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為七章, 主要內容包括: 了解自己, 才能更好地規劃自己的人生、調適心理, 在不斷適應和接受中成才、哈佛人從來都是從突破中創造奇跡的、掌控情緒, 便掌握了你的命運等。
※《哈佛凌晨五點半》作者李雪傾心力作,主旨鮮明、文筆犀利、耐人尋味、發人深省。
※哈佛人的修煉秘籍,哈佛大學的傳世寶典。
八位美國總統,數十位諾貝爾、普利策獎獲得者,數以萬計的社會精英的成功捷徑!
※不是人人都有機會去哈佛讀書,但是人人都可以像哈佛人那樣成長!
終有一日,萬眾矚目;終有一日,轉身成功!
※哈佛有個著名的兩小時論,即“人的差別在于業余時間,而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于晚上8點到10點之間。此刻打盹,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
※去充實自己的業余時間,就是充實你的人生,人生的模樣,是你自己的選擇。
哈佛大學經典語錄
1.此刻打盹,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
2.我荒廢的今日,正是昨日殉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較早的時候。
4.勿將今天的事拖到明天。
5.狗一樣地學,紳士一樣地玩。
6.現在偷懶瞌睡流的口水,將成為明天的眼淚。
7.投資未來的人,是忠于現實的人。
8.今日不走,明天要跑。
9.學習時的苦痛是暫時的,未學到的痛苦是終生的。
10.學習這件事,不是缺乏時間,而是缺乏努力。
11.幸福或許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12.學習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連人生的一部分----學習也無法征服,還能做什么呢?
13.請享受無法回避的痛苦。
14.只有比別人更早、更勤奮地努力,才能嘗到成功的滋味。
15.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它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16.時間在流逝。
17.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18.一天過完,不會再來。
19.即使現在,對手也不停地翻動書頁。
20.沒有艱辛,便無所獲。
哈佛有個著名的兩小時論:“人的差別在于業余時間,而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于晚上8點到10點之間。”
其實,這里所說的“兩小時”只不過是業余時間的一個縮影罷了,這個理論真正的意思在于,只有善于將業余時間用于提升自我人生高度的人,善于將業余時間用于規劃自己的人生、不斷創造財富的人,才能成為一個出類拔萃的人。
愛因斯坦曾說過:“人的差異在于業余時間。業余時間生產著人才,也生產著懶漢、酒鬼、牌迷、賭徒,由此不僅使工作業績有別,也區分出高低優劣的人生境界。”也就是說,你的業余時間決定了你的人生價值,你的業余時間將如何度過,你的人生就將如何度過。
有的人將業余時間用于享樂,沉醉在燈紅酒綠之中,那么他的這一生,將會渾渾噩噩地度過,終有一天會后悔,后悔自己沒有把握好自己的時光。
有的人將業余時間用于發展自己的愛好,如寫作、畫畫、跳舞等,要知道,這些個人愛好可是不朽的生產力,他的一生,將會在鮮花和掌聲中度過,終有一天會成為耀眼的明星。
有的人將業余時間用于創業,用于發展他的“第二產業”,那么他這一生,將會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度過,終有一天會成為巨額財富的主人。
有人做過一個計算,以一個人能活到72歲為基點,那么他有20年的時間用于睡覺,6年的時間用于吃飯,2年的時間生病,8年的時間用于參加文體活動,用于工作的有14年,那么剩下的22年時間則屬于他的“休閑時間”,也就是我們說的“業余時間”。如果他將這22年時間整合起來為成就自己的大事業而服務的話,那么他必定能夠作出令世人稱贊的成就,但是如果他任由這22年的時間東一點、西一點地浪費掉的話,那么他就只能做一個默默無聞、碌碌無為的人。
業余時間,是一筆有待開采的寶藏,它不僅可以成就一個人的人生高度,延伸一個人的人生寬度,同時還可以挖掘出一個人的人生深度。你若掌控了它,你便掌控了你廣闊的人生;你若規劃好了它,你就能成為利用好時間的智者;你若設計好了它,你便能成為時間的主人;你若能夠緊緊地握住它,那么你便能夠握住自己生命的脈搏。
找到了“業余時間”這筆巨大的寶藏并緊緊地握住了它,在它的幫助和推動下成就自己一生的事業,行動起來吧,時間和未來都握在你的手中。
李雪,筆名東薛冰,廣西柳州人,廣西作家協會會員。2004年至今,在《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全國各大媒體發表作品300余篇,已出版《哈佛凌晨五點半》《女生成長的秘密》《男孩成長的絕密檔案》《幸福的婚姻靠自己贏取》等10余部個人專著,出版字數超過150萬。2014年獲南寧市“優秀綠城玫瑰”嘉獎。
第一章 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規劃自己的人生
哈佛人從來都會很清楚地認識自己,從來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認清了自己,才會明白自己需要什么 ;找準自己的位置,才會越努力越幸運!
