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破邊際:13年2個月23天11個小時的環球旅行記
定 價:¥36
中 教 價:¥16.20 (4.50折)
庫 存 數: 0
在不借助任何引擎、幾乎身無分文的情況下,杰森·路易斯憑借一顆不甘平庸的心和滿腔的大無畏,于1993從英國倫敦出發,通過皮艇、輪滑、步行等純人力方式,穿越大西洋,橫貫北美洲,穿越太平洋,登陸澳大利亞,翻越喜馬拉雅山,穿越非洲和中東,最后于2006年回到英國,耗時13年2個月23天11個小時,完成了總行程為71293公里的人力環球旅行。 本書是杰森·路易斯驚心動魄的\"大冒險三部曲\"的第三部(大結局)。講述了他的環球之旅中在澳大利亞、太平洋、東南亞、西藏、印度、印度洋、中東和東歐的經歷。 這一集的故事從澳大利亞開始:在凱恩斯的購物中心,他通過向人們吹噓兜售自己的環球冒險以籌得旅行的資金;在達爾文,他又不得不在牧場工作三年半才能解決財政問題,繼續遠征;他的隊伍矛盾重重,幾近分崩離析;他經歷搶劫、欺騙、與地方政府周旋,與疾病抗爭,與海蛇、風暴以及未知的恐懼博弈;在云南他感受到陽光的溫暖,在喜馬拉雅山他又遭遇徹骨的寒冷……
★1993年,杰森·路易斯從倫敦出發,開啟了自己的人力環球之旅,13年2個月23天11個小時后,杰森沿泰晤士河回到倫敦,結束了獨特的環球大冒險; ★《荒野求生》主持人貝爾·格里爾斯贊嘆:\"史詩一般的旅行……這樣的旅行要克服的困難和所需要的耐力,都是鮮有人能挑戰的。\" ★BBC等38家媒體爭相報道:作者的故事喚醒了人類的冒險基因,正如《衛報》的評論那樣:\"我們很慶幸有路易斯這樣的人,也很需要這樣的人,他們會一直存在,并將永遠存在。聽聞他們的故事會讓我們心情愉悅。\" ★四色印刷,80g純質紙,配有大量精美插圖,帶領讀者進行一次紙上環球之旅。
8月15日 風速:東南風20節。航向:320M。位置:南緯14°28′21″,東經145°46′12″。下午6點17分。“肯尼,快點回答我。你身上有信用卡嗎?” 即便是通過衛星電話,我也能嗅到他格子錢包里的錢味。“問這個干嗎?你不是在環球旅行嗎?” “有點搞笑,肯尼。你得幫我個忙。還不是個小忙。” 布朗到凱恩斯已經快一天了。他還是和往常一樣,忙碌地準備著。聯系當地的媒體,找船,我們到的時候還得給我們錄像。這次他身上還多了一項組織物資的任務。 在上一次停留之后,我們已經拖著錨,向北漂了8公里,向西行進了快10公里。由于向北漂了,我們不得不放棄在科莫倫特靠岸的計劃。我們只能調整目標,朝西北方向16公里處的“半英里峽口”前進。天氣預報也不怎么準。本來說下周才會刮東南風,結果風提前來了,把我們吹到了帶狀礁區的平行地帶,這下子更不好穿過去了。如果是在科莫倫特,我們可以抓住半個小時的機會,借助潮汐把我們帶過去。可是我們錯過這個機會,只能在麥維爾角那邊的窮鄉僻壤登陸,之前還想讓艾普莉去看醫生,這下也沒法子了。 讓教師撤離是第一要務,第二件事是要保護好“莫克沙號”。之前,我已經讓肯尼聯系過利澤德島的一個五星級度假村,請求他們伸出援手,幫我們穿過島礁,結果遭到了無情的拒絕。所有的救援船都得原地待命,以防那些一晚上消費4000美元的貴客們要去潛水,就連那艘本該征戰大海的深海潛水船也不能動。 聽到這個出乎意料的答復,肯尼又去研究站那邊問了問。坦尼亞·拉姆平易近人,研究站有兩個看門的,拉姆是其中之一。拉姆說研究站的船開不到那么遠,無法越過礁帶,但是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她和她的丈夫十分愿意幫忙。 肯尼還得擴大他的搜尋范圍。庫克敦所有的商用船都不愿意出航,出多高的價錢都不愿意。 經過幾個小時的電話溝通,肯尼終于找到了愿意接這個活的船,船停在位于利澤德島以南20海里的道格拉斯港。我趕緊打電話跟船長定下來,那位叫約翰·歐的船長要價2000美元一天,燃料費另算。從道格拉斯港到“半英里峽口”至少得花3天時間,這樣算來,這一趟就得花大概8000美元。 肯尼咳嗽了兩聲說:“還讓我幫什么大忙?” “這讓我怎么說呢……”我頓了一下,“旅行的預算早就超支了,你——” “沒問題。”我話還沒說完,他就開口了,“我有一張萬事達信用卡。” 夜幕降臨,風越刮越緊,眼看大風暴就要來了。“莫克沙號”就像一頭發了瘋的斗牛,拖著錨向前沖,偏離了航道。到了午夜,翻涌的巨浪猛烈地撞擊著甲板。其中一個超級巨浪甚至把船整個都淹沒了。
