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與家人往來信件的輯合,記錄了曾國藩在清朝道光二十年左右至同治十年左右的軍政生涯和家庭生活。后人對其追捧極盛,譽之為“修齊治平*一書”“官場必讀書”等。本書從近一千五百封家書中,精選出近二百封思想深刻、內容連貫的書信,并冠以標題,以饗讀者。
曾國藩號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然而你可知道,這位家族兄長如何在而立之年背井離鄉地北漂京城糊口自立?你可知道,這位深諳儒學的天子門生如何在家國之間貫通夫子之禮?本書記錄了曾國藩人生重要的三十年間的心路歷程和澤被后世的箴言家訓,只言片語竟道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機關奧義,以及千古不變的為官之道。
除了軍事家、政治家,曾國藩還是著名的書法家和文學家。他的家書行文揮灑自如、言論鞭辟入里,小到錢糧借貸之法,大到為官治軍之道,都能以言簡意賅、朗朗上口的家常話點破各中玄機。如此金玉良言,讀罷令人回味無窮。
本書補充了很多通行本中遺漏的語句。為了便于理解,本書還配有生僻字注音、注釋和流暢的譯文,力求為讀者還原晚清的社會風貌,提供無障礙閱讀。例如,點解科舉制度、殯葬風俗的常識等。此外,曾國藩在家書中曾提到,他日習書法,雷打不動,因此,本書精選曾國藩的手書修復圖,使讀者參照棱角分明、頓挫有致的曾氏筆法,來體味其家書中蘊含的深意。
曾文正即我國舊有教育理想與制度下所產生的優良之果之一,故能才德兼備、文武兼資。求一平均發展,道德、文章、事功三才之成就可與文正相比者,實不數數覯。
——郭斌和
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梁啟超
予于近人,獨服曾文正。
——毛澤東
曾國藩,出生于湖南長沙府湘鄉縣楊樹坪。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曰文正。
夏華,曾在某大學任教,現專職研究古典文化,為多家文學類期刊長期供稿。
第一章 修養心性
稟父母:自身即使有小過錯也一定要悔戒………………………〇〇一
致諸弟:守孝悌比讀書更重要……………………………………〇〇二
致諸弟:做任何事都應專心………………………………………〇〇五
稟父母:定要教誨六弟屏除驕傲之氣……………………………〇〇七
致諸弟:功名富貴由天定…………………………………………〇〇九
致諸弟:勤思善問可敵良師益友…………………………………〇一一
稟父母:滿則招損,亢則有悔……………………………………〇一三
致諸弟:為子侄樹立勤快的榜樣…………………………………〇一五
致諸弟:勿忘謹慎謙虛、時時省惕………………………………〇一七
諭紀澤:一寸光陰一寸金…………………………………………〇一九
致九弟:必須屏除長傲、多言的兇德……………………………〇二一
致諸弟:洗心滌慮以求力挽家運…………………………………〇二三
致四弟:主帥要以身作則…………………………………………〇二五
致諸弟:滿招損,謙受益…………………………………………〇二七
致四弟:萬望子侄遠離“驕、奢、逸”…………………………〇二八
致四弟:謙勤才是保家之法………………………………………〇二九
致四弟:謙謹是載福之道…………………………………………〇三一
致諸弟:時常以“勞、謙、廉”提醒自己………………………〇三二
致諸弟:剛柔互用,不可偏廢……………………………………〇三五
致四弟:牢記居安思危……………………………………………〇三六
致四弟:認真領悟“儉”字………………………………………〇三八
致九弟:培養豁達的胸襟…………………………………………〇三九
致九弟:具備“明強”的人可以擔當大事………………………〇四〇
致九弟:求強要內外有別…………………………………………〇四一
致九弟:能立能達,不怨不尤……………………………………〇四三
致九弟:遇到困難要勇于面對……………………………………〇四五
第二章 保健身體
稟父母:藥膳有益堂上五位老人…………………………………〇四九
致諸弟:起早是保養的千金妙方…………………………………〇五一
致四弟:謹飲食、節嗜欲、少服藥………………………………〇五二
致諸弟:“廣大”治心,“不藥”治身…………………………〇五三
致諸弟:早起、務農、疏醫、遠巫………………………………〇五五
致九弟:勿讓惱怒傷肝……………………………………………〇五七
致九弟:自養自醫可以治愈心肝…………………………………〇五九
致九弟:郁怒最容易傷身…………………………………………〇六〇
致四弟:五項養生之法……………………………………………〇六〇
致諸弟:靜養方可安眠……………………………………………〇六三
第三章 勸進精學
稟父母:不必擔憂考運,精學自會成器…………………………〇六七
致諸弟:進德、修業為讀書之要…………………………………〇七〇
致諸弟:讀書與時間、地點無關…………………………………〇七六
致諸弟:讀書要堅持“三有”……………………………………〇八二
致六弟:勿因博覽而疏忽專精……………………………………〇八九
稟父母:勤奮讀書勝過科舉應試…………………………………〇九二
致諸弟:自立志勝于求教于圣賢…………………………………〇九四
致諸弟:勿因小考不順而驕惰……………………………………〇九六
致諸弟:弟弟專心學業兄長便可安心……………………………〇九八
致諸弟:學習寫字最好臨摹名帖…………………………………一〇一
致諸弟:珍惜時光,專心苦學……………………………………一〇四
……
第一章修養心性
先有豁達光明之識,而后有恬淡沖融之趣。擔當大事,全在“明強”二字。
原文:
稟父母:自身即使有小過錯也一定要悔戒(道光二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男國藩跪稟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
十月二十二奉到手諭,敬悉一切。鄭小珊處,小隙①已解。男從前于過失,每自忽略,自十月以來,念念改過,雖小必懲,其詳具載示弟書中。耳鳴近日略好,然微勞即鳴。每日除應酬外,不能不略自用功,雖欲節勞,實難再節。手諭示以節勞、節欲、節飲食,謹當時時省記。蕭辛五先生處,寄信不識靠得住否?龍翰臣父子,已于十一月初一日到京。布匹、線索,俱已照單收到,唯茶葉尚在黃恕皆處。恕皆有信與男,本月可到也。男婦及孫男女皆平安,馀詳與弟書。謹稟。
注釋:①隙:嫌隙,感情上的裂痕。兒子國藩跪稟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
譯文:
十月二十二日收到父母大人的來信,敬悉一切。兒子和鄭小珊之間小小的嫌隙已經化解。兒子以前對于自己的過失經常不以為然,但自十月以來,我對自己的過錯耿耿于懷,敦促自己一定要改正,過錯雖小也要懲戒,詳細情形都寫在給弟弟的信中。耳鳴近日好了一些,但稍微累一點兒便又復發。每天除了應酬之外,不能不稍稍自行下功夫進修,雖然想不要過于勞累,但實在是難以避免。您親筆在信中訓示兒子要節勞、節欲、節飲食,我一定會時時謹記。
往蕭辛五先生那里寄信,不知是否可靠?龍翰臣父子,已在十一月初一日到京。布匹、線索都已照單全收,只是茶葉還在黃恕皆那里。恕皆有信給我,說在本月就可以到京。兒媳婦、孫兒和孫女都平安,其余的詳情寫在給弟弟的信中。謹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