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道林·格雷相貌俊美,心地純良。朋友霍華德為他畫了一幅絕美的畫像,而亨利勛爵的一席話讓道林*次意識到自己的青春和美。他不禁感嘆:真悲哀。∥視兝希@幅畫將會永遠年輕……如果能反過來就好了!如果永遠年輕的是我,而變老的是畫,那該多好。榱诉@個,我愿獻出這世上我擁有的一切!我愿以我的靈魂交換!不料一語成讖,道林不僅永葆青春,犯下罪惡也絲毫不改他純凈的面容,而畫像愈發邪惡丑陋。當欲望得到放縱,罪孽覆水難收之時,道林欲殺死過去,舉刀向畫像刺去,一切都結束了……
本版《道林·格雷的畫像》由資深王爾德研究學者孫宜學老師翻譯,譯文忠實原文,優美流暢。
作為王爾德*長篇小說,《道林·格雷的畫像》是他藝術化的自傳,和不幸命運的前奏。犯罪、驚悚、男主人公之間的曖昧情愫……這個構思精妙、想象豐富的故事背后是王爾德關于藝術、愛情和人生的洞察。王爾德廣為流傳的經典語錄絕大部分都來自本書。
《道林·格雷的畫像》于1891年出版后曾受到英國報界抨擊:一本有毒的書,充滿了道德與精神淪喪的臭氣。評論家們紛紛稱道林·格雷為惡魔,但王爾德認為他是無罪的:如果不用為犯下的罪孽付出代價,我們每個人都會露出人性的惡。
當一場同性戀愛使王爾德官司纏身,《道林·格雷的畫像》是罪證之一,*終他被判嚴重猥褻罪入獄兩年。在一百年多后的今天,我們驚奇地發現王爾德寫在書中的一句話可謂該事件的*注解:世人所謂的不道德之書,其實展現了世界本身就有的恥辱。
序言
藝術家是美的事物的創造者。
呈現藝術,隱去藝術家是藝術的目的。
批評家能把自己對美的事物的印象,轉換成另一種形式,甚至全新的內容。
批評的最高形式,也是最低形式,是自傳體的。
那些在美的事物中發現丑的含義的人是墮落而毫無魅力的。這是過錯。
那些在美的事物中發現美的含義的人是有教養的。他們還有希望。
懂得美的事物僅僅意味著美的人,才是上帝的選民。
書沒有道德和不道德之分,只有寫得好的和寫得差的,僅此而已。
十九世紀對現實主義的厭惡,如同從鏡子里照見自己面孔的卡利班的狂怒;
十九世紀對浪漫主義的厭惡,則是從鏡子里照不見自己面孔的卡利班的狂怒。
人的道德生活只是藝術家創作題材的一部分,而藝術的道德在于完美地運用不完美的素材。
藝術家并不想證明什么,即使真實可以被證明。
沒有藝術家有道德上的同情。藝術家道德上的同情會造成不可饒恕的矯揉造作的風格。
從不存在病態的藝術家。藝術家可以表達一切。
對藝術家來說,思想和語言是藝術創作的工具;
對藝術家來說,罪惡與美德是藝術創作的素材。
從形式的角度看,音樂家的藝術涵蓋了一切藝術類型;
從情感的角度看,演員的技藝涵蓋了一切藝術類型。
一切藝術既有外表,又有象征。
若有人要鉆到外表的下面,那后果自負;
若有人要解讀象征的內涵,那后果自負。
藝術真正反映的是觀眾,而不是生活。
一件藝術品引發不同的觀點,正體現了作品的新穎、復雜、重要;
當批評家們意見分歧,藝術家卻與自身一致。
制造出有用之物的人是可以原諒的,只要他不崇拜它;
制造出無用之物的唯一借口,就是制造者狂熱地崇拜它。
一切藝術皆無用。
奧斯卡·王爾德
Oscar Wilde(1854-1900)
英國作家、戲劇家、詩人
王爾德一生創作頗豐,童話、戲劇、小說如今均已是文學經典。
在他生活的維多利亞時代,世人將他的童話與安徒生相提并論,對他的劇作追捧至極,但小說《道林·格雷的畫像》卻因藝術觀不被接受而備受爭議。
當一場同性戀愛使王爾德官司纏身,這本小說竟成為罪證之一,最終他被判嚴重猥褻罪入獄兩年。
出獄三年后,王爾德在巴黎一家小旅館去世,年僅46歲。
譯者簡介:
孫宜學,博士,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上海市比較文學研究會副會長等。主要從事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海外漢學、漢語國際傳播研究。已出版學術專著10余部,編、譯著30余部。
已出版作品:
翻譯:王爾德《獄中記》
編譯:《審判王爾德實錄》《奧斯卡·王爾德自傳》
著作:《凋謝的百合--王爾德畫像》《眩暈與跌落:王爾德評傳》
孫宜學教授將王爾德比喻成烈焰中炫羽的孔雀,華美、熱烈而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