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詩歌來說,更是如此。詩歌,是文學的重要形式之一,這些具有悲天憫人情懷的中華兒女給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憂民感時的詩句,這些詩句則真實、客觀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寄托了詩人濃厚的憂民情懷和濟世理想。正是因為如此,這些詩人的名字才能夠千古流芳、為人銘記,這些詩詞才能夠令人刻骨銘心、傳唱不休。
正如俄國著名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說的那樣:“沒有一個詩人能夠由于自身和依賴自身而偉大,他既不能依賴自己的痛苦,也不能描寫他本身的幸福。
第一章 先秦時期的現(xiàn)實主義詩詞
衛(wèi)風·氓003
君子于役008
東方未明012
伐檀016
碩鼠020
七月024
東山029
何草不黃034
第二章 秦漢時期的現(xiàn)實主義詩詞
十五從軍征041
陌上桑045
上山采蘼蕪049
東門行053
婦病行057
孤兒行062
戰(zhàn)城南067
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畔草070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現(xiàn)實主義詩詞
薤露行077
蒿里行082
飲馬長城窟行087
七哀詩092
第四章 唐宋時期的現(xiàn)實主義詩詞
丁督護歌099
兵車行102
麗人行108
新婚別114
無家別118
垂老別123
新安吏128
石壕吏133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139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143
白帝148
又呈吳郎153
憫農(nóng)二首156
觀刈麥160
杜陵叟165
賣炭翁171
秦中吟·重賦177
秦中吟·傷宅183
秦中吟·輕肥188
秦中吟·歌舞193
秦中吟·買花197
田家201
山中寡婦204
亂后逢村叟208
公子家212
食糟民216
汝墳貧女220
田家語225
催租行230
第一章先秦時期的現(xiàn)實主義詩詞
衛(wèi)風氓
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guān)。不見復關(guān),泣涕漣漣。既見復關(guān),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全詩大意如下:“憨厚的農(nóng)家小伙子,懷抱著布匹來換絲。其實并不是真的來換絲,而是找我商量婚事來了。我把他送過淇水西,一直到頓丘。不是我拖延約定的婚期不肯嫁,而是你沒有找好媒人。請你不要發(fā)脾氣,秋天到了再來迎娶我。”
“我爬上那垛倒塌的土墻,遙向復關(guān)凝神張望。復關(guān)遠在云霧中,不見情郎涕淚千行。情郎即從復關(guān)來,我便又說又笑喜洋洋。我去卜卦求神仙,沒有兇兆心歡暢。希望你盡快趕著你的車子來,為我搬運好嫁妝。”
“桑樹還未沒落的時候,葉子綴滿枝頭綠萋萋。噓噓那些斑鳩兒,別把桑葚吃嘴里。年輕的姑娘們,別對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戀上你,要丟便丟很容易。可是女人若是戀男子,要想解脫就難了。”
“桑樹葉子落下了,桑葉枯黃憔悴飄飄搖搖。自從我嫁到你家來,三年窮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歸,水濺車帷又濕又潮。我做妻子沒有差錯,是你做人太奸刁。反復無常沒準則,變心缺德耍花招。”
“婚后三年我恪守婦道,所有的家庭勞作一身承擔不辭辛勞。早起晚睡不嫌苦,沒有一天不是忙里忙外的。誰知家業(yè)已成后,你卻漸漸對我施兇暴。兄弟們不知我的處境,個個見我喜笑如常。靜下心來細細想,真為自己感到悲傷。”
“當初曾和你相約一同到老,現(xiàn)在偕老之說只會使我怨恨罷了。淇水滔滔終究有岸,沼澤雖寬也有盡頭。回想年少時的歡樂,談笑之間顯露溫柔之色。海誓山盟言猶在耳,可哪料竟然反目成仇。莫再回想背棄當初的誓言,既然已經(jīng)終結(jié)就算了吧!”
