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弱你有理?我憑什么要幫你?
我沒有權利遷就你的過分。
你還沒重要到讓我動用情商的地步。
也許你并不知道,諸如此類糟糕的人際關系,往往是因為缺乏“界限感”造成的。“界限感”的基本原則是,管好自己的事,不干涉別人的事,順應老天的事。
缺乏“界限感”的人,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總是索取不愿分享,總是命令不愿商量,總是發泄不愿包容,總是破壞不愿維護……然而,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欠你什么,想得到就要付出;你并不比誰高貴,想被尊重就要以禮待人;發泄情緒沒關系,但不要傷害無辜的人;你的行為必須符合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掌握了“界限感”,你就會明白,親密地保持距離,才是恰當的交際方式;圈子不同,不能強容;想跟別人愉快地做朋友,就不能強人所難;收回玻璃心,別人更愿意理解你……“界限感”是打造完美人際關系的魔力法則。
1.明確提出“界限感”這一影響人際交往的關鍵因素,通過12型心理人格解析,55類處世行為準則和33條交際拓展技巧,讓內心善良的人不再懼怕人情往來。
2.當你識趣的時候,別人才覺得你有趣。
界限清晰,是生活原本的秩序。
管好自己的事,不干涉他人的事。
別拿他人的情分,當成你的福分。
別拿他人的客氣,當成你的運氣。
3.做一個迷茫時代的聰明人,不要成為你討厭的那種人,把握界限感,打造完美人際關系。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有兩句話經常被提起,第一句是“跟我有什么關系”,第二句是“跟你有什么關系”。
不過,即便我們有這種意識,也總是界限模糊,分不清你我,因為我們尚未真正掌握界限感的魔力法則。
界限感,指的是對人際關系的界限判定和認知程度。事實上,人際關系確實可以概括為“跟我有什么關系”和“跟你有什么關系”。
“跟我有什么關系”,通常說的是別人的事,你可以態度分明地表示支持、反對、尊重、接受,卻不能強加干涉。
“跟你有什么關系”,通常說的是自己的事,只有自己才有權處理,也應該由自己負責,不能托付他人。
當然,人際關系中除了這兩種類型的事情外,還有一種隱藏的類型——老天的事,比如,緣分、機遇、運氣等,你無法左右,只能順應和配合。這種事難以捉摸,不在我們的討論之列。
我們在世間行走,大部分時間都在進行人際交往,可是由于缺乏界限感,我們與他人之間未必能達成良好的關系,反而經常會使彼此間的關系惡化。
我們跟父母相處,雙方都不明白,關系再親也要互相尊重,有時我們會強烈反對父母的好意,有時父母會強行安排我們的生活,最終導致家庭不和睦。
我們和伴侶相處,總是喜歡牢牢地監視對方,無視對方的私人空間,無限放大猜忌、懷疑、小氣、自私等負面情緒,讓雙方的感情出現裂痕。
我們和朋友相處,習慣以自己特有的思維方式要求對方,用交情“綁架”對方,不尊重對方的感受,不顧及對方的難處,讓友情淪為人情買賣。
我們和同事相處,常常談論別人的隱私,指責別人的缺點,別人的功勞一點也不放在眼里,自己稍有成績就大肆炫耀,結果大家全都陷入辦公室斗爭中。
……
界限感的缺失,讓我們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感覺不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于是就造成了我們總是索取不愿分享,總是命令不愿商量,總是發泄不愿包容,總是破壞不愿維護……長此以往,我們就如同一只貪得無厭的寄生蟲,令別人心生厭惡。
