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對父母都認為自己很愛孩子,卻不知道愛是建立在了解之上的,沒有了解的愛,就是對孩子的傷害!
本書將引導父母如何真正地去愛孩子,首先,父母的教育觀念要與時俱進;其次,不要讓自以為是的思想傷害到孩子;第三,真正的了解和認識孩子;第四,用愛滋養孩子的心靈成長;第五,發現孩子身上蘊藏的寶藏,成就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一塊尚待雕琢的璞玉,只要用心構思、巧妙加工,都能變成光彩奪目的美玉!
1.數千萬家長的知心朋友熊敏老師終于出書了。
熊敏老師是國內教育咨詢專家。她開創了熊大教育集團,開創了國內“大腦領航”教育機構。
她一直倡導“愛,從了解開始”的教育理念,得到千萬家長和孩子的任何和喜愛。
2.本書是熊敏老師用十年時間打磨的作品。
她從事教育工作接近二十年,專職親子教育咨詢整整十年!
這十年來,她全國巡回公開講座600多場,接受過千千萬萬家庭的教育問題咨詢,是國內專業的教育專家之一。
這不僅僅是一本教你怎么愛孩子的書,還是一本教你學會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變得更好的書。
3.教育不是教出一兩個稍微優秀一點的小孩,就可以出一本書,宣傳自己多么懂教育、多么了解孩子。
親子也不是每天抱著孩子親一親,送點玩具給他或她,心情好的時候帶他們出去玩玩,就自認為親子。
熊敏老師用自己多年的教育心得,手把手教你,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
通過全國大專學院報告會、全國各地城市大型公益講座、線下媽媽沙龍、婦聯黨建專家進社區、假期訓練營等方式,熊敏老師親自輔導和間接影響了全國成千上萬個家庭,得到了廣大家長的認同和好評!
接受過熊敏老師的教育咨詢的千萬個父母,因為這個理念,開始讀懂孩子、明白孩子;
千萬個孩子因為這個理念,變得更加強大、優秀!
從事母嬰行業以來,很榮幸認識了很多的媽媽和家庭,我相信她們中的絕大多數都全身心愛著孩子,可是很多媽媽卻會有這樣那樣的育兒困惑,如果你想知道如何更好地去愛孩子?請從這本書開始。
——搖籃網CEO 楊國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相識了本書作者熊老師,通過做檢測我了解了孩子、家人的先天優勢和劣勢,使我在育兒時更能因材施教,更能有效溝通,為孩子成長創造好的環境。
——新領航教育創始人 張芙華
從事兒童教育16年的我深感家庭教育對孩子陪伴和成長的重要性,熊敏通過多年一線教學案例分析,探索出一種適合中國絕大多數家長的教育體系,幫助了成百上千的家庭。
——東方教育創始人 李東方
愛孩子,就從了解他開始。因為有了這種愛,才能更好地呵護關懷孩子,才能尊重孩子的愛好、興趣、特長,給予更多適宜的鼓勵和肯定。
——杭州市新華小學校長 沈洪
熊敏,熊大教育軍團創始人、心理咨詢師、親子溝通專家。
倡導“愛,從了解開始”的家教理念,天下沒有笨孩子、只有沒發現孩子潛能的父母,父母的教育素養決定孩子的一生。
第一章 你的教育觀念更新了嗎 / 1
游戲的力量 / 2
不要錯過陪伴孩子的有效期 / 6
把握好孩子成長的“花期” / 10
低聲教育與自知智能開發 / 18
用挫折激活潛能 / 22
自信是潛能的推進器 / 27
讓我們一起來學會等待 / 30
放手,不放任 / 34
幼兒社會交往智能開發與訓練 / 40
第二章 不了解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 47
不要做一個只會批評的父母 / 48
孩子是這樣變笨的 / 53
是什么拖掉了孩子的夢想 / 56
被扼殺的想象力 / 60
別拿孩子的成績說事 / 64
孩子,請你全力以赴 / 68
孩子偏科竟是因父母一句話 / 72
勤勞的父母教不出優秀的孩子 / 75
“電子保姆”惹禍端 / 79