這是一首歷史久遠的民間歌謠。詩人在詩作中敘述了一個女子情感變遷的親身經(jīng)歷。顯然,這是當時社會男女情愛的鮮活寫照。而且,詩人在女子的情感波折中也反映和表現(xiàn)了古代婦女在戀愛婚姻問題上備受壓迫和損害的現(xiàn)象。
因此,這首詩作實際上是一首棄婦自訴婚姻悲劇的長詩。在詩作中,女主人公以無比沉痛的心情,自訴了戀愛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遺棄的痛苦,深刻反映了古時女子在婚姻中所處的卑微地位。
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一下《詩經(jīng)》中的這首詩作,體味古時女子在婚姻中的附屬地位和悲慘遭遇。
詩作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是女主人公對昔日戀愛生活的追憶。昔時,女主人公與這位男子相遇,男子以買絲為名向女主人公表露愛意,而女主人公也流露出對男子的喜愛之情,并相約把婚期定在秋天。就這樣,此后女主人公對這位男子朝思暮想、魂牽夢縈。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guān)。不見復關(guān),泣涕漣漣。既見復關(guān),載笑載言。”看不到男子所住的復關(guān),女子就涕淚漣漣;看見男子從復關(guān)而來,就喜笑顏開。而且,女主人公還專門為此占卜問卦,預測婚事的吉兇。一個情竇初開的純情少女形神畢肖地出現(xiàn)在大家的面前。可是,女主人公猜中了開始,卻沒有料到結(jié)尾。
第三段和第四段,詩人以告誡的語氣揭示了男子對女主人公從熱愛到厭棄的經(jīng)過。首先從“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到“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描寫了女主人公的容顏漸衰。而在這兩相對比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紅顏易逝而情愛難久,女主人公的婚姻也會因其色衰而愛弛。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桑葚是甜的,可是據(jù)說斑鳩吃多了會醉;愛情是美好的,可是女子迷戀上了卻容易受騙。并且,男子沉溺于情海可以解脫,女子如果墮入愛河就無法掙脫了。多么沉痛的語言啊,而這也正是女主人公婚姻失敗的寫照。
“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可見,自從女主人公嫁給這位男子之后,多年來飽受其苦,夫妻關(guān)系也漸趨不和,最終導致破裂。在這樣的情況下,女主人公只得回到娘家,可是思來想去只得出一個結(jié)果,那就是這一切都是因為男子的變心造成的。
實際上,這也是當時社會的一種普遍情況。在以男子為中心的社會里,向來是癡心女子負心漢,男子的薄情寡義常常使得女子處于弱勢地位,備受壓迫和傷害。顯然,這也是女主人公婚姻悲劇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男子的情不由衷、移情別戀,才使得女子婚后的生活遭遇波折,最終反目。
要知道,女主人公是當時典型的賢妻。“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女主人公自從嫁給這位男子之后就全力承擔家務,不辭勞苦、起早貪黑,忙里忙外。然而,這樣的付出換來的卻是男子猙獰的面孔,越發(fā)地兇暴無情。而且,女主人公對此有苦難言,在他人面前不敢有所表露,以至于兄弟們認為女主人公喜笑如常。殊不知,女主人公此時的內(nèi)心承受著多大的委屈和壓力。
最后,女主人公終究在追憶和現(xiàn)實的抉擇下,決定和男子決裂。“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昔日的笑語盈盈、信誓旦旦,如今都成為一場空,日甚一日地兩看相厭,甚至反目成仇。顯然,此時此刻,女主人公的內(nèi)心充滿了痛苦和糾結(jié)。盡管女主人公決定要和男子決裂,可是對于深陷情愛之中的女子來說,又怎么能夠想抽身而退就能夠抽身出來呢。
事實上,女主人公對這位男子的決絕之言在很大程度上是言不由衷的,是一時的氣憤所致。是啊,一心相傾、持續(xù)付出的女子又怎么可能在感情上與男子一刀兩斷呢?無疑,這就是造成女子悲劇人生的悲劇性格,其重要原因是女子地位低下,因而遭受壓迫和傷害。
因此,詩人在這首詩作中通過女主人公的自訴,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女性在婚姻問題上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在以男權(quán)主義為中心的封建社會,女人不一定難,但是一定很苦,古時女性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是廣大女性普遍遭受的厄運。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茍無饑渴!
全詩大意如下:“丈夫遠行服勞役,歸期漫漫,不知何時才能歸來?雞兒匆匆棲息在雞舍里。我眺望著垂掛在天邊的夕陽,夕陽不斷西沉,牛羊紛紛下山歇息。丈夫遠行服勞役,叫我如何能不相思!”
