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技術》注重學生從事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內容精練,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模具制造技術》共分八章,主要內容包括模具制造的工藝規程,模具零件的常規加工,模具零件的數控加工,模具的特種加工,快速成型技術,模具表面技術,模具裝配工藝等。
當今,高度發達的制造業和先進的制造技術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最重要標志之一。面對這一深刻的變化和嚴峻的形勢,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三個面向”和胡錦濤同志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為指導,以持續發展為主題,以結構優化升級為主線,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為重點,以構建新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為核心,努力培養素質高、應用能力與實踐能力強、富有創新精神和特色的應用型復合人才。
教書育人,教材先行,教育離不開教材。為了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以及教育部關于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及教材建設的總體要求,根據高職高專的教學計劃,湖南省模具設計與制造學會、湖南大學出版社組織部分教學經驗豐富的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學校的老師編寫了這套系列教材。
本套教材的編寫以培養高職高專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在內容上突出了基礎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基礎理論內容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以講清概念、強化應用為重點。專業內容加強了針對性和實用性,強化了實踐教學。為了擴大使用面,在內容的取舍上也考慮到了電大、職大、業大、函大等教育的教學及自學需要。
這套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科學定位。本套教材以高職高專技術教育教學中的實際技能要求為主旨,內容簡明扼要,突出重點,主要適用于高職高專應用性人才培養。
突出特色。體現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特點。教材中編寫有大量實例,符合一般高職高專學校的實際教學要求。注重技能性、實用性,內容覆蓋了實驗、實訓、實習等實踐環節。
強調適用。充分體現“淺、寬、精、新、用”。所謂“淺”,就是深淺適度;所謂“寬”,就是知識面寬;所謂“精”,就是少而精,不繁瑣;所謂“新”,就是緊跟應用學科前沿,跟蹤先進技術前沿,推陳出新,反映時代要求,反映新理論、新思想、新材料、新技術;所謂“用”,就是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以學生為本。本套教材盡量體現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不為教而教。要有利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知識擴展能力,為學生今后持續創造性學習打好基礎;也要有利于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順利獲得相應的職業技能資格證書,以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為了提高本系列教材的質量,在組織編寫隊伍時,采取了高職高專院校與普通高等院校相互協作編寫并交叉審稿的方法,以利于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的相互滲透。
這套系列教材,以新體系、新面孔呈現在讀者面前,不但能夠滿足當前高職高專教學的需要,而且將對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為培養新世紀的的高質量人才作出新的貢獻。
葉久新
2007年8月于岳麓山
(序作者為湖南大學教授,湖南省模具設計與制造學會理事長,湖南省模具設計職業鑒定專家委員會主任)
1 概論
1.1 模具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
1.2 模具制造的基本要求
1.3 模具制造的發展趨勢
1.4 模具加工新技術
2 模具制造的工藝規程
2.1 基本概念
2.1.1 生產過程與工藝過程
2.1.2 生產綱領與生產類型
2.1.3 工藝規程
2.1.4 模具制造工藝規程的制定原則與步驟
2.2 零件毛坯選擇及工件安裝
2.2.1 確定毛坯種類
2.2.2 確定毛坯形狀、尺寸
2.2.3 定位基準選擇原則及工件裝夾方式
2.3 零件工藝路線的制定
2.3.1 表面加工方法選擇
2.3.2 加工階段的劃分
2.3.3 加工順序的安排
2.3.4 工序的集中與分散
2.4 工序設計及加工余量
2.4.1 機床與工藝設備的選擇
