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美德源遠流長,載籍豐富,蘊蓄著無盡的寶藏,是我們走向現代化所憑借的精神支柱。正是“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等傳統美德在一代代人中綿延不絕地傳承,成就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與文明的共同延續。習總書記講話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主要有兩個途徑,即制度建設和道德建設。在道德建設上,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每個人身上,體現其道德教化的功能,就必須以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實踐為基礎。也就是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必須一起抓:一方面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一方面注重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本系列叢書圍繞仁孝、禮義、廉恥、智勇、忠信五組主題,精選古代歷史故事,系統闡釋中華傳統美德的道德內涵,引導讀者從歷史的鏡鑒中,享受一番道德的滋養,實現一段精神的升華,從而更好地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優秀文化。特別是各族人民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的中華傳統美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包含著人類社會道德發展的精髓,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和傳家之寶。
中華傳統美德源遠流長,載籍豐富,蘊蓄著無盡的寶藏,是我們走向現代化所憑借的精神支柱。中華傳統美德中的偉大民族精神、崇高民族品格、純樸民族情感、優良民族習俗等,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具有超越時空的魅力。文以載道,文以化人。正是“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等傳統美德在一代代人中綿延不絕的傳承,成就了中華民族數千年歷史與文明的共同延續。
仁,是內涵于人的道德能力,體現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一個人能不能成為“仁人”,關鍵在于自己能否修身養性,陶冶品行,德業兼修,日日精進。人的一生,應是一段學于仁,依于仁,行于仁,安于仁的旅程……
義,具有不為世俗功利觀所左右的獨立的價值。生活中,有一種比個人的實際利益更高的價值,這就是道義。君子生而為道義,對于天下的事情,都應“直道而行”,把住義與不義的底線,維護社會的公平、公正、公益……
禮,既是社會文明程度的直觀表征,又是個人道德素質的外在標志。人的一生,不學禮則無以立身,不知禮則無以自立。我們學禮知禮,所重視的是體現在禮的形式之中的社會道德功能和意義,是為了掌握做人做事的規矩……
智,是知人與求是的理性原則。一個人要成為智者,應該好學、樂思、勤問、篤行,通過學習與實踐,吸納人類智慧,豐富心靈世界,涵養生命氣質,提升修養品級,從而達到做人的理想境界……
信,是每個人的道德修養之基“誠實貴于珠寶,守信乃人民之珍”,信實的品格,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做人,就應該“表里相符,德行協同”’保持自己的本色,任憑歲月流逝,也絕不會減弱誠信在心靈中發散的光澤……
忠,是國家穩固的依靠。做人,應把公忠報國作為人生的第一要義,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忘記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對事業的一片忠誠。一個人如果懷有忠誠之心,就能做到忠愛、忠義、忠正、忠敬、忠善、忠誠……
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人守孝道,不僅要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子女和親人,而且要擴而廣之去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進而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盡大孝而行大義,立大志而成大事……
廉,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取向。做人應守身如玉,矢志不渝地追求精神上的超越和升華,涵養充塞于天地之間的浩然正氣。人生猶如一幅畫,當我們用心靈之筆勾畫每一道風景時,清廉應是美麗的一筆……
恥,是明善惡、辨是非、識美丑的內心標準。做人,需要“行己有恥”,守住人之為人的底線。知恥,是一個人良知的先導,只有“潔己勵行,思學正人”,正確對待榮與辱,靈魂才會健康而有活力……
勇,體現為一種自強不息、擔當大義的堅忍意志和奮斗精神。做人,應努力培養自己的勇德,勇于行義,勇于為善,勇于進取,勇于創新,讓生命因為“勇者不懼”而更加絢麗,更有力量……
綜觀人類發展的文明史,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是在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中走到今天的。中華傳統美德,作為極其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譜寫了一個又一個動人故事。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吨芤住酚性疲骸岸嘧R前言往行,以蓄其德”歷史是一部讓人清醒的教科書,閱讀古圣先賢的故事,能夠讓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擇善而從,品味人生的價值,體悟生命的意義,用傳統美德啟迪思想,提升眼界,溫潤心靈,修煉品格……
歷史是人類最好的老師。品讀歷史,可以讓我們獲得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智慧。對綿延五千多年的中華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從而在歷史的鏡鑒中,校準時代的心靈坐標,引領社會的價值航:向!白x歷史悟美德”系列叢書正是為了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而作,本書重點講的是仁、孝二德。如果讀者能夠從中收獲一份歷史的饋贈,享受一番道德的滋養,實現一段精神的升華,那都將是作者最為欣慰之事。
史世海
2016年2月
第一章 仁智并舉:道德才能的有機統一
格物致知 自求諸心
清而不激 和而不流
不慕榮利 崇尚自然
變古愈盡 便民愈甚
理財有方 利國利民
《農政全書》成其德
醫德正己 醫術救人
憫農《觀刈麥》 稽政《長恨歌》
山中何所有 嶺上多白云
口蜜腹劍 協才為惡
第二章 好學近智:創造價值的必由之路
所貴在道 道法自然
三對策問 弘德事功
書無不讀 窮探圣微
所志者大 所據者實
智慧結晶《授時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