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精準——校準生僻字詞、古今異讀字詞的讀音;
注釋詳盡——隨行注釋初讀者難以理解的字詞、人物、典故、背景;
解釋簡明——名家注解,見解精到,語言貼近學生,易于理解;
明清足本——名家校訂,《水滸傳》一百二十回本;
物美價廉——精裝32開,全國同質類圖書價格更低,完美超值;
閱讀舒適——紙張潔白細膩,字體清晰典雅,字號、行寬賞心悅目。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名子安,字耐庵。生于元貞丙申歲(1296年),為至順辛未(1331年)進士。曾在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為官兩年,以不合當道權貴,棄官歸里,閉門著述。卒于明洪武庚戌歲(1370年)。
羅貫中: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山西并州太原府人。主要作品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傳》《三遂平妖傳》等。
試看書林隱處(文人學者隱居之所),幾多俊逸儒流(超群拔俗的儒士之輩)。虛名薄利不關愁,裁冰及剪雪(比喻構思新穎精美),談笑看吳鉤(鉤,兵器,形似劍而曲。春秋吳人善鑄鉤,故稱。泛指利劍。此處是以吳鉤自喻)。評議前王并后帝,分真偽,占據中州(指中原地區),七雄(指戰國時秦、楚、燕、齊、韓、趙、魏七國)擾擾亂春秋。興亡如脆柳,身世類虛舟(任其漂流的小舟。比喻人事飄忽,播遷無定)。見成名無數,圖名無數,更有那逃名無數。霎時(一會兒。霎,shà)新月下長川(長的河流),江湖變桑田古路。訝求魚緣木(爬上樹去捉魚,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勞而無所得),擬窮猿擇木(比喻在窮困中急于找棲身的地方。窮猿,被獵人緊追的猿猴),恐傷弓遠之曲木(被弓箭射傷過的小鳥害怕彎曲的樹枝)。不如且復掌中杯,再聽取新聲曲度(新作的樂曲的節拍、音調)。
引??首
詩曰:
紛紛五代(指907年唐朝滅亡后依次更替的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后梁、后唐、后晉、后漢與后周。公元960年,趙匡胤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亂離間,一旦云開復見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車書(車乘的軌轍相同,書牘的文字相同。表示文物制度劃一,天下一統)萬里舊江山。尋常巷陌陳羅綺,幾處樓臺奏管弦。人樂太平無事日,鶯花無限日高眠。
話說這八句詩,乃是故宋神宗(趙頊,宋英宗長子,北宋第六位皇帝)天子朝中一個名儒,姓邵諱堯夫(邵雍,北宋哲學家、易學家。字堯夫,謚號康節),道號康節先生所作。為嘆五代殘唐天下干戈不息,那時朝屬梁,暮屬晉,正謂是:“朱、李、石、劉、郭(指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的建立者朱全忠、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與郭威),梁、唐、晉、漢、周,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焙髞砀械奶斓姥h,向甲馬營(地名。在河南省洛陽市東北)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字元朗,宋朝開國皇帝,廟號太祖)來。這朝圣人出世,紅光滿天,異香經宿不散,乃是上界霹靂大仙下降。英雄勇猛,智量寬洪。自古帝王,都不及這朝天子。一條桿棒等身齊,打四百座軍州都姓趙。那天子掃清寰宇,蕩靜中原,國號大宋(宋朝。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十八帝,由公元960年起至公元1279年,享國319年),建都汴梁(古地名。今河南省開封市,又稱東京、汴京),九朝八帝班頭,四百年開基帝主。因此上,邵堯夫先生贊道:“一旦云開復見天。”正如教百姓再見天日之面一般。
那時西岳華山有個陳摶(tuán)處士,是個道高有德之人,能辨風云氣色。一日騎驢下山,向那華陰道中正行之間,聽得路上客人傳說:“如今東京柴世宗(五代時期后周皇帝柴榮)讓位與趙檢點(趙匡胤。趙匡胤曾為檢校太傅前殿都點檢)登基!蹦顷悡幌壬牭,心中歡喜,以手加額(雙手放置額前。亦用以表示敬意),在驢背上大笑,顛下驢來。人問其故,那先生道:“天下從此定矣。正乃上合天心,下合地理,中合人和!弊愿昴觊g受禪(“陳橋兵變”后,后周恭帝柴宗訓禪位,趙匡胤登基),開基即位,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傳位與御弟太宗(宋太宗趙光義。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傳位與真宗皇帝(宋真宗趙恒。宋朝第三位皇帝)。真宗又傳位與仁宗(宋仁宗趙禎。宋朝第四位皇帝)。
這仁宗皇帝,乃是上界赤腳大仙,降生之時,晝夜啼哭不止,朝廷出給黃榜,召人醫治。感動天庭,差遣太白金星下界,化作一老叟,前來揭了黃榜,自言能止太子啼哭?窗窆賳T引至殿下,朝見真宗。天子圣旨,教進內苑看視太子。那老叟直至宮中,抱著太子,耳邊低低說了八個字,太子便不啼哭。那老叟不言姓名,只見化一陣清風而去。耳邊道八個甚字?道是“文有文曲,武有武曲”。端的是玉帝差遣紫微宮中兩座星辰下來,輔佐這朝天子:文曲星乃是南衙開封府主龍圖閣大學士包拯(字希仁,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聞名),武曲星乃是征西夏國大元帥狄青(北宋大將。字漢臣,山西汾陽人。善騎射)。
這兩個賢臣,出來輔佐這朝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改了九個年號。自天圣元年癸亥登基,至天圣九年,那時天下太平,五谷豐登,萬民樂業,路不拾遺,戶不夜閉,這九年謂之一登。自明道元年至皇祐三年,這九年亦是豐富,謂之二登。自皇祐四年至嘉祐二年,這九年田禾大熟,謂之三登。一連三九二十七年,號為三登之世(連續二十七年皆五谷豐收。亦借指天下太平)。那時百姓受了些快樂,誰道樂極悲生。嘉祐三年春間,天下瘟疫盛行,自江南直至兩京,無一處人民不染此癥,天下各州各府,雪片也似申奏將來。
且說東京城里城外軍民死亡大半,開封府主包待制親將惠民和濟局方,自出俸資(官吏所得的薪金)合藥,救治萬民。那里(哪里。那,同“哪”,下同)醫治得,瘟疫越盛。文武百官商議,都向待漏院(百官晨集準備朝拜之所)中聚會,伺候早朝奏聞天子,專要祈禱,禳謝(向神祭禱,謝罪消災。禳,r1ng)瘟疫。不因此事,如何教三十六員天罡下臨凡世,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間,哄動宋國乾坤,鬧遍趙家社稷。有詩為證,詩曰:
萬姓熙熙化育中,三登之世樂無窮。豈知禮樂笙鏞(禮節和音樂。鏞,大鐘)治,變作兵戈劍戟叢。水滸寨中屯節俠,梁山泊內聚英雄。細推治亂興亡數,盡屬陰陽造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