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臺灣暢銷書作家小野的散文集,通過七個問答勾勒出溫故知新的人生課題,分享橫跨三代讀者的人生故事。本書內容涉及理想、家庭、親情、自然等人生的方方面面,是啟迪你我如何勇敢面對每一人生階段的良方。文筆恬淡溫暖而不失趣味,蘊含悠長的意境和深刻的省思,讀來曉暢通達、娓娓動人,并配有15頁清新唯美的彩圖。
這一季的溫情傳奇
暢銷書作家 金馬獎最佳編劇
誠品書店年度華文創作Top10
止庵·吳念真·詹宏志·魏德圣 聯合推薦
臺灣知名插畫師游耀創 精心繪制唯美插圖
如果你才20出頭,這本書是你預習人生的指南;
如果你30多了,這本書是你練習人生的參考;
如果你40已過,這本書是你激勵人生的心靈雞湯;
如果你和小野同一世代,那么,這本書陪你溫習走過的人生。
小野,本名李遠,小說家、電影編劇。1951年生于臺灣,畢業自臺灣師范大學生物系。80年代初與吳念真、侯孝賢、楊德昌等人合作推動臺灣地區新浪潮電影運動。1984年以《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獲第23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1987年與楊德昌合編的《恐怖分子》獲第28屆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此外還多次入圍金馬獎及其他影展。曾任臺北市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臺北電影節主席、臺灣電影公司節目部經理、中華電視公司總經理等職。
自1973年開始文學創作起至今,著有一百多部作品,并屢次獲獎,長年暢銷。其創作類別豐富多元,以散文最多,涵蓋小說、童話、電影劇本。成名作小說《蛹之生》獲聯合報文學獎首獎、金鼎獎最佳著作獎等,并被《中國時報》讀者票選為“四十年來影響我們最深的書籍”。
自序 七個問答題的人生考卷
輯一 你是誰
斷奶后,認識自己的開始
作家的條件
這真是天方夜譚呀!
“鬼字”
黃牛慢走,火車快飛
媽媽溜掉了
輯二 找到你的信仰了嗎
失敗后,尋找快樂和信仰
蒙古HAYA
天生反骨
李安教會我的兩件事
起飛前的昂然
離開時的身影
輯三 誰是你靈魂的主宰
被觸動的靈魂,不寂寞
今年三月,我們新加坡見
窗外幻想的風
愛的教育
海星和飛機
六月夫妻
局外人
莫迪里尼亞和倒立先生
輯四 如何與大自然愉快相處
走近之后,我就是他
入空山帶寶藏而歸
替我回羅山
花蓮好近
大雨中的櫻花手作步道
荒廢的果園
8A
荒野中的千里步道
輯五 你愿意與誰同行
沒有人是陌生人
在你的前戲中熱舞
人間昏迷
帶一片風景走
老婦人的半碟冷菠菜
另一種乘著光影去旅行
雨中的告別式
輯六 人為什么痛苦
最大的幸福,總是在痛苦后
痛苦形塑自我
暗夜相逢
躺下來聊天
再好好愛我一下吧
坐在隔壁的三毛
投籃機的啟示
輯七 如何獲得幸福
幸福的784/999
這樣大家都方便
媽媽的腳底按摩
兩個姐姐在樹上
你到底在哪里?
