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選取受封建傳統影響最為深重的北方地區為核心的城鄉關系研究,從農業的恢復:清代城鄉格局賴以建立的經濟基礎圈起來的城:中心城市的發展與清代城市化蓬勃的市鎮:城鄉的中介和過渡地帶傳統的士紳:連接城市與鄉村的紐帶祭祀和廟會:城鄉共舉的民俗盛宴流動的人口:留著一個根在鄉村里歷史的轉折:新環境下城鄉關系的劇變等七個方面多角度和層面透視封建社會晚期我國城鄉之間錯綜復雜而又異常緊密的關系。在探討清代北方地區城鄉關系的存在基礎、地域發展及時空變化的過程中,筆者在不拘泥前人的理解和界定的基礎上試圖立足于當時的情境及民眾的認知與判定,而不僅僅依靠現代的理念和標準簡單進行概化,對于鴉片戰爭前后城鄉關系的前后對比,在加入政治、經濟考量之余,還深入到文化和民眾心理層面,這些都是構成本書的重要內容。
徐春燕,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現為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明清經濟史、城鎮史和社會史。先后主持并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明清時期的中原城鎮研究清代北方地區的城鄉關系研究兩項,省級課題兩項;參與并完成省級以上課題多項。專著《明清時期河南城鎮經濟研究》(獨著)、《河南城鎮史》(第一作者)先后獲河南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先后在《史學月刊》《中州學刊》《中國社會科學報》等發表論文多篇。
緒論第一章 農業的恢復:清代城鄉格局建立的經濟基礎 第一節 清初北方農業生產的恢復與發展 第二節 北方城鄉市場網絡的形成 第三節 生態環境對城鄉發展的制約第二章 圈起來的城:中心城市的發展與清代城市化 第一節 清初北方城市體系的建立 第二節 清代北方中心城市及其周邊的經濟發展 第三節 清代北方的城市化第三章 蓬勃的市鎮:城鄉的中介和過渡地帶 第一節 農村經濟實力增強和北方市鎮的勃興 第二節 市鎮與我國城鎮體系的完善 第三節 市鎮是鄉村與城市的聯結第四章 傳統的士紳:連接城市與鄉村的紐帶 第一節 士紳的家族與社會交往 第二節 士紳與清代鄉村社會管理體系 第三節 城市、農村與士紳第五章 祭祀和廟會:城鄉共舉的民俗盛宴 第一節地域崇拜與廟會祭祀所反映的城鄉關系 第二節 從祭祀看國家與地方的互動 第三節 廟會與城鄉交往和文化交流 第四節 廟會的經濟功能與城鄉物資交流第六章 流動的人口:留著一個根在鄉村里 第一節 清代城鄉人口流動的原因 第二節 清代北方人口的流動方向 第三節 人口流動與清代北方城市發展 第四節 留著一個根在鄉村里結語 歷史的轉折:晚清至民國城鄉關系的劇變參考文獻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