2.4.2 加工余量的概念及確定
2.4.3 工序尺寸的確定
2.4.4 加工精度與表面質量
2.5 切削用量與時間定額的確定
思考與練習
3 模具零件的常規加工
3.1 車削加工
3.1.1 凸模零件車削加工
3.1.2 型腔的車削加工
3.2 銑削加工
3.2.1 銑削用量和銑削方式
3.2.2 模具零件的銑削加工
3.2.3 銑削加工實例
3.3 刨削加工
3.3.1 刨削加工
3.3.2 插削加工
3.3.3 刨削加工實例
3.4 磨削加工
3.4.1 平面磨削
3.4.2 內圓磨削
3.4.3 外圓磨削
3.4.4 磨削加工實例
3.5 模具制造的工藝路線
3.5.1 表面加工方法的選擇
3.5.2 工藝階段的劃分
3.5.3 工序的劃分
3.5.4 加工順序的安排
3.6 模具零件工藝規程的制定
3.6.1 模具零件工藝規程的基本要求
3.6.2 制定模具工藝規程的步驟
3.6.3 工藝文件的常用格式
3.7 模具零件加工實例
3.7.1 冷沖模具零件的加工
3.7.2 塑料模具零件的加工
思考與練習
4 模具零件的數控加工
4.1 模具數控加工概述
4.1.1 數控機床的特點及應用
4.1.2 數控加工的程序編制
4.1.3 數控編程的工藝分析
4.2 數控車削加工工藝的確定
4.2.1 零件工藝分析
4.2.2加工工序確定
4.2.3 裝夾方式及夾具
4.2.4 工藝參數的選擇
4.2.5 典型零件數控車削工藝制定
4.3 數控銑削與加工中心的加工工藝制定
4.3.1 模具零件的工藝性分析
4.3.2 裝夾方法及夾具選擇
4.3.3 常用數控銑削及加工中心加工方法
4.3.4 加工路線及銑削用量的確定
4.3.5 典型模具零件數控銑削工藝的制定
4.4 高速加工技術
4.4.1 高速加工技術概述
4.4.2 高速加工技術在模具制造中的應用
思考與練習
5 模具的特種加工
5.1 電火花加工技術
5.1.1 電火花加工的工作原理和特點
5.1.2 電火花加工參數的選擇
5.1.3 影響電火花加工的主要工藝因素
5.1.4 電火花加工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5.1.5 典型零件的電火花加工實例
5.2 電火花線切割加工技術
5.2.1 數控電火花線切割加工的工作原理和特點
5.2.2 影響線切割加工工藝性能的主要因素
5.2.3 模具零件的線切割加工工藝分析
5.2.4 數控線切割機床編程方法
5.2.5 典型零件的線切割加工實例
5.3 超聲加工
5.3.1 超聲加工的原理和特點
5.3.2 影響超聲加工質量的因素
思考與練習
6 快速成型技術
6.1 快速成型技術的原理及應用特點
6.1.1 快速成型技術的形成與發展
6.1.2 快速成型技術的基本原理
6.1.3 快速成型技術的應用特點
6.2 快速成型技術在模具制造上的應用
6.2.1 快速成型制造方法
6.2.2 快速成型制造模具零件
6.2.3 各種快速成型方法的制模特點
6.3 逆向工程技術簡介
6.3.1 逆向工程技術的應用
6.3.2 逆向工程在模具技術上的應用
思考與練習
7 模具表面技術
7.1 模具表面的光整加工
7.1.1 光整加工的特點與應用
7.1.2 研磨加工
7.1.3 拋光加工
7.1.4 其他光整加工方法
7.2 熱擴滲技術
7.2.1 熱擴滲技術的原理和分類
7.2.2 熱擴滲技術在模具表面強化上的應用
7.3 電鍍與化學鍍技術
7.3.1 電鍍技術的原理和特點
7.3.2 復合電鍍技術的特點及應用
7.3.3 化學鍍技術的特點及應用
7.4 氣相沉積技術
7.4.1 物理氣相沉積技術的原理與特點
7.4.2 化學氣相沉積技術的原理與特點
7.4.3 氣相沉積技術的主要用途
7.5 高能束技術
7.5.1 激光表面強化技術
7.5.2 離子束表面強化技術的特點及應用
7.5.3 電子束強化技術的特點及應用
思考與練習
8 模具裝配工藝
8.1 模具裝配及裝配方法
8.1.1 模具裝配的技術要求
8.1.2 模具裝配方法
8.2 冷沖模裝配
8.2.1 沖裁間隙的調整
8.2.2 凸、凹模的裝配
8.2.3 冷沖模總裝
8.2.4 冷沖模的試沖和調整
8.3 塑料模裝配
8.3.1 型芯、型腔的裝配
8.3.2 推出機構的裝配
8.3.3 抽芯機構的裝配
8.3.4 塑料模總裝
8.3.5 塑料注射模試模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1.1 模具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
模具工業生產中的重要工藝裝備,模具工業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國民經濟的五人支柱產業——機械、電子、汽車、石化、建筑,都要求模具工業的發展與之相適應。機械,電子、汽車工業需要大量的模具,特別是轎車大型覆蓋件模具、電子產品的精密塑料模具和沖壓模具,目前在質與量上都遠不能滿足這些支柱產業發展的需要。我國石化工業一年生產500多萬噸聚乙烯、聚丙烯和其他合成樹脂,很大一部分需要塑料模具成型,做成制品,才能用于生產和生活。生產建筑業用的地磚、墻磚和衛生潔具,需要大量的陶瓷模具;生產塑料管件和塑鋼門窗,也需要大量的塑料模具成型。
模具工業又是高新技術產業的一個組成部分。例如,屬于高新技術領域的集成電路的設計與制造,不能沒有做引線框架的精密級進沖模和精密的集成電路塑封模;計算機的機殼、接插件和許多元器件的制造,也必須有精密塑料模具和精密沖壓模具;數字化電子產品(包括通訊產品)的發展,沒有精密模具也不行,因此可以說,許多高精度模具本身就是高新技術產業的一部分。有些生產高精度模具的企業,已經被命名為高新技術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