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去茶樓“霸位”,叫上“一盅兩件”,品茶嘗點,笑談風聲,早已成為融于廣東人血脈的生活傳統。本書收錄100道廣東茶點,詳細分析食材功效,分步詳解制作步驟并配步驟圖片,還有制作過程的私房秘籍分享,將傳統茶點用精工細作詮釋出地道的廣式風味。
中華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各地的不同自然景觀,氣候條件使得人們形成了千差萬別的飲食習慣和獨特的味覺審美。從平凡的一鍋米飯、一個饅頭,到千變萬化的精致菜肴,都是中國人的智慧結晶。而廣東美食,以其獨特的菜式和韻味,獨樹一幟。食在廣東。廣東人講吃,可不僅僅是三餐。而是一種文化氛圍,一次與美食的奇妙邂逅。
“廣東味道”系列叢書共有四本:有原汁原味、文火慢燉的廣式靚湯;清中求鮮、淡中求美的廣式菜;用料廣博、入口鮮香的廣東粥;和讓很多人慕名而來的精致廣式茶點。四本精美的菜譜讓你一覽廣東美食的絕妙。
愜意“嘆”茶尋真味
一壺茶、幾件點心,或會友,或雅坐,廣東人以一份從容篤定的態度,開啟了新的一天。
在廣東,有早茶、午茶和夜茶之分,其中早茶是重頭戲。早晨去茶樓“霸位”,叫上“一盅兩件”,品茶嘗點,笑談風聲,早已成為融于廣東人血脈的生活傳統。大街小巷中,那句隨口而出的“飲茶未呀?”,也成了廣東人打招呼的口頭禪。
在粵語中,“飲茶”“嘆茶”即為喝茶之意,但又絕非僅僅喝茶而已。一個“嘆”字,既概括了喝茶的那份閑適舒坦,又道出了享用豐富茶點的賞心樂事。
“飲茶”從清朝發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而茶點也歷經了從簡單到豐富、從粗糙到精致的演變。作為嶺南美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點的豐盛與精致,令人嘆為觀止。
在清香裊裊的茶水間,廣東點心堪稱濃墨重彩的點睛之筆,令人賞心悅目、目不暇接:晶瑩剔透的蝦餃,細白嫩滑的腸粉,香醇滑口的姜撞奶,味香汁鮮的鳳爪,熱氣騰騰的生滾靚粥……傳統茶點用精工細作詮釋著最地道的廣式風味。而彈牙柔韌的黃金糕、松化香口的拿酥蛋撻、柔軟蛋香的馬拉糕、酥脆甜蜜的雪山包、入口綿滑的椰汁糕……用創意將中西合璧表現得淋漓盡致。目之所及,無不令人垂涎驚嘆,而各類點心的等級和價格全都融匯在了平凡的十二字中:“小點”“中點”“大點”“頂點”“特點”“超點”。豐儉由人,全憑點餐卡上的等級印章便可“埋單”結賬。
“一盅兩件”慢慢“嘆”,幾百年來的風俗民情釀造了廣府特有的“茶樓文化”。“嘆茶”之于廣東人,已不再是充饑果腹,而是消遣歇息及聯絡感情的一種手段。而這一個“嘆”字,在茶樓的熙熙攘攘、人聲鼎沸中,顯得尤為真切可愛。清潤的茶水、美味的點心,經過享受一“嘆”,便讓舌尖到心間都得到無比的滿足。
“忙里偷閑,飲杯茶去”,這才是愜意的人生!本書將最具風味的廣式茶點濃縮成專業詳盡的實操步驟,人人皆可輕松上手做出精美的點心,享受品茶嘗點的樂趣。
……
百映傳媒,是集策劃、開發、設計、制作、為一體的大規模綜合性文化機構,擁有“百映優生活”這一生活百科出版品牌,以多元化的優質產品涉及圖書、音像、廣告、移動互聯網等多個領域。曾策劃出版《大廚家常菜》系列、《營養食療》系列、《面點王》、《山珍海味》、《中華藥膳大全》等多種圖書音像制品。
飲茶品點嘆世界
一、廣東飲茶文化探源 2
二、廣納百味為粵味 4
三、茶點基礎輕松學 5
回味最有味
水晶蝦餃 11
金筍流沙包 13
叉燒包 15
臘味糯米卷 17
泮塘馬蹄糕 19
荷香糯米雞 21
珍珠咸水角 23
廣式云吞 25
鮮蝦云吞面 27
干炒牛河 29
干燒伊面 31
潮州粉果 33
老婆餅 35
白云鳳爪 37
