馨而又受益匪淺。 n n文集以記事為主,飽含著濃烈的抒情氣息,往往又夾以議論,做到了抒情、敘事和議論融為一體,優美和諧,樸實感人。作品富有詩情畫意,又不時穿插著幽默和諷喻;形象生動,格調明朗,有強烈的感染力。 n n除原《朝華夕拾》,另收入10篇魯迅的中短篇。 n
蕭振鳴 :《朝花夕拾》評述文章 n人在成年時,會時時憶起兒時的生活,魯迅也不例外。他一生輾轉遷徙,曾在紹興、南京、日本、杭州、廈門、廣州和上海生活和居住過,這十篇回憶散文,前兩篇寫于北京的舊居;中三篇寫于避難中的醫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寫于在廈門大學教書的圖書館。魯迅的散文除《朝花夕拾》集子之外,晚年還寫過《我的個師父》《我的種痘》等。魯迅在書的《小引》中說:“我有一時,曾經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的。”的確,兒時的味道伴會隨每個人的一生,那味道實際上是一個人精神家園的重要組成。 n這十篇回憶散文是魯迅“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寫的是“周豫才”與“周樹人”時代的生活。魯迅的一位名叫增田涉的日本友人在《魯迅的印象》中寫道:“《朝花夕拾》是回憶他幼年時代(以及留學日本時期)和那周圍的情況的,其中特別回顧了中國的生活風習和生長于其間的人的幼年的夢。”魯迅的散文中雖然寫的是百年前的中國風習和那個時代孩童的內心世界與行為,但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可以通過閱讀魯迅的散文,了解那個時代的中國。魯迅是中國白話文的先驅,魯迅時代的語文,與現代語文有著很多的不同,因而年輕人在閱讀魯迅著作時感到有很多難點或障礙。《朝花夕拾》這本書不僅是中國文學的白話文經典,而且是青年走進魯迅世界的文本。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