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與生態》具體、科學地論證了環境與生態的關系:環境以人類為中心,主要研究人與周圍環境(包括無機環境和各類生物群落)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生態以研究生物與其生存環境間關系為目的,也包括人與周圍環境間的關系。
《環境與生態》具體、科學地論證了環境與生態的關系,作者把人類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環境的保護有機地聯系起來,通過大量數據、例證證明了環境保護與生態平衡的辨證關系。此外,對生態系統受損及修復、重建技術與實例也有詳細論述。不僅是專業學生的教材,對于環境與生態學方面的研究人員及普通讀者而言,都不失為一本好書。
萬金泉,華南理工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年華南理工大學博士畢業留校,先后在華南理工大學造紙與環境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1998年至1999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化工系博士后工作一年。近幾年先后主持或參加項目主要包括國家“八五”“九五”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教育部留學人員基金、廣東省重大科技專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廣州市科技攻關項目、福建省重大科技專項、國家發改委三峽庫區廢水處理專項基金等,并主持完成五十多項大型造紙工業廢水處理項目的設計、工程安裝及調試工作,具有豐富的科研與實際工程經驗。
近年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被三大索引收錄20篇,編寫出版專著二部《廢紙造紙及其污染控制》(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年)、《造紙工業環境工程導論》(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年)。已獲國家專利授權8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4項、實用授權4項)。
2006年9月獲得廣東省環境保護科技成果二等獎,2006年2月獲得首屆全國杰出專利工程獎,2005年12月獲得第二屆中國技術市場金橋獎,2005年12月獲得廣東省造紙學會科技成果一等獎,2005年4月完成省級鑒定項目一項“廢紙造紙廢水封閉循環應用技術”(粵科鑒【2005】第068號),2001年完成國家級鑒定項目一項。
第一章 緒論
1.1環境與生態的基本定義
1.1.1環境的定義
1.1.2生態系統的基本概念與組成
1.1.3生態系統的組成
1.1.4生態系統中各組分間的關系
1.1.5環境與生態
1.2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1.2.1生態系統的結構
1.2.2生態系統的功能
1.3生態系統的類型
1.3.1陸地生態系統
1.3.2水域生態系統
第二章 生態系統的干擾
2.1干擾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及其特征
2.1.1干擾的定義
2.1.2干擾的研究進展
2.1.3生態干擾的性質
2.1.4生態干擾的類型
2.1.5干擾的生態學意義
2.2退化生態系統的類型及其成因
2.2.1退化生態系統概念
2.2.2退化生態系統特征
2.2.3生態系統退化原因
2.2.4退化生態系統類型
2.2.5生態退化現狀
2.3生態恢復及其基本理論
2.3.1恢復生態學概念及研究內容
2.3.2恢復退化生態系統的目標
2.3.3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的基本原則
2.3.4生態恢復的方法問題
2.3.5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的程序
2.3.6退化生態系統恢復的機理
2.3.7恢復成功的標準
2.3.8生態恢復耗時
2.3.9生物多樣性在生態恢復中的作用
2.3.10受損生態系統的恢復實踐
第三章 我國的水環境問題
3.1水的分布及循環
3.1.1水的分布
3.1.2水的循環
3.2水的生態作用
3.2.1水分對植物的影響
3.2.2水分對動物的影響
3.3當前我國水環境狀況
3.3.1我國的水資源及其分布特點
3.3.2我國當前水環境現狀
3.3.3水資源開發與利用對策
3.4水生態的人為干擾
