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日本文化的概念及文化環境的分析切入,對各個歷史時期外來思想文化(古代、中世時期中國的佛教思想、儒教思想以及近世時期西方的宗教文化思想)對日本本土文化的影響與融入進行深入梳理,分析存在于各個時代階層的社會思想文化表現特征及日本本土思想文化體系的建構,從歷史淵淵和文化的內在發展規律方面總結出日本文化的特質以及日本文化存在于世界中的合理性和獨特性。
引 言
本書被定名為《日本的文化與思想》。在日本的初中開設有歷史課程,而在高中有選修課程“日本史”,但是沒有“日本文化”這類課程。即使在大學,開設“日本文化史”“日本文化論”的也很少,雖然在近年來的課程改革過程當中增加了一些,但是授課內容由于任課教師的研究方向不同而千差萬別。
人們普遍認為,日本大學設置能夠對日本文化進行系統專業性學習的課程是理所應當的,在近代百余年間,國文學 、國別史、日本史等專業分別發揮了其相應的學科效用,但是能夠學習日本美術史的大學卻為數不多,而關于日本音樂和戲劇方面,設置相關學科的大學則更少了。
但是,受到前輩歷史學家、哲學家相關研究的啟發,近半個世紀以來,日本思想史的研究領域不斷被開拓,投身思想史研究的研究學者也不斷增加,相關的學術論爭和研討也日趨活躍。一般認為,“思想”是蘊含于“文化”之中,而本書之所以被定名為《日本的文化與思想》,是因為在考慮到以上因素的同時,也考慮到可以從文化的基底中理解思想的含義。日本的文化,是在本土文化的基礎上接受吸納中國悠久歷史中各種文化以及印度佛教文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但是,進一步思考的話,所謂本土文化,其實也是在大陸 文化的傳播過程中形成的,因此,對于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的關系的研究不可過于簡單和武斷。處于亞洲大陸邊緣地帶的日本,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本土文化與先進外來文化接觸碰撞的重要地域,故此其所形成的文化便具有了鮮明的多重性特質。而且,歐洲文化在16世紀末也開始傳入日本,從19世紀后期以來,日本社會急劇西歐化并延續至今。
本書從日本作為一個統一國家形成的時代開始論述,雖然沒有涉及先土器時代、繩文時代、彌生時代的文化,而僅僅追溯從公元6世紀到現當代的文化史,對于我這樣一個研究中世 日本史的人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大膽的嘗試了,另外,僅僅用十五章來進行文化史的總體性論述,可以說也頗有些力不從心。許多重要但在此書中未能論及的問題為數不少,而且還有部分說明尚未來得及參照當下最新的研究成果。讀者諸君如能以此書為契機,對日本文化的復雜性格與豐富內涵進行更為深刻的思考和研究,則筆者深感榮幸之至。
大隅和雄 1932年生,東京大學文學部國史科畢業,東京女子大學名譽教授。
主要著作有《中世的歷史與文學之間》《信心的世界 遁世者之心》《中世的聲音與文字》等。
張體勇 男,山東濟南人,中國民盟盟員。日本愛知淑德大學國文學研究科日本文學碩士畢業,山東大學文學院博士在讀,講師。
研究方向:日本文學,日本文化。
學術兼職:中國日本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東方學研究會會員;山東日本研究會會員。
盧茂君(1973.10-),46歲,中央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日本文學及中日文學關系比較方向。
目 錄
引 言
第一部分 日本文化史
一、對于日本文化的見解
文化的概念
日本文化的環境
基底文化與外來文化
文化史的各領域
文化史的時代劃分
二、諸神的祭祀與日本神話
祭祀的遺跡與文物
日本神話
祭祀的儀式
神體與神社
神祇官制度
三、佛教的傳入與接受
佛教與傳播
傳入日本
寺院的營建與外來文化
南都的佛教
最澄與空海
四、律令制度與官吏的學問
對中國文化的接受
漢字與漢文的學習
律令的制定
大學的制度
漢文學的興盛
五、假名文字的形成與國文學
假名文字與和文的形成
和歌的復興
國風文化
京城與地方
國文學的成熟
六、佛教的日本化及其在民間的普及
貴族社會與佛教
對人性理解的深入
對大陸佛教的關注
現世的回歸
既成佛教的動向
七、公家與武家的文化
王朝憧憬
公家文化的構成
武家社會的活動
主從倫理
鐮倉時代的文學
八、藝能的成熟
寺社的藝能
能樂的定型
能樂劇本與舞臺
狂言的形成
說經與圖解
九、儒教與其日本化
中世的儒學與宋學
儒教的思想
儒學的拓展
儒學的教育
儒教與日本歷史
十、國學與洋學
和學的發展
國學的拓展
蘭學的發端
蘭學事始
洋學的發展
十一、町人文化及其思想
都市的文化
元祿文化
近世文學的形成
町人的學問與思想
文化、文政時代的文化
十二、知識階層與西歐的思想
外語詞典的編成
歐美的見聞與介紹
誠聘而來的外國教師
大學與小學
近代文學的形成
十三、以日本為中心的思想
對日本歷史的關注
對古典文化的研究與教育
對傳統價值的保護
國家主義思想與運動
大東亞思想
十四、近代日本的各派宗教
神道與帝國憲法
神社與教派神道
佛教與基督教
神社的創建與新興教團
國家神道的解體與新宗教
十五、國際社會中的日本文化
奧運會開幕式
幕末明治時期的外交儀禮
介紹日本的外國人士
海外的日本研究
世界中的日本文化
第二部分 文化史的時代劃分
一、時代精神與文化史
二、文化的各領域及歷史
三、整合部類史的嘗試
四、關于文化史的課題
第三部分 作為史料的文學作品
一、歷史研究與文學作品
二、關于“文學作品”
三、作為史料的存在方式
四、對文學作品的解讀
五、21世紀的歷史敘述與文學作品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