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宗華編*的這本《責任勝于能力(升級版)》認真分析了責任的意義,結合各種案例以及國家對公務員的新要求,讓公務員在這些案例中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在閱讀中沉思,認清自己肩上的責任,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方法,在不同的崗位上發揮自己的作用,為民造福,*終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滿意的、有責任心、敢相當的公務員。
第一章 責任源于信念:一分堅守,一分擔當
責任承載能力,責任勝于能力
信念是責任的原動力
信仰迷失,精神就會“缺鈣”
當官別為了發財
把權力關進籠子
責任心才是“鐵飯碗”
第二章 責任造就忠誠,能力來自敬業
忠于職守是公務員的首要責任
嚴是愛,松是害,公務員需嚴于律己
“精忠報國”的信念要干出來
邁過鍋臺上炕,沒有規矩難忠誠
“怕”字當頭,責任心才能持久
站好隊才不會“愚”忠
第三章 為百姓辦事需要真本事
要把人民放在心上
為人民服務,不是為人民幣服務
別讓百姓為小事跑斷腿
等群眾“上訪”不如自己先“下訪”
做人民滿意的公務員要有高情商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績是干出來的
第四章 責任無大小,關鍵在落實
責任“三下”,能力“三上”
規避“虱子多了不癢”,落實要快而準
增加行政透明度
要有應對風險的能力
落實責任蠻干不如巧干
復命,在反饋過程中提升責任和能力
第五章 作風是責任的風向標
官德不良則民德必失
不良作風不分大小
“潛規則”助長不正之風
脫掉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的外套
好作風能促進凝聚力
執行八項規定是改進作風第一步
第六章 別讓腐敗侵蝕責任底線
“不怕貪官不上套,就怕他們沒愛好”
別讓權力成為貪污的工具
多少貪官倒在“情”字上
全家福別變成全家“腐”
慈善“救贖”,貪污豈能掩耳盜鈴
成由勤儉敗由奢
第七章 責任是人品的折射
“阿混”式:一杯茶一包煙,一張報紙看一天
“紅眼病”式:有錢能使鬼推磨
“華威”式:閑里偷忙干私事
“哈巴狗”式:圍著領導團團轉
“兩面三刀”式:當面一套,背后一套
“自保”式: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空談”式: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糊弄”式:手抓兩把泥,腳踩西瓜皮
第八章 安全責任重于泰山
安全就怕“責任空白”
食品不安全何談未來
金窩銀窩不如一個安全的草窩
為百姓守住青山綠水
麻痹大意鑄就水火無情
安全隱患的“天敵”是落實到位
第九章 不斷提升能力,告別“本領恐慌”
要把事做透,先把書讀薄
越是學得精彩,越能干得出彩
學以致用,才能當上領軍人物
拜群眾為師,向群眾取經
要想面貌大變樣,對照差距找榜樣
以史為鑒,讓錯誤不再重現
做好主攻手,敢啃硬骨頭
附篇 優秀公務員:用責任與能力架起一座橋梁
焦裕祿:不改變蘭考面貌,我決不離開
王伯祥:烏紗帽算什么?百姓最重要
賈大山:人也有字號,不能倒了字號
彭燕:多做幾件讓老百姓稱道、家人欣慰的事
夏志國:要給職工群眾做表率,干出樣子
余金紅:我只是做了一些應該做的事
儲詒權:權力變了,做人民公仆的心沒變
鐘泰:辦公室里沒有滇金絲猴
楊建勇:當警察不鉆研情報業務,就當不好警察
劉香平:寧與清貧伴一生,不讓腐敗沾半點
責任心才是“鐵飯碗” 2012年度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考試錄用公務員報名正式結束。報名合格總人數超過百萬,總競爭比已達54.1:1,熱門職位如稅務、海關等,竟然出現 4559人競爭一個職位的現象。這個數字足以說明公務員這個職業吸引著太多的擇業人。究其原因,一是因為福利待遇好,如在政府食堂就餐,每餐的費用只是象征性地收幾塊錢,而在外面同樣的標準最少每餐需要花費20元。這就讓公務員每個月能“旱澇保收”。
