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媒介融合,是當下傳統媒體生存與發展的必 由之路;東西方文論對話,是中國古代文論實現現代 轉型的可能途經。融合與對話,作為蔡靖芳編寫的《 融合與對話(傳媒與文學評析)(精)》評析傳媒與文學 的基本視角,體現了互聯網思維下,人們渴望*大限 度地完善人類自我的行為態度。
蔡靖芳,副教授,文藝學碩士,在高校從事中文、新聞、廣告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現為黎明職業大學文化傳播學院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福建省高職示范性專業)主任,兼任泉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泉州市廣電監測中心視聽節目評議員,為泉州市**教師、泉州市“三八”紅旗手。已在包括“211”等大學學報上發表論文逾20篇,主持及參與省、市、校級課題近20項,擔任多部《大學語文》教材副主編,多次指導學生在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大賽、省級青少年征文大賽及省、市級大學生影像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縮。
上篇 廣播電視節目評析
日常節目評析
泉州廣播電視臺節目評析
為“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高考揭榜報道點贊
娛樂資訊節目應兼顧本土色彩和文化含量
娛樂性、時新性與引導性的融合
編輯意圖鮮明 輿論導向正確
讓節目從內容到形式都娛樂起來
新年里的《娛樂前沿》喜氣與新意并存
《幸福生活》:用心經營幸福
激情分享 營造有煙火氣息的共在感
節目編排設計有度主持細節不可小視
廣播廣告如何揚長避短
安溪廣播電視臺節目評析
臺網聯動 擴大電視媒體影響力
欄目整體有規劃形式細節可斟酌
《安溪財經周報》,濃縮一周財經精華
體驗互動鮮活有味節目廣告不可混同
在“黃金時間”里 開好新聞早班車
《茶人茶事》:不可替代的地方優勢欄目
期待更專業更樂活的“946帶你游天下”
《成長快樂》:用更深的愛陪伴孩子快樂成長
置頂民生保障 堅持百姓視角
讓下班的路更輕松更愉悅
媒體應尊重犯罪嫌疑人的人格尊嚴和合法權利
抗戰專欄報道展示安溪曾經的光榮與不凡
突出安溪茶鄉主題新聞報道深入可看
讓現場接訪報道真正“面對面”
泉港廣播電視臺節目評析
重視電視媒體表現力 做好看的電視新聞
報道深入完整技巧尚須提升
創優少兒節目 且行且努力
地域特色鮮明的欄目包裝
節目包裝,要從內容到形式
于平實處見奇崛
有新意,要大膽說出來
標題力求規范用語吻合定位
合理包裝豐富“電視講古”節目的表現力
“身陷囹圄”非“身陷囫圇”
圍繞中心工作做好宣傳報道
主動作為 克服新聞內容不足的尷尬
解讀政策安民心插播廣告勿隨意
這新聞,怎一個“會”字了得
報道內容較深入報道形式再推敲
永春廣播電視臺節目評析
節目主持人佩戴飾物要與節目定位相符
突出民生視角 指導百姓生活51’
應合理編排時政新聞節目中商業廣告的播出
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春報道
好馬還須好鞍配
真實深入有看頭
關注弱勢群體傳遞社會正能量
信息交叉的報道不妨整合
主題突出 層次清晰結構緊湊
以可看性和感染力發揮新聞報道的宣傳鼓動作用
關注“三農”:幾家歡喜幾家愁
編播環節也應重視新聞價值
時效性強,會議新聞偏多
發布公益廣告也須把握空間策略
內容充實編排有序
組合報道顯深度
讓統計新聞更鮮活
令人欣喜的變化
《周日采風》:主題好手法巧
用媒體的使命感去影響而不是記錄當代
親和新鮮平易活潑
茶賤傷農支招解憂
報道有料制作不精
時政新聞主播著裝不應過于休閑隨意
主題重要策劃精心效果良好
民生直擊 直擊民心
精心策劃,讓節日報道更精彩
合理編排新聞節目 力求“1+1>2”
信息豐富年味濃郁的節前報道
在多元文化的融匯交流中主流媒體應堅持文化自信
季度獎評析
格調昂揚向上地方特色鮮明
——晉江廣播電視臺2013年第三季度電視新聞獎點評
聚焦“三點” 制作精致
——晉江電視臺2014年第三季度電視新聞獎點評
年度獎評析
鐵肩擔道義鏡像映人生
2012年泉州市廣播電視新聞獎(電視類節目)評獎會點評
電視專題片的新變:走向批判 走近平民
2013年泉州市廣播電視新聞獎(電視類節目)評獎會點評
追求文質彬彬 不忘傳播本質
2013年泉州市廣播電視文藝獎(廣播類節目)評獎會點評
巡回評議
有實力有魅力 更待繼續努力
——石獅廣播電視臺巡回評議
豐富·個性·民生·溫馨
——泉港廣播電視臺巡回評議
回歸新聞報道規律立足德化地域特色
——德化廣播電視臺巡回評議
在新聞立臺的基礎上創新創優
——永春廣播電視臺巡回評議
下篇 小說評點論析
張竹坡評點《金瓶梅》的主體間性論析
前言
第一章 主體間性與文學主體間性的含義
第二章 張竹坡小說評點主體間性的獲得
第三章 張竹坡小說評點的主體間性——創作論
第四章 張竹坡小說評點的主體間性——接受論
第五章 小說評點家的角色意識與主體間性
第六章 張竹坡小說評點的主體間性的歷史地位
結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