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生活再平穩有序,我們的社會也從未停止變遷。各種各樣的變化持續發生著,尤其在這個媒介技術與人類生活方式深度融合的時代。社會的變遷、媒介技術和人的行動三者之間的復雜關系,共同支撐起一個重要的問題:社會是如何在人的行動中被生成的?
由此,我們進一步追問:人的行動何以可能?媒介在其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看似宏大抽象的問題在本書中被分解為多個具體的研究問題。本書從交往理論、話語理論和行動者網絡理論三大視角中尋求答案,有意思的是,這些不同的視角之間又彼此交錯。
在對每一個問題抽絲剝繭的過程中,理論進路之間的內在關聯也得以揭示。本書是一場思辨與經驗性共在的學術之旅,也是一次思想與實踐的深度碰撞。
第一章 哈貝馬斯公共性理論在當代中國語境中的考察
第一節 從羅馬法到馬克思:何謂私人
第二節 經典公共性理論的核心:對私人的保護
第三節 從《民法典》編纂看當代中國社會實踐中的公與私:非對抗性
第四節 中國社會私領域中的數字交往空間:公共空間與公共性
第二章 新媒介能否讓我們遭遇世界:從阿倫特的政治社會理論出發
第一節 對數字媒體時代政治參與研究文獻的回顧
第二節 重返阿倫特:對媒介技術之公共性的新質詢
第三節 阿倫特的侵入式社會理論:公私界限的明確分野
第四節 社會與政治的邊界:網絡交往空間的晦暗與光亮
第三章 話語運動中的中國當代社會觀念變遷
第一節 道德滑坡了嗎?
第二節 20世紀80年代的集體主義話語:主體身份與道德定界的總體一致
第三節 20世紀90年代的話語實踐:道德焦慮的生成
第四節 21世紀初新的道德話語的生成:自我身份的澄明
第五節 兼論環保觀念的變遷
第四章 經驗的行動者網絡理論是反批判的嗎?
第一節 問題的交代
第二節 積極建構的理論:對現實世界的關懷與投身
第三節 ANT是反批判的嗎?
第四節 ANT如何對權力發問:作為力與力關系的權力
第五節 理解ANT的權力運動:從顱相學的切入
第五章 行動者網絡理論與媒介批判研究的接合:對媒介事件的新考察
第一節 沉默的前奏:失敗的聯結、沒有行動者
第二節 20172021年的第二次涌動:有邊界的網路生成了
第三節 2022年5月開啟的第三次涌動:強大的行動者網路萌生出網絡熱點事件
第四節 行動者網路運動結果的逐步生成:網絡事件中介下的存在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