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6月,隨著袁世凱的暴亡,洪憲帝制鬧劇落下帷幕。7月14日,新任民國大總統黎元洪下令“懲辦帝制禍首”。劉師培雖屬懲辦對象,但李經羲以“愛惜人才”為由,經黎元洪首肯,得在“寬免”之列,流寓天津,生活無以為主。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秋,聘劉師培擔任北京大學文科教授,兼任文科研究所國文門指導教師。1917-1918學年,劉師培任教的課程是一、二年級的中國文學和二年級的中國古代文學史,每周各三小時;所指導的研究科目是“文”(中國文學)和“文學史”,每月與研究員會面兩次,每次一小時。1918-1919學年,劉師培任教文本科二年級的“中古文學史”和三年級的“文”,同時指導文科研究所國文門經學、史傳、中世文學史、諸子四科。蔡元培說:“君是時病瘵已深,不能高聲講演,然所編講義,元元本本,甚為學生所歡迎。”.《中國文學講義概略》與《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就是為北京大學文科學生講課時編寫的講義。
《中國文學講義概略》現存北京大學鉛印本一冊,版心注“文學門一、二年級”“劉申叔編”,當成書于1917年。根據此書《目錄》,“所授文學各課,以上古為限。講授時間計九十小時”,所授內容包括《尚書》、《毛詩》、《春秋左氏傳》和《國語》、《三禮》經記、諸子(含管、荀、呂、墨、老、莊、商、韓)、楚辭、《國策》及周秦雜文幾個方面。現存此冊,至“《三禮》經記”而止,惜非全本。羅常培稱其在北京大學時,師從劉師培研治文學,記錄口義,“兩年之所得,計有:一、群經諸子,二、中古文學史,三、文心雕龍及文選,四、漢魏六朝專家文研究,四種”。所謂“群經諸子”者,似即指此而言。
《<尚書>概要》引《禮記·經解篇》、《史記·滑稽列傳》、《漢書·藝文志》、《法言·問神篇》、《論衡·正說篇》、王粲《荊州文學記·官志》、陳壽《三國志》、劉勰《文心雕龍》、孔穎達《尚書正義序》論述《尚書》者12條,兼述《尚書》古、今文之別,并論班固《漢書·藝文志》《論衡》所引或說關于《尚書》是否為當時口語的不同說法。劉師培認為,《尚書》文體,篇各不同,非紬繹全經,不能深悉。其所選讀篇目,包括《堯典》《甘誓》《盤庚下》《高宗肜日》《大誥》《文侯之命》6篇,每篇均略引賈、馬、王、鄭各說,兼引《史記》及三家注文,或引《漢書·王莽傳》文,以廣異說。
《<詩經>概要》引用《尚書》、《周禮》、《禮記》、《詩大序》、《茍子》、《史記》、揚雄《解難》、《漢書·藝文志》、鄭玄《詩譜序》、摯虞《文章流別論》、劉勰《文心雕龍》關于《詩經》的評論19條,介紹其概貌;又述《詩經》詞例25種,說明《詩經》經文的義例。又作《<毛傳>例略》,概括《毛傳》義例5則,以為《毛傳》重點指明“興”的使用,所用制度與《周官》《左傳》《國語》相合,所述史實均以《詩序》為主,訓釋悉與《左傳》《國語》《荀子》相合,訓詁則多本《爾雅》。其選讀《詩經》共5篇,涵蓋國風、二《雅》和《周頌》,訓詁一宗毛《傳》。其《傳》文見于他處者,則加案語說明。
《劉師培國學講論》編輯緣起
前言
中國文學講義概略
《尚書》概要
《尚書·堯典》
《尚書·甘誓》
《尚書·盤庚下篇》
《尚書·高宗肜日》
《尚書·大誥》
《尚書·文侯之命》
《詩經》概要
《詩》例舉要
《毛傳》例略
《邶風·燕燕篇》
《小雅·小曼篇》
《大雅·假樂篇》
《大雅·烝民篇》
《周頌·武篇》
《春秋》概要
《春秋左氏傳》例略
《春秋·隱元年》鄭伯克段于鄢左氏傳
《春秋·襄二十七年》盟于宋左氏傳
《周語》定王語晉隨會韋注
《周語》單穆公諫鑄大錢韋注
《春秋》莊二十年、二十一年左氏傳
《三禮》概略
《儀禮·覲禮》
《大戴禮記·夏小正篇》
《周禮·天官·宮伯》
《考工記·冶氏》
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
第一課 概論
第二課 文學辨體
第三課 論漢魏之際文學變遷
第三課 附錄
第四課 魏晉文學之變遷
第五課 宋齊梁陳文學概略
附:論文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