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欠你什么,想得到就要付出;你并不比誰高貴,想受尊重就要以禮待人;發泄情緒沒關系,但不要傷害無辜的人;你的行為必須符合自己的身份、角色……
而當你掌握了界限感,就會明白,原來最好的關系,是親密地保持距離;原來圈子不同,不能強容;原來敢愛敢恨,是對待感情的最佳方式;原來各司其職,才能愉快地合作;原來多替他人著想,反而會得到更多的幫助……
自己的事,別讓他人插手;他人的事,不要強加干涉。把握了界限感,你就能打造完美的人際關系。
凌嵐,精通行為心理學,對人格解析也有深入研究,明確提出了“界限感”這一影響人際交往的關鍵因素,并給出了切實可行的指導方法。已出版暢銷書《做內心強大的自己》。
第一章 最好的關系,是親近地保持距離
最好的關系,是親近地保持距離
把握自我邊界,別因自我認同感而失去理性
遷怒,損人不利己
炫耀,碾壓了別人的尊嚴,也失去了他們的認同
別在自己的主場丟盔卸甲,獨立人格讓你獲得愛與尊重
給對方一點空間,就是給自己一份心安
少一些計較,大氣的人才受歡迎
先考慮他人的感受,再決定要不要開口
能隨手解決的摩擦,沒必要小題大做
第二章 “情感綁架”是毀掉所有關系的根源
無能的人最喜歡用交情“綁架”別人
誰都沒有義務遷就你的過分
你還沒重要到值得他關注的地步
強人所難,怎么能愉快地做朋友
別太把自己當回事,沒人愿意看你擺架子
過度熱情反而讓人對你敬而遠之
不要為了任何事去討好任何人
做了中間人,就要當心受夾板氣
放得下臉面,自然更有情面
玩笑太過火,害了自己傷了別人
第三章 守住自己的本分,不苛求他人的情分
別人不想幫你,也許是因為你太無知
你所認為的不公平,在別人眼里可能很正常
其實,大多數人并不在意你
隱私這種事,別泄露自己的,也別過問他人的
需要跟別人協作的時候,請不要孤立了自己
多嘴的人,走到哪里都惹人厭
吃虧是福,總是吃虧哪來的福
你可以對上級的不合理要求說“不”
世上沒有絕對的事,說話要留有余地
第四章 不打擾,是你與別人最好的相處方式
請不要把你的秘密告訴我
他人的人生,你碰不起
別人不是你,不要過于苛求
別成為那個毀掉生活情趣的人
每個人生來都有價值,不要小瞧任何人
太過高調,反而會讓自己的人緣變差
用溝通解決殺傷力比較弱的流言
他人的嘲笑,何必放在心上
你吃的都是不懂拒絕的虧
別讓自己的犯迷糊變成招人煩
第五章 如果沒有界限,關愛也會變成傷害
把好脾氣留給親近的人
與愛人以外的人保持恰當的距離
愛人如沙,握得越緊失得越快
曖昧,你玩不起
遇到對你沒興趣的人時,請你識趣
不要從人情世故的角度看待伴侶
愛情不是你的全部,生活才是
幸福靠心感知,不需要秀給誰看
再親密的人,也忍受不了你過度猜疑
第六章 不是你的圈子,就別忙著擠進去
不要忙著擠進別人的圈子
找準位置,不妨礙別人,也不拘束自己
從成熟的角度接納別人的批評
完美的人際關系從玩轉朋友圈開始
別讓金錢“逆襲”了朋友圈
看人說話并不是羞恥的事
誤會,往往會給你一道致命傷
太精明的人只會耽誤自己
不管多么敬重上級,也不要任其擺布
最好的關系,是親近地保持距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無論你與別人的關系多么親密,都應該保持適當的距離,不要過度介入別人的生活。誰都不可能完美無缺,都會有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如果你不懂得包容和忍讓,一味地咄咄逼人,很可能會破壞彼此的關系。而適當地保持距離,才能給對方和自己都留下回旋的余地。
公司有個女同事叫玲子。有天,玲子問我,能不能幫她找一間廉租房,她想一個人住。
我有些疑惑,她本來是跟閨密歡子一起合租的,怎么突然就要找房子呢?
玲子看出我的疑惑,有些失落地說:“唉,別提了,我再也沒辦法跟歡子好好相處了。”
聽了玲子這句話,我想起三天前的一件事。
那天上午,玲子一到公司就在辦公桌上東翻西找。我看她一臉焦急,就問了一句:“丟東西了嗎,要不要我幫你找我?”
