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必太計較,極力爭,未必得;極力讓,未必失。一個人的快樂,并非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多是負擔,是另一種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種有余;舍棄也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種更寬闊的擁有。所以,當與人相處遇到利益糾紛時,我們不必太計較。不計較是一種智慧、一種策略,懂得不計較的人更容易獲得雙贏,更能夠以最小的代價獲得利益.
◎ 你爭,人必爭,爭未必得;你讓,你必讓,讓未必失!◎ 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的手中!◎ 幸福的真諦不在于得到的多,而在于計較的少!◎ 跟家人,爭贏了,親情沒了;跟愛人,爭贏了,感情淡了;跟朋友爭,爭贏了,情義沒 了!◎ 爭,輸了情,又傷了自己;讓,恰恰是拿得起放得下的灑脫!
喜羊子,原名林學武,湖北孝感人。2000年畢業于孝感師范學院中文專業。2002年珠海出版社讀者服務部編輯,2006年在京華出版社第六編輯室擔任編輯室主任,現為職業圖書策劃。出版《唐朝的那些戰爭》《宋朝的那些戰爭》《明朝的那些戰爭》《名將與名戰》等。
第一章 從容豁達:面對生活別計較
現實無法改變,就欣然去接受
笑對人生,在低谷中綻放
知忍善退,人生才會圓滿
從容自在,遠離積怨
改變不了別人,就改變自己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不念過去,不畏將來
抓不住的沙,就揚了它
第二章 淡泊明志:面對名利別計較
褪去名利的外衣,回歸人性的本真
心若安定,煩惱自消
安于樂道,回歸生活的本真
欲望勤修剪,名利取有道
身外物,不奢戀
取舍之道,做好人生的加減法
有多大的碗,盛多少飯
貪心不足,遲早是要還的
第三章 知足常樂:面對得失別計較
舍小,才能得大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世上最富者,便是知足人
正確認識自我,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得不喜, 失不憂
欲海無邊,回頭是岸
經得起誘惑,守得住寂寞
第四章 不拋棄、不放棄:面對困苦不計較
苦難,磨煉你意志的石頭
苦,才叫人生
風雨過后,便是彩虹
浮躁,心靈的負累
磨難,是上天對我們的恩賜
人生如鉆石,越磨越出彩
心若向陽,無謂悲傷
在最深的絕望中,總會遇見最美的驚喜
你不勇敢,沒人替你堅強
第五章 有容乃大:面對他人不計較
面對是非,一笑而過
懂得低頭,才能出頭
對手,成就卓越的導師
攀比,只會讓自己更迷失
靜心,佛就在身邊
苛求別人,無疑是在孤立自己
爭論贏了,你還是輸了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要想取之,必先予之
第六章 不卑不亢:面對自我不計較
保持本色,做真實的自己
把持自己,別活在世俗的眼光里
信任是連鎖心,猜疑是斬情刀
妄自菲薄,只是還沒發現自己的優勢
相信自己,夢想就在手中
遇事冷處理,做情緒的主人
窮則思變,變則通
抱怨,讓人生更黯然
第七章 互信互愛:面對感情不計較
愛要獨立,也要自由
長相知,不相疑
平淡的愛,才是幸福的愛
愛需要包容,愛需要擔當
愛到盡頭,別再強求
包容,把你我都裹在愛里
沒有完美的婚姻,只有完美的愛
失戀,至少曾經愛過
第八章 坦然寬厚:面對煩惱不計較
學會遺忘,別活在過去的陰影里
冷靜,讓子彈先飛一會
遇事轉個彎,總會有奇跡
解開心結,別為小事抓狂
好心態可點石成金
懂得感恩,用心唱響生命的贊歌
內心充滿貪戀,不懂得適可而止的人,會因無休止的欲望而終日疲憊不堪,甚至付出慘重的代價。人只有在誘惑面前及時剎車,遠離紛爭和貪欲,讓生命不再有沉重的負累,才能輕裝前行,找到心靈的樂園、生活的沃土。
一位哲學家曾這樣說過:“人生處處開滿了罌粟花,表面上美麗迷人,卻暗藏著傷人的毒性。”我們似乎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外表越是艷麗的東西,越可能充滿了致命的毒素;越是讓人欲罷不能的東西,往往越是陷阱,在那些誘人的外表下面,總隱藏著致命的危險。
而正因為這些誘惑都具有令人趨之若鶩的魔力,我們往往會如飛蛾撲火一樣,為了那瞬間的光明,將理智拋之腦后,甚至連最基本的判斷能力也失去了。如此,已然失去抵抗力的我們,自然心甘情愿地做了誘惑的奴隸。
面對誘惑,我們總有得有失,雖然并非一定會造成傷害,卻也難免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效應,因為我們很容易迷失自我,很容易沉迷,甚至忘記了我們前行的方向和目的,忽略了我們奮斗的意義。
一群猴子,經常去農田里偷吃糧食,村民很氣憤,想盡了一切辦法試圖制止它們,但都沒有成功。村民萬般無奈,搬出了獵槍,但是猴子們身手矯捷、反應機敏,村民根本擊不中它們。就在人們無可奈何的時候,一位老人說他有辦法抓住這些猴子。
老人弄來了兩只木箱,每個木箱上面都留有一個小孔,又往木箱里放了兩顆剛摘下來的鮮桃。然后,老人來到猴子經常活動的地方,把木箱固定在了大樹上。然后,老人對大家說:“你們等等吧,晚上就可以捉到猴子了。”
大家對老人的方法都半信半疑:即便猴子拿不到箱子里的桃子,但是依然可以輕松地逃脫啊?聽了大家的疑問,老人笑而不答。
到了晚上,大家跟著老人來到了放置木箱的地方。果然有兩只猴子正在掙扎,見到村民們趕來,它們驚慌地叫著。只見,它們一只爪子插進了木箱,卻怎么也拔不出來。
老人趁機讓眾人將兩只猴子抓住捆牢,撬開了木箱,只見猴子的兩只爪子還在死死地抓著桃子不放,老人掰開猴子的爪子,拿掉桃子,猴子們的爪子居然輕松地從孔里抽了出來。
看到這里大家恍然大悟,原來老人恰是利用猴子經不起誘惑的貪念,輕松就將猴子捉住了。
其實,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多人都會犯與猴子相同的錯誤,因為貪心,因為不懂得向誘惑說“不”,結果成了誘惑的奴隸,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甚至后悔一生。
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誘惑的每一次亮相,背后都會伴有相當大的風險,并且這種風險通常是不可預料的。而面對豐富和喧囂的社會生活,浮躁中的欲望會被輕易地調動起來,加上我們自身意志力和控制力的不足,自然就容易跌進誘惑的深淵。
對于生活,對于人生,我們誠然要為了夢想而堅定,而當前行的路上冒出一簇簇艷麗的野花,我們要在駐足之前,靜下心來核算一下機會的成本。要知道,更多的時候,那些看上去魅力無窮的東西,往往就是一個個幻夢而已。
如果想要從誘惑中解脫,拒絕誘惑的傷害,我們就要學會保有一顆淡泊的心,沒有了貪念,自然不會輕易被誘惑所傷。而當人的內心充滿寧靜和坦然,他就會變得冷靜和理智,遇事唯有保持頭腦的清醒,才能做出相對明智和理性的判斷。
誘惑的火焰始終沒有停歇過,它撩撥著人們的欲望底線,我們要學會呵護內心的那一份純凈,保護心靈的那一刻安靜,哪怕很短暫,也足以牽制脫韁的欲望,為我們的理性留出緩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