二是公務員的職業是“鐵飯碗”,上班沒有壓力,在公務員隊伍做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樣混也能混到退休。
難道公務員職業真的是“鐵飯碗”嗎?其實,當上公務員,并不意味著永遠地“旱澇保收”,或者“ 能進不能出”。1993年,《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頒布施行,當時的公務員制度中特別設立了辭職辭退制度。其中違反以下5條規定者就將被辭退:在年度考核中,連續兩年被確定為不稱職的;不勝任現職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因單位調整、撤銷、合并或者縮減編制員額需要調整工作,本人拒絕合理安排的;曠工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歸連續超過15天,或者 1年內累計超過30天的;不履行國家公務員義務,不遵守國家公務員紀律,經多次教育仍無轉變,又不宜給予開除處分的。
2005年,我國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基本保留了上述有關辭退的條款,并規定,經省級以上公務員主管部門批準,可以對專業性較強的職位和輔助性職位實行聘任制。2008年,我國一些地方如廣東深圳、浙江溫州、上海浦東等已經開始試行公務員聘任制,其他一些地區也表示將在適當的時候推行這一打破“鐵飯碗”的聘任制。同時,現在有很多地方政府機關已經實行末位淘汰制。這些都在向公務員的“鐵飯碗”挑戰。更值得關注的是,2008年6 月,中共中央印發了《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 2008-2012年工作規劃》,其中有11個字意味深長: “建立公務員正常退出機制。” 時代飛速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將更加完善,這是毫無疑問的。因此公務員應該明白,自己手中捧著的并不是“鐵飯碗”,每個人都要有憂患意識,不能在公務員崗位上混日子,認為清福永遠可享。如果你在自己的崗位上缺乏責任心,庸庸碌碌,不干實事,那這個“鐵飯碗”也許瞬間就變成了“ 泥飯碗”,隨時有被打破的危險。
在基層中,有一位“白面書生”公務員叫魏華偉,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對于未來他本可以有各種美麗的規劃,可他偏偏選擇在河南文樓一個人人避之不及的艾滋病村扎根。最初,為了與村民增進感情,他僅用兩個月就走訪了700多戶村民,與艾滋病病人一同吃飯、喝酒,贏得了村民的認可,并且變成了他們知心人;為了讓這些找不到工作只能靠賣血養家、辛苦培育出的木耳沒人敢要的村民致富,他一心撲在為村里跑項目、找出路上,不僅讓囤積的木耳有了銷路,還積極發展木耳、雞腿菇、白靈菇、平菇和反季節香菇,讓更多的人發家致富、實現就業。5年時間,魏華偉讓文樓村人均年收入翻了近一番,讓一個被病魔折磨20多年的村子產生了勃勃生機。
如今,魏華偉用他為人民造福的責任心,用一個個實際行動,將過去的窮村變成新農村示范村。他的能力同時得到上級認可,現任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團委副書記、青聯主席,蘆崗鄉文樓村黨支部書記。
2011年6月他先后榮獲“優秀共產黨員”“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好干部”的稱號。
從魏華偉的事跡中,我們不難看出,只有他這樣有責任心的公務員才能贏得百姓的信任和愛戴,成為國家大力扶持的優秀公務員,才能握住職業的“鐵飯碗”,擁有燦爛的明天。
最近幾年,國家加強了對行政問責制的重視和實施,堅持有責必問、有錯必究,依法追究違法和不當行使權力或者不作為的公務員的紀律責任,這更是在給公務員傳遞一個信號:混日子的時代已經漸漸遠去,責任時代將要來臨。
因此,公務員要想保住自己的飯碗,就必須接受國家對自己崗位職責的拷問,積極負責,努力進取,將自己的才能發揮在正確的地方,為百姓辦實事,為政府的高效運轉加油出力。
P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