原來玲子有份客戶資料找不到了。
我和玲子是鄰桌,我們經常有把東西放到對方桌子上的情況,我在自己的桌子上翻了翻,沒發現有玲子的東西。這時,我突然想起來,昨天晚上下班的時候,玲子好像將一份客戶資料帶回了家。我連忙提醒玲子。經我一提醒,玲子也想起來了,她確實把那份客戶資料忘在家里了。
玲子馬上給在家調休的閨密歡子打電話:“歡子,我有份資料丟在家里了,麻煩你幫我送到公司吧。”
我聽不到電話那邊歡子說了什么,只看到玲子舒了口氣,估計是資料找到了。
半小時后,玲子的電話響起,她接了電話,就匆匆地趕到前臺。我尋思,肯定是歡子到了。
果然,不一會兒,玲子致謝的聲音從前臺傳來:“歡子,辛苦你了,今晚回家我給你帶好吃的。”
出人意料的是,歡子卻對玲子好一番責備:“你這個豬腦子,總是丟三落四的,要不是我在家,看你不得哭死。”聲音之大,讓公司所有人都吃了一驚,大家紛紛向前臺看去。
當著整個公司人的面,玲子被這一番數落,自然不悅。可歡子依然不依不饒,“豬腦子,豬腦子”說個沒完。
玲子氣憤地說:“我錯了還不行,你趕緊回去吧,我還要上班。”
歡子哼了一聲,轉身離去。可剛走出沒幾步,她忽然又折轉身來,盯著前臺的小姑娘說:“剛才我跟閨密鬧著玩兒,你一直冷著眼看我干什么,沒教養。”丟下這句話,歡子揚長而去。
前臺的小姑娘都快被氣哭了,玲子見狀,趕緊好言安慰。
事情平息后,玲子回到座位,一陣長吁短嘆。
被歡子一鬧,玲子覺得在公司丟盡了臉面,非常苦惱。我便安慰了她幾句,見玲子沒什么過激反應,我們便各自投入到了工作中。
我以為那件事就這樣過去了,沒想到玲子現在提出想搬家,我猜想可能跟歡子送資料那件事有關,便問:“你跟歡子還沒和解嗎?”
玲子說:“那次矛盾只是個導火索,我忍歡子很久了,她做事真的好過分。”
玲子和歡子是大學同學,兩人來北京發展已經三年了,一直住在一起。
剛來北京那會兒,她們為了生計奔波,兩人常常不分彼此——衣服換著穿,房租誰有錢誰先墊付,一起買菜做飯。
當她們工作穩定,收入有了保障后,開始對生活的品質有了一定的追求。漸漸地,兩人的性格、愛好、審美等方面的差異逐漸顯露出來。她們便遵循大事共同商議,小事各隨心意的原則相處。比如,房租每人承擔一半,值日按天輪流。
三年來,兩人親如姐妹,相處得非常融洽。就算有了爭議,也能很快解決,從來沒有過傷害對方感情的過激行為。
然而,玲子心里明白,表面看來她跟歡子親密無間,其實內心早就互生嫌隙。兩人每次鬧矛盾,都是玲子主動容忍退讓,才換得了眼前的相安無事。時間久了,玲子心生郁結,總有一天會忍無可忍,爆發出來。
按玲子的話說,她跟歡子的矛盾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歡子認為跟玲子關系好,就可以直言不諱,經常毫不留情地指責玲子,即便在公眾場合也不顧及;二是歡子完全不尊重玲子的私人空間,經常妄動玲子的私人物品,干涉玲子的私事。
歡子犯了一個許多人都會犯的錯誤。她忘記了,每個人都有獨立的人格和私人空間,別人決不能毫無底線地強加干涉。再好的朋友,也要保持適當的距離。我建議玲子應該先跟歡子好好談一談,把她的感受說出來,畢竟是多年的好朋友,不要因一時沖動就斷了來往。
玲子嘆了口氣,想想自己都忍了這么久了,也不差這一次,決定回去跟歡子聊聊。如果聊開后,歡子還是不知分寸,她就果斷搬走。
這件事后,過了一個多月,玲子對我說,歡子以前把自己的咄咄逼人當成親密的表示,現在她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逐漸改變了與人相處的方式,在這份友誼中,兩人都感到更加舒服,也更加親近了。聽了這話,我打心里為她倆高興。
人們常說最親近的關系也是最脆弱的,兩個人長時間不分你我,難免會忘記自身應該堅守的分寸,以至于過多地干涉對方的私人生活,最終導致互相怨恨。
人與人之間,只有保持適當的距離,以平行線的方式相處,才能避免摩擦,共同進退。親人之間,距離是尊重;愛人之間,距離是美麗;朋友之間,距離是愛護;同事之間,距離是友好;陌生人之間,距離是禮貌。適當的距離是我們表達愛的最佳方式,沒有距離的相處是一種自私的表現,人與人相處需要給對方保留一定的心理空間,感情才會長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