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一 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的概念內涵
二 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生成的時代背景與理論基礎
三 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研究現狀
四 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研究意義和主要內容
第一章 無意識:后馬克思主義對意識形態的特征分析
第一節 政治無意識:意識形態的文化歷史特征
一 文本與歷史中的意識形態分析:政治無意識的分析性前提
二 意識形態闡釋學:凸顯政治無意識的分析方法
三 意識形態與烏托邦的辯證法:無意識的雙重闡釋學中的解放力量
第二節 霸權無意識:意識形態的話語特征
一 新社會運動與身份政治:意識形態無意識的背景
二 階級意識的消解:作為能指的無意識意識形態
三 從能指的邏輯到政治的邏輯:話語分析中的霸權無意識
第三節 幻象無意識:意識形態的精神分析特征
一 夢的闡釋學:無意識的形式分析
二 商品:作為無意識的誤認邏輯
三 商品拜物教:無意識的意識形態
四 犬儒主義的意識形態幻象
小結:無意識的三 重特征
第二章 主體:后馬克思主義對意識形態的功能分析
第一節 后現代文化中的零散化主體:詹姆遜的主體理論
一 文化與經濟的雙向滲透:晚期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邏輯
二 主體零散化的路徑和機制:文化意識形態的功能
三 批評距離的消失:主體之于意識形態的認知困境
第二節 意識形態霸權中的鏈接主體:拉克勞的主體理論
一 對三種傳統的主體概念的批判:拉克勞主體理論的分析前提
二 意識形態話語對主體身份的建構及其鏈接機制
三 意識形態霸權:主體身份的支撐物
第三節 意識形態幻象中的“縫合”主體:齊澤克的主體理論
一 實在界的應答:分裂的主體與意識形態的生成
二 主體能指的建構:意識形態幻象對主體的崇高縫合
三 主體的認同與信仰:幻象意識形態的輔助支撐與內化邏輯
小結:主體的三種樣態
第三章 差異性邏輯:后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批判
第一節 文化意識形態抵抗空間的重建:詹姆遜意識形態批判的差異政治學
一 總體性視域下的資本主義差異性分析:差異性的意識形態批判方法
二 從認知測繪到未來考古學:差異性的意識形態批判的總體策略
三 全球化批判與第三 世界文化實踐:差異性意識形態批判的現實路徑
第二節 霸權意識形態抵抗中的異質性與多元民主想象:拉克勞意識形態批判的差異政治學
一 社會對抗與錯位關系中的差異性:霸權意識形態的內在邏輯
二 從差異性到異質性:霸權意識形態的批判策略
三 差異性與多元民主:霸權意識形態批判的現實路徑
第三節 幻象意識形態穿越中的征兆闡釋與實在界行動:齊澤克意識形態批判的差異政治學
一 特殊性與普遍性的辯證法:齊澤克差異性意識形態批判的方法論
二 從征兆闡釋到穿越幻象:齊澤克差異性意識形態批判的基本程序
三 不可能性的差異性與實在界行動:齊澤克差異性意識形態批判的現實策略
小結:差異性意識形態批判的三種路徑
結論 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的總體特征與當代審視
一 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的總體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