姜撞奶 39
雙皮奶 41
香煎蘿卜糕 43
剪刀糍 45
艾 粄 47
紅桃粿 49
鼠曲粿 51
嶺南叉燒酥 53
大良炸牛奶 55
黃金咸蛋卷 57
酥炸鯪魚球 59
潮州三絲烙 61
返沙芋頭 63
排骨陳村粉 65
魚餃 67
狀元及第粥 69
西關艇仔粥 71
難忘家常味
裹蒸粽 75
炒糕粿 77
腐皮卷 79
豉汁香芋蒸排骨 81
蒜蓉蒸鮮魷 83
沙姜鳳爪 85
陳皮牛肉丸 87
鹵水金錢肚 89
姜蔥牛百葉 91
蠔皇鳳爪 93
蘿卜牛腩 95
白灼菜心 97
金沙湯圓 99
金銀饅頭 101
紅豆酥 103
南瓜子酥餅 105
豆沙酥餅 107
胡蘿卜酥 109
粟米紅棗糕 111
糯米番薯餅 113
蓮子雪耳百合糖水 115
紫薯芋頭糖水 117
咸骨菜干粥 119
柴魚花生粥 121
皮蛋瘦肉粥 123
潮州魚丸粉 125
市井好味道
花生杏仁酥 129
千層杏仁酥 131
糯米糍 133
菠汁雙色饅頭 135
蔥花卷 137
菜肉包 139
紫薯香芋包 141
豆沙包 143
南瓜餅 145
菊花包 147
千層紅棗糕 149
黑米糕 151
黑芝麻糕 153
珍珠金沙果 155
椰汁黃金千層糕 157
麻蓉糯米餅 159
菊花酥 161
蓮藕酥 163
荷花酥 165
花生糊 167
爽滑瘦肉腸粉 169
牛腩湯河粉 171
燒鵝靚瀨粉 173
牛腩珍珠腸 175
薈萃四方味
香滑椰汁糕 179
奶黃包 181
廣式生煎包 183
小籠包 185
菠蘿包 187
廣式蛋撻 189
香芋餐包 191
叉燒餐包 193
雪媚娘 195
合桃酥 197
榴蓮酥 199
馬拉糕 201
黃金糕 203
廣式春卷 205
煎堆 207
廣式湯圓 209
星洲炒米粉 211
黑椒牛仔骨 213
珍珠丸子 215
廣納百味為粵味
廣東茶點有四千多種,光是皮就有四大類二十三種,餡有三大類四十六種。品種之繁多、用料之精博、制作之精細、款式之新穎、口味之多樣,是國內其他地方的點心所不能比擬的,因此,稱之為全國點心之冠也毫不為過。
廣東的點心又以省會廣州為最。20世紀20~30年代,是廣州點心發展的興旺時期,當時創制的點心就有鼎鼎有名的蜜汁叉燒包、蛋撻、蝦餃等。到了80年 代,廣式點心在嶺南民間小吃的基礎上,廣泛吸取北方各地和西式糕餅的技藝,發展成了具有精美雅致、款式常新、葷素相宜、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特色的美味,通 過滿漢交融、中西合璧的創制手法,使茶點的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廣式點心的品種主要由三大類組成:
嶺南民間小吃
在嶺南地區,人們以大米為主食。所以在廣式點心中,會看到很多的米制品、雜糧制品,這些都是來自于嶺南的民間小吃。例如,煎堆、裹蒸棕、米餅、粉果、糯米雞,以及用椰子、芝麻、花生仁等做餡的糍、粿類,還有以番薯、芋頭、沙葛等為粉做的包品。
面食點心
《廣東新語》中記載:“廣人以面性熱,不以為飯”。嶺南古時為瘴疬之地,人們很注重食物的溫熱寒涼,并不將性熱的面作為主食。清代以后,隨著廣州對外貿 易地位的突出,來自北方的商旅不斷增加,適合北方人飲食習慣的面食逐漸出現了,如包子、饅頭、餛飩、燒賣、面條等。后來,這些面食點心經過不斷改良,最終 演變成具有嶺南風味的廣式點心。
西式糕點
相比于傳統的中式茶點,西式糕點更為精致和美觀。廣東地處沿海,毗鄰港澳地區,由于地理位置的優勢和經濟文化的交流,使得很多歐美國家的美食得以在廣州傳播開來。廣州的點心師通過吸收和改進西點的制作工藝,洋為中用,將這些美食也演變成了具有嶺南特色的廣式點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