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滅的時代》于1975年在西班牙首次出版,小說通過主人公阿古斯丁的學習時代(第一部)、職業時代(第二部)、戀愛時代(第三部),以及一個充滿奇怪聲音、怪誕生物和神話般幻想的群魔亂舞的末日時空(第四部),描寫了一個有著強烈生命意志、令人拍案驚奇的寓言式人物的生平——他的教育、成長、生命體驗和進入上層社會后迷失自我、最終摧毀自己的故事。《沉默的時代》中主人公佩德羅向命運妥協、接受被閹割的結點成為《毀滅的時代》中阿古斯丁反閹割斗爭的緣起:小說開頭就描寫了阿古斯丁初次招妓性事失敗的故事。正如作者所說,“幾乎整本書注定只是為了對這個場景做出解釋”,初涉風情時的突然崩潰象征性地決定了阿古斯丁的人生命運。《毀滅的時代》是一部成長小說,它所背負的喬伊斯從《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到《尤利西斯》的飛躍的雄心,因作家的意外離世而終結。作為一部思想迷宮的未竟之作,小說的支離破碎恰恰使它具備了最大程度的復雜性和美學潛力。本書譯自2022年出版的西班牙語全新版本,它由桑托斯作品研究專家毛里西奧·哈隆(Mauricio Jalón)據1975年舊版及當時被棄用的構思方案重新編輯而成,并增加了章節標題、舊版未收入的作者序,以及毛里西奧·哈隆為新版而作的跋文,它的出版在西班牙被譽為“一次巨大的文學盛事”。
一部背負了喬伊斯從《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到《尤利西斯》飛躍的雄心、猶如思想迷宮的成長小說
路易斯·馬丁-桑托斯·里貝拉(Luis Martín-Santos Ribera,1924.11.11-1964.1.21),西班牙作家、精神病學家、政治活動家。25歲獲醫學博士學位,27歲任圣塞巴斯蒂安精神病院院長,39歲因車禍英年早逝。他生于摩洛哥西北部港口城市拉臘什,5歲時全家遷至西班牙北部巴斯克地區的圣塞巴斯蒂安,在那里度過了一生中的大部分時光。作為巴斯克文化的精英,他沉浸在德國現象學、法國存在主義、維也納精神分析和喬伊斯、普魯斯特、福克納、托馬斯·曼的文學中。他積極參與社會和政治活動并多次入獄。他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他在每一個領域的輝煌爆發及其流星般的軌跡,使他成為一個“多維度的人”,一個國際化的巴斯克人的完美典范。其著作包括醫學專著、詩歌、散文和小說等。代表作有《狄爾泰、雅斯貝爾斯和對精神病患者的理解》《存在主義精神分析中的自由、時間性和移情》《沉默的時代》《毀滅的時代》《腫脹的腹部》《麻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