1.認清自我,才能走出屬于自己的人生/ 003
2.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完美/ 008
3.學會欣賞自己,才能出色地發揮自己的才能/ 013
4.路是自己選的,每個人都有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018
5.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想做的事/ 023
6.沒有人能規劃你的人生,自己的命運自己主宰/ 027
7.能力的高低你說了算,努力能夠改變能力/ 032
第二章 調適心理,在不斷適應和接受中成才
哈佛人說 :“請享受無法回避的痛苦。”逃避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無論遇到什么事,都應坦然面對。不管天氣怎樣, 給自己的世界一片晴朗,不管季節變換,讓自己的內心鳥語花香。
1.不怕被批評,只怕沒人理/ 039
2.改變不了既定的事實,那就改變自己的心情/ 044
3.跌倒了爬起來,又是一條好漢/ 049
4.不公平之事處處有,不妨坦然接受努力改變/ 053
5.平凡的人生,也有精彩的一面/ 058
6.戰勝自我,才能更好地擁抱未來/ 062
7.自信是成功的起點,自卑是失敗的溫床/ 067
8.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立足于時代/ 071
第三章 哈佛人從來都是從突破中創造奇跡的
李嘉誠說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如果你等待別人從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為別人的食物 ;如果能自己從內打破,那么你會發現自己的成長相當于一種重生。”
1.拆掉思維定勢的墻,走出人生的困境/ 077
2.敢于冒險,才能不斷向成功靠近/ 082
3.別給自己設限,因為潛能無極限/ 086
4.做好人生規劃,別讓迷茫吞噬美麗年華/ 090
5.大膽探索,成功才會垂青于你/ 094
6.講究原則,但也要學會靈活變通/ 098
7.正視自己,才能充分發揮自我的潛力/ 103
第四章 掌控情緒,便掌握了你的命運
你愈想愈生氣。愈有氣,就愈沒有力氣去理會別的事情,許多該用心去做去想去處理的事件,就在你漫天漫地的心煩意亂之中,被忽視被漠視被省略了。因為,你只是一心一意地在生氣。在情緒上做文章,這是對自己的浪費。畢竟,生氣也是要花力氣的,而且生氣傷元氣。所以,聰明的你,別讓情緒控制了你,當你又要生氣之時,不妨輕聲地提醒自己一句 :“別浪費了。”
1.好心態是一種力量,能使人有自信、變豁達/ 109
2.別計較太多,別讓自己陷入無盡的痛苦之中/ 114
3.不要做情緒的奴隸,要做情緒的主人/ 119
4.選擇放棄不是懦者所為,反而是為了得到更多/ 124
5.凡事一笑而過,抱怨只會讓生活變得更糟/ 128
6.勇于承受壓力,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132
7.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136
8.放下心靈的重負,才能使腳下的步伐變得輕盈/ 140
第五章 哈佛人相信:氣質和風度是可以一眼看出來的
人生是一場自我完善的修行,所有的經歷,無論悲喜,都為塑造更完美的自己,待那時,即使青春不再,年華已逝,也終究會遇見最美的自己。
1.佛靠金裝,人靠衣裝,人生品位從著裝開始/ 147
2.結交有益的朋友,能夠幫助你成功/ 152
3.好習慣助人成功,壞習慣使人失敗/ 155
4.別小看自己,要有絕對自信的人生境界/ 159
5.昂首挺胸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163
6.時刻保持一定的自制力,才能擁有美好的人生/ 168
7.擁有謙卑的姿態,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173
8.厚積薄發,一鳴驚人/ 177
1.認清自我,才能走出屬于自己的人生
如果我們一直都認不清自己,找不到適合自己走的人生道路的話,這一生,我們都將在迷茫中度過,將過得不開心,過得不精彩。誰都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就這么索然無味地度過吧?誰都不希望自己一直都生活在痛苦之中吧?因此,一定要認清自己,絕不能讓自己生活在迷茫之中。俗話說得好,我們最了解的人是我們自己,最熟悉的人也是我們自己,但是最不容易搞清楚和弄明白的人也還是我們自己。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們先來看一則寓言故事。
一個小男孩在父親農場附近的山上玩耍時,發現了一個巢穴,里面有一個蛋,他以為是雞蛋,就把它帶回農場放在了雞窩里。不久之后,一只老母雞將它和眾多的雞蛋一起孵出了新的小生命。這個被小男孩帶
回來的“蛋”其實是鷹蛋,被孵出來的自然就是小鷹了。不過小鷹因為長期跟小雞們一起成長,完全不知道自己真實的身份,對于自己的身世更沒半點的懷疑。每天跟“兄弟姐妹們”一起玩耍,有專門的飼養員照
