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90后”吳婧雯,從小熱愛寫作,廣泛涉獵各種書籍與電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視角,積攢了不少了激揚的文字,一些留下給自己,一些用于發(fā)表。《養(yǎng)一對青眼》收集了吳婧雯平時創(chuàng)作的47篇文章,其中影評38篇。
《養(yǎng)一對青眼》從語言到思想,都是她內(nèi)心最真實的聲音,小清新的純真之眼里顯露著別樣的深刻與氣度。
《養(yǎng)一對青眼》為作者吳婧雯多年來觀影所想所感歸納整理出來的影評集,全書共48篇文稿,涉及167部各種類型的電影,共分四部分:以、如此危險,如此迷人;二、沖上云霄;三、焚書;四、談談情,跳跳舞。《養(yǎng)一對青眼》從語言到思想,都是她內(nèi)心最真實的聲音,小清新的純真之眼里顯露著別樣的深刻與氣度。
夏日午后,正在辦公室瀏覽網(wǎng)上新聞,吳婧雯同學突然來訪,懷抱一疊厚厚的材料,局促而囁嚅地對我說:“老師,想請您給幫個忙,不知您有沒有時間?”我略覺詫異,在我的印象中,這位同學向來是開朗大方的,好像還擔任著學生會的職務,平時似乎很忙碌,有機會交談時,也很少見到這樣的言辭磕絆。問明緣由之后,我先是詫異繼而吃驚:原來她想把自己平時積累的影評隨筆結(jié)集出版,懷中赫然抱著的就是文稿清樣,即將付印,希望我能為之作序。
我明白向來開朗大方的她,為何忽然局促而囁嚅了。大凡人們把自己非常珍視而又不能確定其價值或質(zhì)量的東西,拿給“方家”看時,都會有惴惴之感。她大概也把我視為“方家”了,所以就一改往日的灑脫,惴惴地對我提出請求。然而,這請求之于我,卻是既有喜悅亦有壓力:喜悅的是,自己的學生在課余“閱讀”并思考如此之多的電影,且能結(jié)集出版,這自然值得高興;有壓力的是,大凡代人作序者,往往是某一領域的大家或領軍人物,而我只是這所學校一名普通的教師,為她這么重要的作品作序,是否適當?我提出我的疑慮,然而她堅持要我來寫,便只好勉力為之。
讀她的文稿,放棄了批閱學生作業(yè)的批判思維,更多是以欣賞的眼光,感受她年輕、活躍的思維中,時時閃現(xiàn)的靈動之光,追蹤她在電影王國里海闊天空的精神世界和縱橫捭闔的聯(lián)系與思考:這的確不是我們看慣了的“影評”。然而,這確是她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實心聲,不是為文而言,而是為言而文,古人所說的“情動于衷而形于言”,大概說的就是她這種情形。這一點,很值得我尊敬。
吳婧雯,女,1990年生。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大三學生,喜歡看電影、聽蔡琴、讀歷史小說,非典型“90后”。
從小學獲作文獎之后,就停不下手里的筆。看電影,寫影評;看書,寫書評;看世界,寫劇本。一邊讀,一邊看,養(yǎng)了一對嬌貴的眼睛,看了不少讓人激動的世界,鄙夷太多粗糙無聊的世界。積攢了不少文字,一些發(fā)表在學報、雜志上,一些留下來陪自己。
如此危險,如此迷人
如此危險,如此迷人
不斷想象中的古典中國
“藥級”演員
確實該給《阿凡達》下跪
在那遙遠的地方
人生:ONCE曾經(jīng)
給卑微的穿越劇請安
翻拍成瘋
警察與土匪的成長史
2010年賀歲檔電影隨筆
進行“復仇”的大白鯊
國之殤,我的傷
平行與相交
“韓流”來襲
沖上云霄
沖上云霄
歲月如歌
那些不老的傳說
就在我們身邊潛伏
小人物眼中的大世界
如果愛有來生
真的哭了
兄弟連
雙面人生
用《證人》為自己作證
瞅準時機隱退
誰的商女,誰的秦淮河
假如今天不再來
純粹到底要多純
焚書
城堡的第一級臺階
如何《天長地久》
30年來誰讀書
焚書續(xù)焚書
普通讀者
談談情跳跳舞
談談情跳跳舞
膽結(jié)石
在春風里
2012真的會到來嗎
趁著夢想不曾老去
音樂——對經(jīng)典的再塑造
折子戲——《楚門的世界》
江湖正在進行
看小說可以療傷
方言運用的獨有魅力
他們心中的“中國夢”
引火自焚
一臉黏稠憂郁的凱奇
一直以來(代后記)
我?guī)缀跏潜还鼟吨ル娪霸嚎磩?chuàng)造票房奇跡的小成本電影《失戀33天》的。因為缺乏對數(shù)字的概念,在得知這部電影僅有900萬投資的時候,我有些茫然,這個成本能有多小,是和張藝謀他們拿著錢砸著玩比,還是和用美鈔把阿凡達人臉涂藍相比。直到知道了《失戀33天》用900萬換來了3.4億的票房,才認真地感嘆了一句,這確實是小成本電影的勝利。
與《阿凡達》橫掃中國之來勢洶洶相比,《失戀33天》幾乎是僅憑幾句妙語和一點幽默感就獲得勝利,或者,再加上一點點“80后”“90后”們在百年光棍節(jié)上的一點小情緒和文藝精神。
之后好一陣子,我都在琢磨,導演滕華濤在大獲全勝的時候,有沒有反思,他的勝利,究竟是故事的勝利還是演員的勝利。縱觀這部影片,它更像一篇中等偏上的中學生作文,敘述口氣輕松,敘述手法熟練,在流水逸云中講一個失戀女孩再次上崗戀愛的故事。在電影院里,在有些煽情的音樂中,我聽到影院內(nèi)不少人抽泣。是故事的勝利嗎?應該說,講故事絕非該片取勝之處,《失戀33天》原本是在豆瓣網(wǎng)上連載的網(wǎng)絡小說。《2011年中國電影產(chǎn)業(yè)研究報告》顯示,60%以上的受訪者會選擇觀看根據(jù)自己喜歡的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除了原小說的粉絲效應,該電影由于導演滕華濤、主演文章的關系,再加上李念、張嘉譯、海清、廖凡、李晨、張默、姚笛、馬伊琍、胡海泉等眾多影視熱播劇的主角們的友情客串,從而給該電影帶來非同一般的號召力。大家都愿意為此掏腰包,一覽風采。
電影制片方為電影選擇演員,有點像一個宅男為自己選擇內(nèi)衣,要有想象的空間,要有足夠的舒適度,當然,要符合自己生活的基本色調(diào)。拿文章說事兒,其實文章這位影視當紅小生,相繼在主演《奮斗》中的向南、《蝸居》中的小貝、《裸婚時代》中的劉易陽后,他瘦小的身影以及死心塌地地對待愛人無怨無悔、對待愛情的忠貞不渝的形象,堪稱典型,已經(jīng)成為“新好男人”的代表,吸引無數(shù)青少年到中老年男女的厚愛。而且他絕對不是一個口味單一的小生,偶有會嘗試改變形象,如革命劇《雪豹》中的硬漢形象,《海洋天堂》中的自閉癥患者大福,演什么有什么的味道。甚至在演繹主流英雄故事的高大全式英雄人物的時候,也要按照自己的感覺來塑造一個英雄。而在《失戀33天》中,他在陰陽、剛?cè)嶂g的拿捏和變化,更讓人興致盎然,不知道這個小生還有幾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