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調研組前往江蘇農墾調研,江蘇農墾“五統一”做法和經驗得到了充分肯定,但調研組也有疑慮,作為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的省份之一,江蘇農墾的實踐經驗能否供其他地區借鑒。202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團隊分別又對海南農墾、甘肅農墾和安徽農墾進行了調研。本報告的主體部分是2023年4月調研組在甘肅農墾走訪了其所屬的五個農場和一個專業化公司的調研報告,這五個農場分別是條山農場、黃羊河農場、黑土洼農場、金昌農場和勤鋒農場,專業化公司是亞盛股份。通過調研,調研組形成了基本的共識:以糧食生產為主體的國有農場,可以通過不斷加強統一經營來提升生產效率,進而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國有農場是破解“誰來種田”“怎樣種田”命題的有效抓手;中國生產力水平與40多年前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而中國推進農業改革要與中國生產力水平相適應,而國有農場在其中必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李鋼,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經濟學人》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產業與企業競爭力研究中心副主任。在《中國社會科學》《世界經濟》《中國工業經濟》《經濟管理》等刊物發表論文60余篇,其中十余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收錄轉載;出版著作14本。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等多項國家級項目。從2005年開始參與創辦英文學術刊物China Economist,并擔任創刊編輯部主任;該期刊多次獲得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資助。熊昭,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國有企業、裝備制造業發展。在《經濟學家》期刊發表論文。作為主要參與人參與多項國家級課題,撰寫多篇研究報告。秦宇,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中國經濟學人》編輯部編輯,主要從事產業發展、人力資本投資等相關研究。近年來在《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央財經大學學報》《財貿研究》《企業經濟》《財經智庫》《中國科技論壇》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社會調查項目、中國社會科學院中非合作研究項目等,并作為主要參與人參與多項國家級課題的申請及研究工作。梁泳梅,經濟學博士,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國經濟學人》編輯部副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工業經濟學、勞動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在《經濟研究》《中國工業經濟》《世界經濟》《經濟管理》《中國人口科學》《經濟學動態》《改革》等刊物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等收錄轉載。主持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課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課題等;并多次以子課題負責人身份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等,以及參與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委托項目等多項政策研究課題。獨立或合作完成多篇成果要報并被相關部門采納,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對策信息對策研究類獎。袁華錫,管理學博士,經濟學博士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通訊評審專家、中國空間經濟學專業委員會委員等。擔任《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學術編輯,為“學術無界”公益平臺創始人和負責人。研究方向為產業集聚與環境政策評估。研究成果見諸Ecological Economics,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管理科學》《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等期刊,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項目等7項,獲中國管理科學學會、中國地理學會優秀論文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