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出優質:北京市順義區楊鎮二中“三品”目標引領下的辦學之路》:
《“品”出優質:北京市順義區楊鎮二中“三品”目標引領下的辦學之路》系統介紹了學校在項目組的引領下,從抓住機遇、尋求發展,到深化辦學理念、完善辦學目標,到踐行目標、探索發展,再到放飛理想,實現自我超越的過程。其中重點介紹了“三品”辦學目標體系的形成,干部、教師、學生、家長四個層次校本培訓體系的構建,以及“ICD課程改革”等領域的探索。《“品”出優質:北京市順義區楊鎮二中“三品”目標引領下的辦學之路》是學校走向優質校這一過程的記錄,全面展示了我校在優質學校建設中取得的豐碩成果。
《探尋學科核心基礎知識:首都師范大學密云附中的研究行動》:
密云附中在研究內容上體現了兩大特點:一是強調本質。從研究知識的一般性理解與應用深入到研究其本質特征,學科規律,思想方法,研究通過學習能夠培養學生哪一方面的學科能力。二是強調整體。從研究一堂課的知識內容深入到研究整個單元,研究在整個單元中哪些知識是占有重要地位或起著重要作用的,是最有輻射力的。
《來自一線的教育智慧:“UDS合作優質學校建設項目”優秀案例集萃》:
《來自一線的教育智慧:“UDS合作優質學校建設項目”優秀案例集萃》按照案例內容分為教育、教學、管理三個部分。其中,教育案例45篇,教學案例19篇,管理案例10篇。案例是真實教育情境的反映。人們常說:“一滴水也能映出太陽的光輝。”每一篇案例就是一個世界。
《追求優質,我們在行動:基于UDS合作的優質學校建設之路》:
《追求優質,我們在行動:基于UDS合作的優質學校建設之路》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為總體回眸篇(第1-3章),主要從項目整體的角度,對項目啟動的背景、理念、內容、方式、機制、進程、成效和經驗等內容進行了較為全面的介紹,以使讀者對項目的全貌有一個總體的了解。中篇為專題總結篇(第4-8章),主要從假期研修組織、校本培訓變革、學科研修探索、校本教研推進和多彩校園建設五個領域,對項目推進的重點工作進行了梳理,以幫助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項目推進的過程與相關專題經驗。下篇為學校報告篇(第9-13章),主要從學校的角度,對項目的校本化推進與自主發展探索進行了全面的介紹,以幫助讀者從學校的角度更加全面地了解項目的發展與進程,以及校本化的發展經驗。
2009年4月,順義區教委與首都師范大學聯合啟動了“UDS合作優質學校建設項目”①(簡稱“UDS優質校項目”),我校有幸成為順義區五所參與此項目的學校之一。四年來,項目組致力于文化變革和效能提升,本著“整體把握、系統介入、重點突破、順勢而為、持續跟進”的原則,經過調研、研討和培訓,結合每一所學校的特點和工作實際需要,在理念上引領、方法上指導,激發每所學校的辦學主體作用。項目組采取干部先行、循序漸進的策略,讓學校組織效能有效發揮,學校文化特色得到彰顯,促使學校實現可持續發展。
我校緊緊抓住這一極好的發展機遇,在項目組的引領下,遵循“在自我超越中成就美好人生”的辦學理念,對我校提出的“三品”辦學目標展開研討、深入解讀,形成學校廣大師生員工的共識,并不斷深化、細化。學校以“三品”目標指導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把“師生重品德、管理有品位、辦學創品牌”的目標落到實處。
在“UDS優質校項目”的引領下,在“三品”辦學目標的踐行中,我校廣大干部、教師的觀念悄然發生了變化。學校改變了教師培訓的方式和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在培訓內容上形成了系列校本培訓主題,走出了一條自己的校本培訓之路,并且不斷發展和完善。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我校在學生品德培養方面也形成了系列德育課程,開設了多種校本課程和多彩的活動課程,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提升課堂教學效能,我校還開展了“ICD課程改革”②。通過幾年的努力,學校的辦學理念和目標已經成為了廣大干部、教職工行動的指導思想,全體教職工在這一思想的統領下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學校各項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
本書系統介紹了學校在項目組的引領下,從抓住機遇、尋求發展,到深化辦學理念、完善辦學目標,到踐行目標、探索發展,再到放飛理想,實現自我超越的過程。其中重點介紹了“三品”辦學目標體系的形成,干部、教師、學生、家長四個層次校本培訓體系的構建,以及“ICD課程改革”等領域的探索。本書是學校走向優質校這一過程的記錄,全面展示了我校在優質學校建設中取得的豐碩成果。
本書由王玉輝、郭友主編,劉曙光、董振河、梁艷、楊紅雁、謝巖、陳明等做了大量組織和編寫工作。我校廣大干部、教師把自己的實踐進行梳理和總結,積極參與撰稿,付出了辛勤的汗水。項目組的專家們多次參加研討,更是付出了智慧與辛勞。李延林副教授、楊朝暉副教授為本書的編寫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楊朝暉副教授對全書做了最后的審定與修改。可以說,沒有大家的努力,就不會有此書的如期問世。在此,對一貫支持、關心我校發展的人們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王玉輝,中學高級教師,曾任吉林省遼源市第十五中學、第十中學校長,現任北京市順義區楊鎮二中校長。被評為全國素質教育優秀個人、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全國優秀校長、“教育奠基中國”全國名優校長、北京市可持續發展教育科研骨干。被聘為霍懋征教育思想研究會理事、《北京教育》雜志理事會常務理事、北京市初中教育學會副會長。于《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中小學管理》《中小學校長》《北京教育》等多家報刊發表文章60余篇,承擔多項課題并獲獎。
