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貿易網絡理論、產業安全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為研究基礎,以世界糧食貿易網絡演變與中國糧食安全水平之間的關系為研究主線,采用社會網絡分析法、QAP分析法、VAR建模及OLS回歸模型等研究方法,深入研究了世界糧食貿易網絡對中國糧食安全的影響,并基于歷史數據進行了多層面驗證。全文共分9 章進行系統闡述。第1章、第2章分別是緒論、概念界定及相關文獻。第3章是理論基礎及影響機理,主要對本文所涉及的相關理論進行分析,并提出糧食貿易網絡演變對糧食安全的影響機理。第 4 章是世界糧食貿易網絡演變及中國地位變遷,探究世界糧食貿易網絡的整體網特征與個體網絡特征,驗證地理、經濟、制度與文化因素對世界糧食貿易網絡的影響機制,并嘗試虛擬全景展示中國在貿易網絡中的地位變遷。第 5 章是中國糧食安全水平評估,基于系統性、科學性原則構建指標評價體系,對1988—2019年中國糧食安全水平進行評估,厘清中國糧食安全面臨的問題。第6章是世界糧食貿易網絡演變對中國糧食安全水平影響的初步分析,在第4、5章測算結果的基礎上,構建VAR模型,初步分析糧食貿易網絡對中國糧食安全水平的影響。第7章與第8章則在第6章基礎上,從糧食種類與省域層面進一步驗證糧食貿易網絡演變對中國糧食安全水平的影響。第9章是結論與建議。
和聰賢,博士,經濟師,江西師范大學教師。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糧食安全。在《國際貿易》《江西社會科學》《世界農業》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0余篇,參著(編)學術專著及教材6部,主持及參與部省級課題9項、校級課題2項,批示采納6項,省級學術成果獎1項,校級學術成果獎3項。長期扎根于國際貿易、農林經濟管理、糧食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對中國糧食安全問題有較為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