第三章 了解是孩子成長的催化劑 / 85
“小福爾摩斯”養成記 / 86
培養孩子積極的意識 / 91
喚醒求知欲望 / 96
目標,潛能的引導者 / 101
專注,激發潛能的必要條件 / 106
發散思維,創造力的核心 / 111
和孩子一起學獨立思考 / 115
書籍是智慧的源泉 / 120
不容忽視的“父教” / 123
第四章 做個懂“愛”的父母 / 129
父母是孩子心靈成長的守護者 / 130
父母的心智模式會左右孩子的人生 / 134
警惕這些無意的傷害 / 138
別用內疚感控制孩子 / 143
收起你的焦慮與浮躁 / 148
接納,奠定孩子的一生 / 153
你會管理孩子的情緒嗎 / 157
比培養興趣更重要的是什么 / 161
孩子人生的三次叛逆期,如何順利度過 / 166
第五章 發現孩子身上的寶藏 / 177
每個孩子都是天才 / 178
你了解孩子的先天特質嗎 / 183
DIG多元智能檢測助你發現孩子潛質 / 187
是誰毀了孩子的優勢 / 195
做父母貴在有自知 / 200
快樂就是最大的成功 / 206
孩子,做一個幸福的平凡人吧 / 208
附錄1:陽陽的多元智能檢測報告 / 213
附錄2:傾聽我心,認識自我 / 220
附錄3:不要讓無知的愛毀掉孩子的一生 / 222
附錄4:每個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 / 224
游戲的力量
在孩子學習成長過程中,游戲占有重要的分量,發展心理學家杰羅姆·L·辛格說過,“……孩子的游戲……不僅是為了樂趣,而且還是發展其認知和情緒能力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游戲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開心,還是一種創新有益的教養方式,是孩子用來探索世界的一個主要渠道。
提到游戲,很多家長都會想到玩具,家長會給孩子買各種各樣的玩具,毛絨玩具、電動玩具、益智玩具等,應有盡有,有些家庭甚至需要有一個專門的房間來擺放孩子的玩具,因為他們認為玩具越多,對孩子的智力開發越好,對孩子的潛能開發越有利,其實不然。
細心的父母會發現,當你給孩子三個以上的玩具時,他往往不知所措,拿起這個玩一下就丟到了一邊,拿起另外一個玩一下也丟到了一邊,就像狗熊掰玉米一樣,掰一個,丟一個,到最后哪個玩具都是摸一下就停下來了。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性。
在我看來,玩具不在多,關鍵在于是否適合孩子,你給1歲的孩子玩3歲孩子的玩具,他是不會感興趣的。孩子是天生的發明家,家里的很多小玩意都可以成為他的玩具,如果你家的玩具很多,可能就在無形中剝奪了孩子創造發明的機會。
有一次,我去拜訪一個朋友,朋友4歲的兒子正在房間里玩耍,發出很大的聲響,我好奇地走過去一看究竟,孩子的“玩具”令我驚嘆不已。小家伙在地上擺放了很多空的礦泉水瓶,并將它們擺成三角形,然后拿著一個毽子丟向礦泉水瓶,一下子就打倒了五六個。孩子興奮地大叫起來:“我贏了,我贏了。”小家伙看到我這個“不速之客”,有些不好意思地撓著頭說:“阿姨,我的保齡球打得怎么樣?”原來,這是小家伙自己發明的保齡球游戲。
遺憾的是,有些家長會把孩子這些發明創造行為說成是“搗蛋行為”,不予支持。事實上,這才是最好的玩具、最好的游戲,你不僅要支持孩子,還應該和孩子一起去發現生活中有趣的事情、有趣的玩具,而不是將孩子泡在一大堆玩具之中。一般來說,在某個階段,適合的玩具有個兩三樣就夠了。
游戲是孩子最好的學習工具,現代教育提倡親子游戲,這不僅可以增加家長與孩子的感情,更重要的是父母可以通過游戲走入孩子的世界,幫助他們表達和理解深層的情緒,通過游戲,搭建一個親子溝通的橋梁,而且很多生活中孩子不理解的事情,都可以通過游戲呈現給他,有助于他的理解。
女兒2歲半的時候,我發現她對數字很感興趣,她總是問我:“媽媽,這是幾?”她自己也能從1數到20。有一次,我問女兒,“1加1等于幾?”女兒思考了一會兒,搖著腦袋說:“不知道。”其實,女兒不是不知道問題的答案,而是無法理解“1加1”是什么意思。