近年來帶領學校獲得全國素質教育優秀學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ESD)項目示范學校等數十項榮譽。并多次承辦國家、市、區級教育教學現場會,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望。
郭友,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北京市政府初中建設工程特聘專家,先后擔任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微格教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副理事長等社會職務。自1998年至今,先后承擔北京市政府指令性課題、北京市初中建設工程、UDS順義優質學校建設項目,曾在五所初中學校擔任科研副校長、專家、顧問等職務。主要研究領域為教師教學技能、教學設計和教師專業化發展研究,曾主編《教師教學技能》《新課程下的教師教學技能與培訓》等著作,參編著作多部,在《高等師范教育研究》《中小學管理》《電化教育研究》等刊物發表文章近百篇。
《“品”出優質:北京市順義區楊鎮二中“三品”目標引領下的辦學之路》
第一章 擁抱機遇,尋求發展
一、擁抱機遇,開展優質建設
二、專家診脈,明確建設方向
三、重新反思,尋求發展出路
第二章 深化“三品”,明確方向
一、行為導航,形成學校辦學理念
二、落實理念,提出“三品”目標
三、合力研討,發展“三品”目標
四、全體參與,深化“三品”目標
五、發展指標,細化“三品”目標
六、經歷過程,感悟“三品”目標
第三章 目標引領,師生重品德
一、品德培養,干部先行
二、立足校本,培訓教師
三、系統構建,培養學生
第四章 落實目標,管理有品位
一、教學管理力求“四精
二、德育管理力求“四化
三、黨政管理力求“四制
第五章 踐行目標,辦學創品牌
一、創設條件,成就品牌教師
二、推進課改,打造品牌課程
三、建設班級,打造品牌文化
第六章 放飛理想,超越自我
一、干部成長,飛速發展
二、教師成長,美麗綻放
三、學生成長,健康向上
四、課程建設,多元立體
五、社會影響,日漸加強
六、沉淀反思,獲得經驗
《探尋學科核心基礎知識:首都師范大學密云附中的研究行動》
《來自一線的教育智慧:“UDS合作優質學校建設項目”優秀案例集萃》
《追求優質,我們在行動:基于UDS合作的優質學校建設之路》
“先學后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主線,以評價為主要手段的問題教學模式。教學行動過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課前問題評價、課中問題評價和課后問題評價,使教師和學生帶著問題來上課,在課堂中教師和學生通過交往和對話來解決問題,下課后教師和學生仍然帶著問題走出教室,使“問題”在不斷地評價過程中得到有效提升和解決。這種“先學后導——問題評價”的教學法,既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又能促使其養成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習慣與品質,同時也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
具體而言,這里的“有效教學”是個大概念,包括有效備課、有效上課、有效拓展和有效評價。“先學后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的主要含義是強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提前學習教學內容,學生要進行結構化預習,通過“問題發現單”,把不會的知識內容整理出來。同時,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度學習和研究,結合學生發現的問題進行結構化備課;上課時采用的教學組織形式主要是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下,教師或學生呈現問題,通過問題對話和問題評價,逐步引導學生生成問題、解決問題。該模式主要是將文本知識問題化,問題能力化,以“問題”為主線,以評價為手段,真正意義上實現知識與技能遷移,提高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最終目的是使每一位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逐步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大面積提高學業成就,提高終身學習能力。該模式主要包括四個要素,即“問題發現”、“問題生成”、“問題解決”、“問題拓展”。其中每個要素中均包涵著對問題的評價,也可以稱四個操作環節。
通過此次培訓,我校教師基本領略了“先學后導——問題評價”的教學模式的主旨。此后便是我們的教師按照自己的理解試探性地實施踐行。
三個月后,韓立福教授又帶著他的專家教師團來我校進行為期兩天的現場指導,各位課改專家深入班級,親自進入課堂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聽課指導教師的教學,激發了師生的極大興趣。
令我們欣喜的是,通過此次教研,師生之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研討問題比以往精細了,挖掘教材比以往深刻了,課上關注學生、強化學生思維的訓練更多了。學生在課堂上話語權多了,肯于獨立思考并善于合作了,潛能被充分激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