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航運史(套裝上下冊)》全面系統地整理和歸納了幾千年來中國古代航運歷史,具體論述和剖析了各歷史時期航運活動的背景、事件、人物、航路、工具、技術、管理、經營、港口等,科學總結與評價了中國古代航運事業的杰出成就及其興衰榮辱的歷史經驗與教訓。航運范圍涉及內河、運河、沿海、近洋與遠洋。《中國古代航運史(套裝上下冊)》既可作為國內外從事中國航運史及各類與之相關學科的研究人員的重要參考書,又可作為相關院校師生研究和學習中國古代航運史的主要教科書。
孫光圻,江蘇省無錫市人,1966年畢業于大連海運學院,現任大連海事大學港口與航運研究所暨臺灣與香港航運研究所所長,交通工程與物流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理事,中國太平洋學會理事,韓國海洋大學客座教授,華僑大學兼職教授,英國皇家航海學會會員。主持完成部重點軟科學項目10余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英國皇家航海學會青銅勛章1枚,出版專著8部,發表論文200余篇。
張后銓,1943年生,1967年畢業于武漢大學歷史系。中國水運報刊社原總編、編審。作為副總編參與組織編寫長江航運史叢書,個人被中國航海史研究會授予一等獎。主編的《中閏水運》雜志被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出皈總署、罔家科委評為全國優秀科技期刊,個人被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省新聞出版局等部門授予榮譽稱號。出版有《招商局史》(近代部分)、《漢冶萍公司史》等專著10余部,合著多部,共400余萬字。發表論文近百篇。
導論
第一節 航運史學科的性質及其研究范圍和對象
一、航運史學科的性質
二、航運史學科的研究范圍與對象
第二節 中國古代航運史概述
一、航運事業的蒙昧時期
二、航運事業的起步時期
三、航運事業的形成時期
四、航運事業的發展時期
五、航運事業的上升時期
六、航運事業的繁榮時期
七、航運事業的全盛時期
八、航運事業的頂峰時期
九、航運事業的內振外衰時期
第一章 原始社會航運
第一節 優越的航運地理條件與自然條件
一、航運地理條件
二、航運自然條件
第二節 原始水上航行工具
一、我國原始祖先的演進及其與江河湖海的最初接觸
二、原始水上航行工具的產生
第三節 原始社會的蒙昧航運
一、內河航運活動
二、沿岸與鄰近島嶼之間的短距離航運活動
三、較遠距離的沿岸航運與跨越半島之間及海峽的橫渡航運
四、遠離大陸的海外或許性漂航
五、原始社會的航行知識萌芽
第二章 夏、商、西周航運
第一節 中國古代航運事業開創的時代背景
一、奴隸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二、生產力的發展與水上運輸的需求
三、航運工具的革命性飛躍
第二節 夏、商、西周的航運活動
一、夏代航運
二、商代航運
三、西周航運
第三節 航行知識與技術的早期積累
……
第三章 春秋戰國航運
第四章 秦漢航運
第五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航運
第六章 隋唐五代航運
第七章 宋元航運
第八章 明初航運(鄭和下西洋)
第九章 明(中后期)清(前中期)航運
附錄 古今航運地名對照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