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圍繞數字普惠金融的理論邏輯和經濟效應兩大主線,以理論為研究基礎和邏輯起點,系統探究數字普惠金融的基本原理、經濟效應和政策依據。首先,構建理論分析框架,理解數字技術影響金融運行的邏輯,即數字技術是如何推動普惠性金融發展的。其次,開展系列實證研究,評估數字技術與普惠金融的深度融合對個人和社會福祉的影響。再次,形成系列政研報告,推動數字普惠金融在疫情防控、脫貧攻堅、支持中小企業等方面的決策性、應用性研究。
前言
自2005年聯合國提出普惠金融理念以應對金融排斥現象以來,普惠金融得到國際社會的持續關注并形成全球共識。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普惠金融,2015年底頒布《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表明普惠金融已成為國家戰略。在中國政府的積極推動下,2016年9月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通過《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表明利用數字技術促進普惠金融發展成為全球共識,這是全球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里程碑。2019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1年)》,以促進中國金融科技健康可持續發展。借助數字技術,中國的數字普惠金融已實現彎道超車并處于,中國的經驗和實踐在國際社會產生了較大影響。
客觀地講,中國的傳統普惠金融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金融可獲得性持續提升,金融服務效率不斷提高,但仍未解決運營成本高、風控壓力大、服務不均衡、商業不持續等系列難題。近年來,以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發展迅猛,數字技術對解決普惠金融領域的諸多難題提供了新的可行路徑,主要體現在數字技術的采用和滲透門檻低、數字信息的使用成本低、數字平臺創造一體化的數字生態系統等方面。數據要素、技術要素與金融要素相結合,既能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又能決定實體經濟增長質效。在政策、市場、技術和監管的多重合力推動下,中國已基本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模式。
盡管數字技術可以解決普惠金融的諸多問題,但我們看到,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風險和挑戰,如P2P網貸平臺風險暴發、個人數字信息泄露、數字鴻溝擴大、監管過度等,如何實現市場化原則與適度監管的統一、個人隱私有效保護與適度利用的統一、風險控制與鼓勵創新的平衡、技術紅利與數字鴻溝的平衡等,都是亟待回答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同時我們注意到,僅僅依靠數字技術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金融排斥這一世界性......
呂勇斌,管理學博士,應用經濟學博士后,現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技術經濟學會金融科技專委會常務理事、中國金融科技教育與研究50人青年委員。主持并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項目等多個科研課題的研究。著有《農村金融發展的空間分析》《中小企業發展的區域差異》等專著。在《國際金融研究》《農業經濟問題》《財政研究》等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
部分數字普惠金融的理論邏輯框架
章數字普惠金融的理論基礎003
節數字普惠金融的基本概念003
第二節數字普惠金融的理論邏輯009
第二章數字普惠金融的運行機理022
節數字技術與金融市場摩擦022
第二節數字技術與金融體系重構027
第三節數字技術與新的金融排斥033
第二部分數字普惠金融的微觀效應評估
第三章數字普惠金融與家庭過度負債043
節引言043
第二節文獻述評與假說提出046
第三節研究設計052
第四節模型估計結果060
第五節機制分析070
第六節異質性分析075
第七節結論與政策含義080
第四章數字普惠金融與家庭貧困脆弱性086
節問題的提出086
第二節研究設計089
第三節實證分析097
第四節機制分析105
第五節結論與政策建議114
第五章金融科技發展與中小銀行風險承擔118
節引言與文獻綜述118
第二節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122
第三節數據、變量與模型128
第四節實證結果分析135
第五節進一步分析142
第六節結論與政策建議148
第三部分數字普惠金融的宏觀效應評估
第六章縣域金融包容的測度及其反貧困效應155
節引言155
第二節文獻回顧157
第三節金融包容的測度168
第四節空間數據分析174
第五節進一步分析187
第六節結論及建議197
第七章金融包容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研究206
節引言206
第二節金融包容指數的測算209
第三節研究設計214
第四節實證分析217
第五節研究結論225
第八章金融科技發展的環境污染治理效應229
節引言及文獻綜述229
第二節主要理論解釋232
第三節數據、變量與模型235
第四節實證過程與結果分析241
第五節進一步分析248
第六節結論與政策含義259
第四部分普惠金融與包容性發展系列政研報告
報告一強化金融支持,打贏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戰265
報告二金融支持產業精準扶貧的政策建議270
報告三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小企業金融支持政策研究276
報告四貧困縣普惠金融創新發展的蘭考模式研究301
報告五筑牢防控湖北省P2P網貸風險的工作機制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