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柜》是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加·托卡爾丘克的小說集,收錄三部作品。其中,《衣柜》講述一對夫婦被一只能量坑般神秘的舊衣柜吸引,蕞終住進里面不愿出來的故事;《房號》的敘述人是身為客房服務員的“我”,故事中,“我”游走于首都飯店的不同房間,循著蛛絲馬跡捕捉客人留下的氣息;《神降》則有關一位宛如創世之神的編程天才,他不斷用程序構筑新世界,卻又對人類屢屢失望……在這些富有超現實色彩的故事里,托卡爾丘克以她獨特的“第四人稱敘事”,探尋著日常經驗之外的隱秘世界。
本書直接譯自波蘭語原著,并特別收錄托卡爾丘克在她策劃并組織舉辦的“引號國際文學節”上接受的文學訪談
?? 新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尼刻獎、布克國際獎等多項大獎獲得者——奧爾加·托卡爾丘克
小說集·直接譯自波蘭語原著
北京外國語大學專業波蘭語翻譯,保證譯文準確性,貼切傳達和呈現原作的語言風格和文字魅力;
完全根據原著編排,直觀展現托卡爾丘克作品原貌。
?? 三個富有超現實色彩的故事,為世界片隅中的冥想者·觀察家·造物主量身打造:
《衣柜》——舊衣柜里的異域能量場,吸引一對夫婦住進其中不愿出來。
《房號》——突出展現托卡爾丘克“第四人稱敘事”魅力,以客房服務員的視角捕捉客房中痕跡勾畫的秘密。
《神降》——帶有卡夫卡小說韻味;程序密碼構建的“半邊宇宙”中,“創世之神”卻常常陷入失望……
“她的敘事富于百科全書式的激情和想象力,呈現了一種跨越邊界的生命形式。”——諾貝爾文學獎授獎理由
?? 特別收錄:托卡爾丘克在她策劃并組織舉辦的“引號國際文學節”上接受的專訪
——本次訪談的六個月后,瑞典學院宣布授予托卡爾丘克2018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 提煉日常中的詩意,書寫日常經驗之外的神秘世界
平平無奇的夫婦,默默無聞的客房服務員,酒店里的匆匆過客,深居簡出的程序員……將目光投入普通人的內心,以豐盈的想象力將離開的人帶回現場;
打開神秘“柜門”,發掘平凡角落里隱藏的宏大異世界,用瑰奇想象為日常生活增添詭秘色彩。
“我寫小說,但并不是憑空想象。寫作時,我必須感受自己內心的一切。我必須讓書中所有的生物和物體、人類的和非人類的、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一切事物,穿透我的內心。每一件事、每一個人,我都必須非常認真地仔細觀察,并將其個性化、人格化。”——奧爾加·托卡爾丘克
?? 隨書附贈“托卡爾丘克諾貝爾文學獎受獎演講節選”精美卡片
“世界正在消亡,而我們甚至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我們沒有注意到,世界正在變成事物和事件的集合,一個死寂的空間,我們孤獨地、迷茫地在這個空間里行走,被別人的決定控制,被不可理喻的命運以及歷史和偶然的巨大力量禁錮。我們的靈性在消失,或者變得膚淺和儀式化。或者,我們只是成為簡單力量的追隨者——這些物理的、社會的、經濟的力量讓我們像僵尸一樣。在這樣的世界里,我們確實是僵尸。這就是為什么我想念那個茶壺所代表的世界。”
——奧爾加·托卡爾丘克
奧爾加·托卡爾丘克 (Olga Tokarczuk)
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2019年授予),當代歐洲重要作家、波蘭作家。諾貝爾文學獎授獎理由為:“她的敘事富于百科全書式的激情和想象力,呈現了一種跨越邊界的生命形式。”托卡爾丘克也是歷史上第15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作家。
托卡爾丘克生于1962 年,畢業于華沙大學心理學系,1989年憑借詩集《鏡子里的城市》登上文壇。代表作有長篇小說《E.E.》(1995)、《太古和其他的時間》(1996)、《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1998)、《蕞后的故事》(2004)、《世界墳墓中的安娜·尹》(2006)、《云游》(2007)、《犁過亡者的尸骨》(2009)、《雅各布之書》(2014);小說集《衣柜》(1997)、《鼓聲齊鳴》(2001)、《怪誕故事集》(2018);散文《玩偶與珍珠》(2001)等。
她善于在作品中融合民間傳說、神話、宗教故事等元素來觀照波蘭的歷史與人類生活。除諾貝爾文學獎外,她曾憑借《云游》和《雅各布之書》兩次榮獲波蘭權威文學大獎尼刻獎,六次獲得尼刻獎提名;2010年榮獲波蘭文化杰出貢獻銀質獎章;2015年榮獲德國-波蘭國際友誼橋獎;2018年《云游》榮獲布克國際獎;2019年《雅各布之書》榮獲法國儒爾·巴泰庸獎,同年《犁過亡者的尸骨》入圍布克國際獎短名單,該小說改編的電影《糜骨之壤》曾獲2017年柏林國際電影節亞佛雷德鮑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