畫美麗的臉給有緣人看
如夏之春
流浪者阿默
斷奶后,認識自己的開始
告別式上兄弟爭寵
在媽媽的告別式上,我和從美國南方沼澤地趕回來的弟弟近人,當著許多親朋好友的面竟然說起媽媽生前的一些笑話,引來全場哄堂大笑。我是這樣開始說故事的。
媽媽因為我的關系接受了一本財經雜志的訪談,而且還上了封面。當記者要她談和我之間的小故事時,她說想不起來,反倒是得意揚揚地說起我的姐姐和弟弟妹妹來。她說起那個在政府經濟部門當小主管的經濟學家姐姐時口沫橫飛,說她多么能干,替每一任的主任委員寫“立法院”的答詢稿,平日寫報告稿費還很高,出國還能坐商務艙報賬。(媽媽似乎忘記寫文章賺稿費和版稅才是我的強項!偏偏,媽媽就是不屑說。)
說起我弟弟近人那就更不得了,在美國名校拿了博士學位后,被臺灣五所公立私立大學爭相延攬,甚至有一所大學把支票都寄過去表示誠意。媽媽眉飛色舞地說:“后來我兒子還是忍痛留在美國教書,原因是我兒子長得實在太帥了,怕留在臺灣招蜂引蝶的,臺灣的女學生太主動熱情啦!我兒子真的很帥。又高又帥。真的!”(記者只好跟著笑,但是也一直暗示她說,這次訪問是要談留在臺灣發展,比較沒那么帥的那個叫作“小野”的大兒子。)記者只好直接問了。媽媽不開口還好,一開口就是:“他啊,去美國讀書沒讀完就回來。他比較在乎錢……”我差點脫口而出一個字:“蠢。”但是更多的委屈瞬間涌了出來。自以為最孝順父母最照顧手足的我,不知道要如何阻止媽媽說下去。還好這本雜志的名字就叫“錢”,不然誤會可大了。
媽媽繼續說著我的壞話:“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從小就很野很壞很霸道。他愛吸我的奶,明明都長了牙齒,還是要吸我的奶,吸得我好痛……我干脆把兩個奶子涂上紅藥水和紫藥水嚇他,他不怕,后來我不讓他吸了他就大哭,差點還咬斷了我的奶頭…… 這孩子從小就這樣……壞!小三輪車自己騎夠了,放在角落還不準兩個姐姐騎…… 姐姐騎上去他就大哭大鬧……幼兒園下課接晚了也大哭。同學都叫他愛哭鬼!”
“可是他現在寫了那么多的書,也拍了那么多電影…… 你覺得他……”
“他就是運氣好。我想是他天上的祖母保佑的。”媽媽淡淡地說。
我立刻插嘴說:“其實我媽媽也曾經在幾家報紙寫過專欄,用過許多不同的筆名。她運氣不好,沒人找她出版書。我媽還很會講故事,我可能遺傳到我媽媽。”
我想討好媽媽,希望她說點我的好話,可是她繼續說她的其他孩子:“我的小女兒從小讀書都是第一名,那年考初中全臺北市第五名……差榜首零點五分……現在是大學系主任……我的二女兒啊,澳洲分公司總經理,從小漂亮惹人愛,很多人向我要回去當女兒呢。”
最后媽媽提供給雜志社的照片,全都是媽媽抱著白白胖胖大眼睛烏溜溜輪轉的弟弟近人的照片,雜志上都標注著“小野的童年”。我正式向媽媽抗議,她無奈地說:“我找不到你小時候的照片啊,我更沒有抱你的照片啊。那時候孩子多也搞不清楚,用弟弟的你也不吃虧。”
是的,不吃虧,我還真的接到雜志社編輯打的電話贊美我說:“沒想到你小時候那么可愛呀?”于是我開始懷疑媽媽根本沒抱過我,媽媽回答說:“是啊,大部分時間我都是用背的,背著你洗衣服,背著你燒飯燒菜,背著你去買菜……你沒看我的背都駝了,孩子那么多,你要我怎樣呢?”
在告別式上我和弟弟近人就這樣一搭一檔地說著這些加油添醋的笑話。事后遇到我的朋友們都說,你們這個家族真的是很特別,讓親友們在原本應該悲傷的場合哭笑不得。我說:“因為我媽媽真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人,她的天真傻氣直接豁達,才像個沒長大的小孩子,我們才敢在她告別式這樣沒大沒小的。這是我們最幸福的地方。”
可是也因為媽媽的離去,我才漸漸看清楚許多事情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