于是,我拿出兩個蘋果放在桌子上,我來扮演顧客,讓女兒來扮演買家。“小姑娘,我想買一個蘋果。”女兒就把一個蘋果遞給了我,我接著說,“我想再買一個蘋果。”女兒又給我拿了一個蘋果。于是,我問她:“現在我手里有幾個蘋果?”女兒不假思索地回答:“兩個。”然后,我告訴她:“一個蘋果加上一個蘋果,就是1+1。”女兒很快就明白了加法的含義。
毋庸置疑,游戲對于開發孩子的潛能是十分有幫助的,但現在的孩子普遍缺少玩伴,所以父母就成了孩子的最佳玩伴,可父母又常常因為工作忙,忽視了孩子對游戲的需求。在這里,我想提醒父母們,無論你工作多忙,都應該抽出點時間,陪你的孩子一起游戲,這對他的成長、潛能開發都是有好處的。
那么,父母該如何與孩子做游戲呢?你的童心還在嗎?很多人把與孩子做游戲簡單地理解為陪著孩子一起玩,這是不準確的,與孩子做游戲對父母來說,也是一門功課,做好這門功課,大家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
第一,不要讓自己的想法影響孩子。一些父母在與孩子做游戲時,常常會指導或者指揮孩子這樣做那樣做,這是非常不妥的。孩子有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必須給他們營造一個自由的環境,他們才能盡情地釋放自己的想法,展開豐富的想象力,開動腦筋,發揮他們的創造力。
所以,我們在與孩子玩游戲時,一定要將自己的身段放低,你可以問孩子:“寶貝,你告訴我這個玩具怎么玩吧?”“寶貝,我應該怎么做呢?”在游戲的過程中,始終要讓孩子發揮主觀能動性,父母是配合者,扮演的是配角。
第二,以欣賞的態度進行游戲。對于孩子在游戲中的表現,父母要給予積極的肯定,以欣賞的態度來看待,不能對孩子要求過高,否則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我見過這樣一個母親,每次在孩子和她下跳棋的時候,她都會說:“你好笨,又輸了吧?”這樣的語言是非常不妥的,經常被欣賞、夸獎的孩子才會更自信。
第三,對孩子的游戲要表現出興趣,并及時地作出回應。對于成人來說,孩子的游戲都是小兒科,所以,父母對于孩子的游戲總是表現出漫不經心的樣子,甚至是敷衍孩子。比如,很多父母會邊聊微信邊和孩子下棋,邊看電視邊和孩子搭積木。這既是對孩子的不尊重,也無法讓孩子體會到更多的游戲樂趣。正確地做法是對孩子的游戲要表現出興趣,并及時地作出回應。
游戲本身就是學習,是孩子獲取經驗、發展智能的妙方,為了促進孩子潛能的開發,平時父母可以和孩子玩一些既有趣又開發智力的游戲,比如猜謎游戲、扮演游戲、想象游戲、觀察游戲等。
在以上的游戲中,適合任何年齡段孩子玩的一種游戲就是觀察游戲,這對孩子早期智力的開發是非常有幫助的。1歲多的孩子還小,語言表達能力較差,你可以引導他觀察,比如,指著一盆花說,這是什么?如果孩子能夠自己回答更好,不能回答的話,你可以告訴他,用手指著觀察的物體,來引導他觀察。
孩子2歲多了,你可以給他看兩張圖片,讓他觀察一下有哪些不同。還可以觀察小動物是如何吃東西的,他們喜歡吃什么?再大一些的孩子,你可以和他共同種植一棵小植物,每天讓孩子觀察小植物的變化,并讓他做好記錄。
之所以強調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是因為通過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才能促進他們智力的提高。魯迅曾經說過:“如要創作,第一需觀察。”因而孩子要學習成長,首先要學會觀察。
總而言之,游戲運動是重要的生理刺激之一,是系統地刺激活動感受分析器的有效方法。大腦支配人的各種復雜活動,大腦產生相應的條件反射。所以,讓嬰幼兒進行適當的游戲運動,對他的肌體鍛煉和智力開發都是有相當大的益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