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偉、孫德梅、呂冬詩編寫的《學校突發危機事 件管理研究(以生成演化與控制為視角)(精)》以公共 危機管理和教育管理等理論為基礎,圍繞校園突發事 件的管理這一主題展開論述。通過對比國內外研究現 狀,運用科學方法分析我國學校突發危機事件生成原 因、校園危機事件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從管理策 略優化和管理制度安排設計等方面提出了建議性意見 。
康偉,女,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社會風險與公共危機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城市管理與公共政策方向的研究。 孫德梅,女,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公共危機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城市管理與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的研究。 呂冬詩,男,哈爾濱工程大學黨政辦公室主任,研究員,法學碩士。目前主要從事教育管理,公共危機應急管理方面的研究。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義與目的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及述評
1.2.1 國外及香港臺灣地區的研究現狀
1.2.2 國內研究文獻及現狀分析
1.2.3 國內外研究簡評
1.3 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1.4 研究的創新與貢獻
第2章 學校突發危機事件管理的理論基礎
2.1 公共危機與突發事件
2.1.1 公共危機的概念辨析
2.1.2 突發事件的界定
2.2 校園危機與學校突發危機事件
2.3 公共危機管理理論綜述
2.3.1 公共危機管理
2.3.2 公共危機管理理論的發展
2.3.3 公共危機管理生命周期模型
2.4 風險管理理論
2.4.1 風險概述
2.4.2 風險管理概述
2.4.3 風險管理在學校突發事件管理中的應用
第3章 我國學校突發危機事件管理現狀分析
3.1 我國學校突發危機事件現狀分析
3.1.1 我國學校突發危機事件數據分析
3.1.2 我國學校突發危機事件主體分析
3.1.3 我國學校突發危機事件類型構成分析
3.2 我國學校突發危機事件預防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3.2.1 危機意識淡薄
3.2.2 預防預警系統不完善
3.2.3 心理危機干預機制不健全
3.2.4 安全教育培訓缺乏實效性
3.2.5 學校德育教育被忽略
3.3 我國學校突發危機事件應急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3.3.1 組織設計不合理
3.3.2 部門之間聯動機制不完善
3.3.3 學校在突發事件處理過程中較為弱勢
3.3.4 應急處置參與主體不足
3.4 我國學校突發危機事件善后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3.4.1 評估恢復機制不健全
3.4.2 信息發布不夠及時透明
3.4.3 事發后責任界定模糊
3.4.4 法律法規不健全
第4章 學校突發危機事件生成演化機理分析
4.1 學校突發危機事件的特征
4.1.1 學校突發危機事件的一般特征
4.1.2 學校突發危機事件的特殊性
4.2 學校突發危機事件的類型
4.2.1 學校突發危機事件分類標準與類型
4.2.2 學校突發危機事件分類
4.3 學校危機的內因主體風險與外因環境風險
4.3.1 內因主體風險
4.3.2 外因環境風險
4.4 學校危機事件的生成機理
4.4.1 隱性風險與顯性危機的關聯演化
4.4.2 學校危機事件的生成與形態演化
4.5 學校危機事件的演化擴散機理
4.5.1 危機事件的演化擴散過程
4.5.2 學校危機事件的演化擴散過程分析
第5章 基于事故樹的學校突發危機事件風險識別
5.1 事故樹分析方法概述
5.2 學校突發危機事件風險事故樹的建立
5.3 學校突發危機事件風險事故樹的定性分析
5.4 學校突發危機事件風險事故樹的定量分析
5.5 意外死亡事故的實證研究
第6章 學校突發危機事件脆性風險源評價
6.1 學校突發危機事件脆性風險源概述
6.2 危機事件脆性風險源評價理論和方法
6.2.1 危機發生理論
6.2.2 復雜系統脆性理論
6.2.3 復雜系統脆性作用的圖形描述
6.2.4 脆性關聯性和聯系函數
6.3 脆性系統模型的建立
6.3.1 建立系統脆性模型的基礎知識
6.3.2 系統脆性模型的建模步驟
6.3.3 系統脆性源評價
6.3.4 突變級數評價法
6.4 校園危機風險脆性源評價
6.4.1 基于模糊AHP法的校園危機風險脆性源評價
6.4.2 基于突變級數法的校園危機脆性評價
6.4.3 層次分析法與突變級數法的比較
6.5 校園系統的脆性
第7章 基于系統動力學的學校突發危機事件演化
7.1 學校突發危機事件演化
7.1.1 突發危機事件演化概述及分析方法
7.1.2 學校突發危機事件演化階段
7.2 系統動力學概述及建模步驟
7.2.1 系統動力學概述
7.2.2 系統動力學建模步驟
7.3 學校突發危機事件演化過程的系統分析
7.3.1 學校突發危機事件演化應用系統動力學的可行性
7.3.2 校園危機演化系統的系統分析
7.3.3 校園危機演化過程動力學模型的結構分析
7.4 學校突發危機事件演化總系統的動力學模型及其
動力學方程
7.4.1 學校突發危機事件演化總系統的動力學模型
7.4.2 校園危機演化總系統流圖
7.4.3 學校突發危機事件演化總系統的動力學模型
7.5 學校突發危機事件演化系統仿真
7.5.1 模型檢驗
7.5.2 系統動力學仿真
第8章 基于sNA的學校突發危機事件信息演化與管理
8.1 突發危機事件的信息演化與擴散原理
8.2 學校突發危機事件信息演化擴散模型及仿真
8.3 基于“李剛事件”的信息傳播過程與網絡結構分析
8.3.1 “李剛事件”的信息傳播過程
8.3.2 “李剛事件”危機信息演進階段分析
8.3.3 分析結果
8.4 突發事件信息管理中社會網絡分析的應用
8.4.1 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在突發事件信息管理中的應用原理
8.4.2 突發事件網絡信息傳播擴散的社會網絡結構圖
8.5 “李剛事件”的網絡結構特征測度與分析
8.5.1 “李剛事件”的整體網分析
8.5.2 “李剛事件”危機信息網絡的小團體分析
8.5.3 “李剛事件”危機信息網絡個體結構分析
8.5.4 研究結果討論
8.6 學校突發危機事件信息的引導與管理
第9章 基于協同學的學校突發危機事件控制與管理
9.1 協同學概述
9.1.1 協同學及其基本理論
9.1.2 協同學的基本概念與主要觀點
9.2 協同學的應用領域
9.2.1 自然科學領域的應用
9.2.2 經濟學領域的應用
9.2.3 管理學領域的應用
9.3 協同學在公共危機治理中的應用
9.3.1 治理理論與公共危機治理
9.3.2 協同學與公共危機治理的契合性
9.3.3 公共危機協同治理的內涵與特征
9.4 基于協同治理的學校突發危機事件控制
9.4.1 協同治理與教育系統突發危機事件控制的一致性
9.4.2 學校突發危機事件的控制主體和客體
9.4.3 學校突發危機控制系統
9.4.4 基于協同管理的學校突發危機控制組織
9.4.5 三種控制結構的比較
9.4.6 學校突發危機事件的協同治理:結構與層次
9.4.7 學校突發危機事件協同治理模式的構建
9.5 基于協同學的學校突發危機事件管理機制的建立
9.5.1 管理組織機構設置及資源協同
9.5.2 保障機制的建立
結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