3.4.1干擾對水生態系統的意義
3.4.2人為干擾引起的水生態問題
第四章 氣候變暖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4.1全球氣候變暖
4.1.1氣候變暖與溫室效應
4.1.2全球氣候變化現狀
4.1.3全球未來氣候變化趨勢
4.1.4中國的氣候變化事實
4.1.5中國氣候變化的趨勢
4.1.6氣候變暖對中國的挑戰和機遇
4.2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
4.2.1太陽活動的影響
4.2.2火山活動的影響
4.2.3地球軌道參數變化的影響
4.2.4過度放牧、砍伐森林,破壞自然植被,導致地表狀況發生改變
4.2.5城市化造成熱島效應和大氣污染,出現臭氧層空洞
4.2.6工業化生產大量燃燒礦物燃料,排放大量溫室氣體
4.3氣候變暖對生態及人類生活的影響
4.3.1氣候變暖對陸地植被的生態影響
4.3.2氣候變暖對土地荒漠化的影響
4.3.3氣候變化引起的氣象災害
4.3.4氣候變暖與海面變化
4.3.5氣候變暖與人類健康
4.4人類應對氣候變暖的思考與行動
4.4.1國際公約及相關的法律法規
4.4.2國際在氣候變化上取得的進展及成果
4.4.3中國應對氣候變暖策略
第五章 人類干擾下生物多樣性的變化
5.1生物多樣性的現狀
5.1.1生物多樣性的概念
5.1.2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層次
5.1.3生物多樣性的特點
5.1.4生態系統多樣性受到威脅
5.1.5生物物種快速喪失
5.1.6遺傳資源嚴重喪失
5.2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原因及影響
5.2.1人為干擾導致生境喪失、退化與破碎
5.2.2人類對生物資源過度開發利用
5.2.3環境污染
5.2.4外來物種入侵
5.2.5其他方面的原因
5.2.6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的影響
5.3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措施
5.3.1就地保護
5.3.2生物多樣性的遷地保護
5.3.3建立法律法規,綜合利用生物多樣性資源
5.3.4其他途徑
5.3.5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現狀
第六章 環境荷爾蒙與人類生活
6.1環境荷爾蒙的來源
6.1.1環境荷爾蒙的來源與發現
6.1.2環境荷爾蒙與生物體及環境的關系
6.1.3環境荷爾蒙的種類
6.1.4環境荷爾蒙的特性
6.1.5環境荷爾蒙的監測和檢測
6.2環境荷爾蒙的影響與作用
6.2.1環境荷爾蒙對動物的影響
6.2.2環境荷爾蒙對人類的影響
6.2.3環境荷爾蒙的作用機理
6.2.4環境荷爾蒙的研究進展
6.3環境荷爾蒙的現狀與防治
6.3.1世紀之毒--三大環境荷爾蒙
6.3.2我國環境荷爾蒙污染的現狀
6.3.3環境荷爾蒙危害的防治
第七章 受損生態系統的修復
7.1受損生態系統的修復理論
7.1.1受損生態系統的退化過程
7.1.2受損生態系統的類型及特征
7.1.3生態修復、生態重建和生態恢復
7.2受損生態系統的修復技術
7.2.1受損森林生態系統的修復
7.2.2受損草地生態系統的修復
7.2.3受損河流生態系統的修復
7.2.4受損湖泊生態系統的修復
7.2.5受損濕地生態系統的修復
7.2.6礦區廢棄地的修復
7.2.7歐洲受損生態系統重建與恢復研究進展
7.3生態工程技術及實例
7.3..1生態工程的起源與原理
7.3.2生態工程的概念及分類
7.3.3生態工程技術實例
第八章 綠色國民賬戶與可持續發展
8.1傳統發展戰略導致我國未來發展的不可持續性
8.1.1我國的傳統發展戰略
8.1.2傳統發展戰略的弊端及對環境造成的巨大影響
8.1.3傳統發展戰略導致不可持續發展
8.2新型國民核算體系--綠色GDP
8.2.1綠色GDP的提出
8.2.2綠色GDP核算的必要性
8.2.3綠色GDP的核算方法
8.2.4發達國家實行綠色GDP的實踐經驗
8.2.5我國實施綠色GDP的難題
8.2.6我國實施綠色GDP核算的建議
8.3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8.3.1經濟發展的可持續發展觀
8.3.2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實施清潔生產,創造綠色GDP
8.3.3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是建立綠色國民賬戶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