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扶貧開發形勢的演變脈絡出發, 通過20多年時間跨度的考察, 揭示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所蘊含的在當前及今后扶貧開發實踐中具有重大價值的經驗。研究結論既具有歷史的厚度, 又遵循科學理論的內在邏輯。闡述廣西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的背景, 概括其基本做法、主要成就, 總結提煉其重要經驗。
馬亮,1966年生,廣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三級教授。2003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所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卡爾納普意義理論及其當代發展”(批準號:05CZX015。2005-2012年)已經結項,結項成果被評為優秀(結項證書號20120124)。現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BEALL和RESTALL邏輯多元論研究”(批準號:13XZX018。2013-2016)。出版專著《卡爾納普意義理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主持或參與多項地方發展項目研究,主要有廣西扶貧戰略研究,廣西南寧市金融體制改革研究等。
陸漢文,華中師范大學中部地區減貧與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農村研究院減貧與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社會學院教授,中國扶貧發展中心特聘專家,主要從事城鄉發展學、社會企業、公共項目評估、扶貧開發政策等領域研究。
黃承偉,博士,現任中國國際扶貧中心副主任,研究員。華中師范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多家高校兼職教授。先后擔任國家外交部、發展改革委等多個部委和世界銀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數十個國際組織資助的五十多個咨詢項目的專家組組長或主要成員,主持、參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際技術合作項目等各類研究五十余項。已在國家、省部級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出版減貧與發展方面的著作50多部,多次獲省部級優秀成果獎項。
吳宇雄,男,侗族,1963年10月出生,廣西三江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專業畢業,公共管理碩士,在職研究生學歷,高級政工師。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先后在三江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三江縣委宣傳部、共青團柳州地委、柳州地委組織部、武宣縣委、柳州地區行署辦公室、百色地(市)委、崇左市委工作,歷任武宣縣委副書記、百色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百色市委副書記、崇左市委副書記。
引言
第一章 世紀之交廣西扶貧開發形勢與任務
第一節 20世紀90年代廣西扶貧工作的進展和面臨的形勢
第二節 20世紀90年代單項發展問題大會戰
第三節 21世紀初廣西扶貧開發工作進展
第四節 21世紀初廣西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戰略抉擇
第二章 東巴鳳三縣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
第一節 決策背景
第二節 建設內容
第三節 項目實施及其組織管理體系
第四節 建設成果
第三章 大石山區五縣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
第一節 決策背景
第二節 建設內容
第三節 組織管理體系
第四節 資金安排
第五節 建設成果
第四章 桂西五縣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
第一節 決策背景
第二節 建設內容及資金安排
第三節 組織管理方式
第四節 建設成果
第五章 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
第一節 決策背景
第二節 建設內容
第三節 組織管理體系
第四節 資金安排
第五節 建設成果
第六章 大會戰對廣西扶貧開發進程的貢獻
第一節 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第二節 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第三節 對扶貧的影響
第七章 大會戰的經驗與挑戰
第一節 大會戰的成功經驗
第二節 大會戰面臨的挑戰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的成功實踐——廣西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案例分析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