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向利他主義的天性
一項最近的研究調查了特定出生順序的孩子的特質。在調查中,196位斯坦福大學的大學生參與其中,中間小孩被列為最愛嫉妒、最沒膽量和/或最不愛說話的出生順序群體。許多人認為,中間小孩童年時期沒得到關注。長大后,他
們通常也得不到他人真正的關心,因而會心懷怨恨與嫉妒。
但我發現,這種感覺與事實不符。其實,與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相比,中
間小孩長大后,與他人的需求更合拍。中間小孩當然也有缺點,但他們擁有一個受人歡迎的特質,那就是幫助他人的愿望。這使他們在職業選擇和生活選擇
中,傾向于追尋正義。這種利他主義的天性深深地印在他們的靈魂中,并從方方面面中表現出來。
我們看到,受好奇心和盡責性的驅使,中間小孩改變了科學、商業、政治
和藝術世界。但是,他們為了凸顯自我,也會為信仰挺身而出。中間小孩與其
他出生順序的孩子都不一樣。他們有一種無私的傾向,使其投身正義的事業。
為了在她的《革命》周刊上宣傳女權主義教義,蘇珊·B.安東尼甘愿背負巨大
債務壓力!陡锩返念}詞是“真正的共和國——男人的權利,不能再多;女
人的權利,不能再少”。雖然她死后14年,女性才獲得選舉權,但是,她深刻影
響了女性解放道路的開辟。
我們只要快速瀏覽歷史,就會發現,追求正義的中間小孩不計其數。美國
開國元勛及第三任總統托馬斯·杰斐遜(Thomas Jefferson)就是個中間小孩。
在17世紀,面對這個新國家,他的指導愿景是,美國要成為“自由帝國”。他肩
負起在世界范圍內傳播自由的責任。馬爾克姆·X(Malcolm X)出生在一個重
組家庭,家中有十口人。他為非裔美國人擺脫種族歧視奔走,并為此獻身。德斯蒙德·圖圖(Desmond Tutu)——三個孩子中的老二,是南非的人權活動家和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他致力于提高人們對艾滋病、肺結核、“恐同性戀癥”、貧窮和種族主義的意識,并將此作為畢生事業。還有更多數不清的中間小孩被周
圍的不公平驅使,為追求積極改變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