“丈夫遠行服勞役,沒法用日月來計算時間。不知何時才能夠重聚?雞兒已經(jīng)回到雞棲木上棲息。我眺望著不斷西沉的夕陽,牛羊緩緩歸來。丈夫遠行服勞役,希望他在外面不要受饑受渴。”
關(guān)于兵役和徭役,歷朝歷代的詩作中都或多或少有所涉及。尤其是對于那些關(guān)心人民疾苦的詩人來說,他們更是注重把視角投放在這一領(lǐng)域。最早描寫關(guān)于兵役或徭役的詩作來自于《詩經(jīng)》。而這首《君子于役》就是《詩經(jīng)》中描寫兵役的典范之作。這首詩作描寫的內(nèi)容真實質(zhì)樸,十分客觀且真實地反映和記錄了當時遙遙無期的兵役、徭役給廣大百姓造成的苦難,具有十分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
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一下《詩經(jīng)》中的這首詩作。
很明顯,這首詩是一首妻子懷念服役丈夫的詩作。詩人在詩作中,從日常生活中的雞進籠、牛羊歸等場景來表達妻子對服役丈夫的思念,情感真摯深切,甚是感人肺腑。而透過這一系列的場景和細節(jié)的描述,我們也能夠體味到詩人對現(xiàn)實的關(guān)注,對繁重的徭役給人們帶來的深重苦難表示深深的同情。
可以說,詩人的這首詩作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通過妻子對服役丈夫的思念,反映了戰(zhàn)爭或勞役給無數(shù)個家庭造成的日復一日的傷害,揭露了當時重役之下人民生活的巨大痛苦,而且揭示了統(tǒng)治者無休無止的重役給百姓的生活造成的危害,并間接地反映出百姓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由此可見,詩人無疑是一位關(guān)注民生疾苦,有著憂民情懷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
首先,在詩作的第一段也就是第一章,詩人通過“雞棲于塒”、“牛羊下來”的場面描述了“留守妻子”對服役丈夫的深切思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這是一場沒有具體歸期的服役,妻子不知道自己的丈夫什么時候回來。但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習慣使妻子每到夕陽西下時就倍加思念。
面對夕陽垂落的情景,人們總是忍不住思家念親。而此時對于留守的妻子來說也是如此。此時,日暮西垂,雞兒已經(jīng)回到雞舍,牛羊也紛紛下山。這是一個萬物歸巢的時間,可是遠行服役的丈夫卻歸期漫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家。想到這里,妻子對遠行服役的丈夫的思念就不禁更加濃烈。
最后,詩人描寫了妻子對遠行服役丈夫的美好祝愿,希望丈夫在外能夠好好照顧自己,不要出現(xiàn)受饑渴之苦的情況。
在詩中,詩人首先描寫了丈夫服役時間的漫長。“君子于役,不日不月。”可見,丈夫這次服役的時間之漫長,不是用日月能夠計算的。這遙遙無期的服役使得妻子和丈夫相聚無期,尤其是在這夕陽西下的時刻,丈夫孤身在外遠行服役,令妻子難以安心。
接著,詩人繼續(xù)描寫了“雞棲于桀”、“牛羊下括”的場景,通過這一場景以及詩人遠眺夕陽的細節(jié)來寄托妻子對服役丈夫的掛念和擔心,同時寄予祝愿,希望服役的丈夫不要被饑渴所擾。
“君子于役,茍無饑渴!”可見,此時此刻,妻子對遠行的丈夫除了深深的想念之外還有無限的擔心和憂慮。丈夫久別離家,妻子獨自在家難免會有思念和擔憂。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可是,我們細細體味,這位妻子的掛念、擔憂之中更有一份深深的無奈和痛苦,一種被迫分離的無奈與痛苦。她那望眼欲穿的期盼和眺望,是作為一名妻子對丈夫的掛念。但同時,這個女子的丈夫也只是眾多征夫之一,這個女子也是眾多的掛念著丈夫的其中一位。所以,統(tǒng)治者無休止的兵役徭役使得無數(shù)的家庭離散,夫妻難以團聚。
顯然,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統(tǒng)治者無休止的徭役兵役。重役之下,百姓妻離子散,難有安穩(wěn)幸福的生活。而詩人在這里用一位妻子的口吻表達出她對服役丈夫的思念和擔憂,有力地反映了繁重而無休止的兵役或徭役給百姓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這首詩作讀來樸實無華,但其中流露的感情卻真摯動人、感人肺腑。而且更重要的是,這首詩作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種現(xiàn)實。詩作中的這位妻子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代表,她對服役丈夫的掛念和擔憂代表了無數(shù)個因丈夫服兵役或徭役而獨自守望的妻子的共同心聲。
因此,我們在詩人的這首詩作里不僅看到了一位妻子對服役遠行的丈夫的思念和擔憂,更讓我們看到了無數(shù)個和這位女子有著同樣遭遇的人的不幸,看到了統(tǒng)治者無休止的兵役或徭役給廣大人民帶來的巨大傷害。所以,這是一首關(guān)心百姓疾苦、具有悲天憫人情懷的現(xiàn)實主義詩作,給無數(shù)心系民生的人以震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