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開始的巴巴羅薩行動拉開了人類歷史上☆血腥戰爭的序幕。兩支當時世界上☆強大的軍隊展開了直接對決。德軍憑借閃電戰戰術一度造成了巨大的威脅。蘇聯紅軍承擔著保家衛國的責任與壓力,用血肉對抗敵人☆猛烈的炮火。
在本書中,兩位作者以戰爭的進程為線索,通過查閱新的文獻檔案,詳實地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生動地還原了戰爭中的人與事件。作者沒有局限于戰爭本身,而是將目光投向更久遠的過去,對交戰各方的文化傳統、政治訴求、經濟狀況乃至領導層心理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挖掘。書中既有宏大的戰略分析、詳盡的戰術推演,也有對個體苦難歷程的細膩呈現,全方位描述了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爭。
《巴巴羅薩行動》深入挖掘了德國入侵蘇聯的歷史原因,從文化、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講述了兩個國家之間斬不斷的愛恨糾葛,并在此基礎上對這場軍事行動的雙方進行了細致的描寫,上至宏觀戰略的制定過程、集團軍群的指揮調度,下到前線士兵的親身經歷、戰爭難民的痛苦遭遇,無不驚心動魄,讀來酣暢淋漓。
讓·洛佩,法國歷史學家,著名戰爭史專家。曾作為商船隊官員在北非任職多年,返回法國后成為記者,創辦《戰爭與歷史》雜志并擔任主編,著有《蘇聯紅軍的偉大與苦難》《第二次世界大戰之迷》《希特勒的☆后一百天》等書。其作品被翻譯成英語、俄語、荷蘭語、葡萄牙語等多種語言,2019年《巴巴羅薩行動》出版后斬獲包括歐洲歷史圖書獎在內的諸多獎項。拉沙·奧特赫梅祖里,歷史學博士,《戰爭與歷史》雜志顧問,精通多國語言。與讓·洛佩合著有《朱可夫:打敗希特勒的人》等。
引言
部 通往迷霧重重的印度群島
序曲 班德勒街的晚宴
章 一個人夢想的戰爭
第二章 蘇聯的孤獨
第三章 條約
第四章 決定進攻
第二部 互相欺騙的手段
序曲 如果戰爭明天來臨
第五章 德國應對災難的方法
第六章 蘇聯應對災難的方法
第七章 罪惡的命令
第八章 斯大林的錯誤決策
第三部 蘇聯的掙扎
序曲 我羞于面對父親,因為我還活著
第九章 1941年6月22日星期日:漫無盡頭的一天
第十章 邊境的戰斗
第十一章 從歡欣鼓舞到初的懷疑
第十二章 基輔、莫斯科還是列寧格勒?
第十三章 斯大林高壓統治的回潮
第四部 幻想的秋日
序曲 反蘇的洛科特共和國
第十四章 維亞濟馬布良斯克的雙重災難
第十五章 寸步難行的德國國防軍:泥漿,道路,朱可夫
第十六章 露天修羅場
第十七章 面對各自盟軍的斯大林和希特勒
第五部 敗北的冬日
序曲 前往克里米亞
第十八章 后的努力
第十九章 蘇聯的反攻
結語
資料來源
參考文獻
譯名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