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過對晚明至清中期七位思想家女性觀的研究,系統地討論了這三百年來的解放女性思想。女性解放在近代中國并非完全的“舶來品”,西方男女平等思想傳入以前,中國社會已經有了接受與涵化這種觀念的思想土壤。 第一章主要論述晚明至清中期解放女性思想的源頭、構成與時代分期。第二章主要論述了晚明李贄與清初唐甄的女性觀。李贄的女性觀以“天下萬物皆生于兩”為哲學基礎,充分肯定女性對原生家庭的貢獻與女性作為獨立的“人”的價值。唐甄的女性觀則偏重于對女性家庭價值的充分發掘與全面肯定,在儒家倫理規范的框架之下充分發掘了“男女平等”的可能。第三章主要論述了袁枚、章學誠、汪中的女性觀。這一時期的解放女性思想偏重于對具體的女性問題的深入討論,比如對女性才學的爭論、對貞女問題的反思等。第四章主要論述清代俞正燮與李汝珍的女性觀。俞正燮通過考據的方式對前人所研究的女性問題進行了總結與反思,以考證批評纏足,為女性爭取權利,并通過對貞節、納妾等問題的反思,精辟地表達了其開明貞節觀。李汝珍在《鏡花緣》中通過對現實中的纏足、納妾等現象進行了大膽揭露,闡發了樸素的女子教育問題和參政意識,并對社會性別問題進行了深刻反思。第五章主要論述這一時期解放女性思想的特點與內在理路影響。結語部分以問題為中心,簡要梳理思想家對具體女性問題的探討,展示女性問題不斷被深入討論的過程。
龐雯予,女,重慶合川人,武漢大學哲學博士,現為貴州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哲學、明清哲學、性別研究,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相關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