顧自己,它覺得這樣的生活很好,很快樂。對此,它也很滿足。
可是它一天天地長大,內心總有一種很不安的奇特感覺,它很多時候都有一種沖動,要離開這個農場,要高飛,要去外面闖蕩,但是它看到自己的“兄弟姐妹”都飛不起來,就覺得自己肯定也飛不起來,所以就不曾去嘗試。有很多次它想離家出走去闖蕩,但是一想到自己在農場里有吃有喝,也就懶得行動了。
然而有一天,它在農場玩耍時抬頭看到一只老鷹翱翔在天空中,它突然就來了勁兒,不顧一切地張開翅膀飛起來,真沒想到,它真的能飛!它覺得自己渾身都充滿了力量,越飛越高!直到自己高高地飛在天空中俯視著自己的“兄弟姐妹”的那一刻,它才知道,自己根本就不是一只小雞,自己應該是一只鷹,一只能飛上青天,能棲息在山崖上,能自己在山林中生存覓食的鷹!想到這兒,小鷹用力地扇動著自己的翅膀,向青天飛去,向山崖飛去,向屬于它的寬闊的天空和山林飛去。
小鷹因為一出生就生活在雞堆里,一直都過著小雞式的圈養生活,它眼界所及的地方都與雞有關,它的活動場所也只局限于農場,這使它長期以來都無法認清自己真實的身份,以為自己只是一個小雞而已。殊不知,自己竟然是能擊破長空的鷹。如果小鷹一直都認不清自己,其最終下場只能是跟其他小雞一樣,等大一些了就被賣到市場上,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一道美食。幸運的是它還是認清了自己,知道農場根本不是自己的“家”,自己根本就不適合被圈養,于是它展翅高飛,飛向自己的理想天地,去尋找屬于自己的快樂、屬于自己的人生。
人的認知能力跟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所生長的家庭環境是息息相關的,我們很容易被特定的環境所迷惑,以至于看不清自己,認不清自己的內心所想,不知道自己究竟要過怎樣的生活,要做怎樣的工作,自己的一生該如何度過。
如果我們一直都認不清自己,找不到適合自己走的人生道路的話,這一生,我們都將在“迷茫”中度過,將過得不開心,過得不精彩。誰都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就這么索然無味地度過吧?誰都不希望自己一直都生活在痛苦之中吧?因此,一定要認清自己,絕不能讓自己生活在迷茫之中。
我的父母都是精明的財務工作者,他們自然希望我繼承他們的“優良基因”,也加入這個行業。我沒辜負他們的希望,在他們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影響中,在填報高考志愿時毫不猶豫地選了財務專業。
原本以為自己會喜歡這個專業,也會勤勤懇懇地去學,但是才上幾天課,才接觸財務知識沒幾天,我就發現,我根本無法靜下心去學,課堂上我完全不在狀態。第一個學期我還會強迫自己好好學,用心地去學,期末考試的時候也確實考出了好成績,可是第二個學期還沒開學,我心里就打退堂鼓了,我不想再繼續學下去了。我跟父母講了自己心里的想法,但是他們對我說,堅持就是勝利,只要我堅持學下去,一定會有所成!在父母的鼓勵和引導下,我最終堅持完成了學業。
可是臨近畢業的時候,問題又來了!我是選擇跟自己專業相吻合的工作崗位呢,還是跨專業選擇自己喜歡的崗位工作呢?當時我很迷茫。說實話,大學四年的財務專業學習對我來說就是一種折磨,什么統計學,什么概率論,什么審計學,什么會計學,我看著就頭暈,要不是父母一直在我耳邊嘀咕 :要堅持,要努力,要加油,你能行的!我想我一定堅持不下去。
雖然熬過了 4 年大學生活,可是未來還有漫長的幾十年,難道我要繼續在會計學、審計學、統計學領域中“徜徉”嗎?我的這一輩子就一定要跟財務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嗎?看著同學們一個個地奔往財務工作崗位,加上父母語重心長的勸說,“你學了 4 年的專業知識,不用在今后的工作上,多么可惜啊……青春時光不是用來浪費的,是用來積攢知識的,你都積攢了 4 年財務會計知識,你要是畢業后不做財務工作的話,你能做什么工作?你有其他的技術和水平嗎?”
想想,父母說得也沒錯,于是我再一次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加入了財務人員的大軍之中,成為了父母的“接班人”。
做著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我很不開心,我將心中的痛苦告訴了一個好姐妹。好姐妹問我,你不是喜歡寫作嗎?大學的時候不是發表了很多文學作品嗎?你不是在學報兼職做過編輯嗎?為什么你不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嘗試著往文學道路上發展一下呢?說不定哪一天你的文學之路走通了走順了,你就不再需要做一名財務人員了啊!好姐妹的話點醒了我!我不能再這么下去了,我一定要好好地規劃自己的人生,找尋到屬于自己的人生樂趣,做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的業余時間都用在了寫作和閱讀上,幾年下來,在全國各大報刊發表了不少文章,也出過幾本小說。后來靠著這些發表的作品我成功應聘到一家報社做記者,終于脫離了我一直不喜歡的財務工作,做了自己喜歡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