8月16日 風速:東南風偏南35節。航向:320M。位置:南緯14°16′15″,東經145°33′49″。 上午6點30分。我和艾普莉開始整理船錨,錨繩纏住了左舷的槳,怎么拉都拉不動。現在的情況依然很嚴峻,風速已經達到40節?,四周巨浪翻滾。 “現在這情形,讓我想起干活的大牲口了。”艾普莉渾身濕透,氣喘吁吁地說道,她說的是現在拉繩子的感覺,“用繩子牽著牛,不讓牛瞎跑。” 船身晃動的時候,錨繩能松一些,我們只能趁此機會稍微拉動一點兒。 “接著拉。”她又加了一句,“這繩子不像往常那么好拉啊。” 我們把黃色的船帆放了下來。我把船帆拖到了艙門這邊綁緊,想頂住風。現在我們只能使勁蹬,靠腳力跟猛烈的南風對抗了。 昨天晚上刮了一宿南風,即便是在“半英里峽口”登陸,船也已經太偏北了。我們能指望的只剩下肯尼和“韋·喬克號”了。接應的船連夜兼程,從道格拉斯港出發,開往利澤德島,他們打算沿著南緯14°12′一直往西開。我們打算沿著這個緯度往北開,希望兩船能順利相遇。但是,只要其中一艘船偏離航線——“半英里峽口”,兩艘船就會失之交臂。 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能讓這件事發生。約翰·歐在離開鮑勃和坦尼亞家時,就已經把丑話說在前頭了,我們只有一次機會。他警告說:“如果你們沒在那附近,而是進了巴瑟斯特灣,我們也幫不了你們了。” 上午9點40分。“半英里峽口”此刻就在我們的東北方。我們離巴瑟斯特灣也只有3小時的路程。此刻,我極力保持冷靜,但是內心一直在嘶吼:“該死的韋·喬克號怎么還不來?” “韋·喬克號,韋·喬克號,這里是腳踏船莫克沙號。” 沒人回答。 艾普莉踏腳板的時候,我用衛星電話給鮑勃·拉姆打電話。他那兒有電話,還有研究站的大功率無線電,可以給我們當聯絡人。 “鮑勃,有韋·喬克號的消息嗎?” “沒有,哥們兒。現在聯絡不上他們。但是他們有觀測槍魚的雷達天線,他們找你應該比你找他們容易得多。” “好吧。如果我們10點半的時候還沒遇上,每隔15分鐘我就會發一次信號。” “應該沒問題,哥們兒。” 我對艾普莉說換我蹬一會兒,她說還沒到換班的時間,到我了她一次都沒忘過,這次也不會忘。她暈船的癥狀已經持續30天了。她現在跟剛從圖拉吉島出發時判若兩人,我都想不起她原來長什么樣了。短短一個月,她就瘦成了皮包骨頭,皮膚黝黑粗糙,還掛著鹽漬,滿臉皺紋,眼窩深陷,右眼有點睜不開。她的頭發松松地挽在腦后,飲食一直跟不上,看起來一點兒營養都沒有,而且兩周都沒洗過澡了。 她的身體快支撐不住了,精神頭倒是還不錯。我沖她笑了笑,說:“艾普莉,你還記得嗎?剛啟程的時候,你說希望自己能像勁量電池小兔子一樣。” 她點了點頭,我能感覺到她帶著面罩的臉上綻放出了活力。 “不管今天會發生什么,有一件事我們可以肯定,就算是勁量電池小兔子,也早就不行了。” 她的眼神不那么堅毅了,臉上滑過兩行熱淚。
……
杰森·路易斯,英國旅行家,暢銷書作家,搖滾歌手,電視制作人。曾于1993年至2006年進行人力環球旅行,后將其經歷制作成電視節目而在英國名聲大噪,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人。其事跡先后被包括英國BBC、《泰晤士報》、《舊金山紀事報》等全球200多家媒體報道,并被《泰晤士報》認為是\"人類迄今為止無出其右的偉大旅行家!\"
02 引言11 澳大利亞凱恩斯:老鼠般的艱苦生活15 澳大利亞內陸:\"你們永遠也到不了達爾文市!\" 69 達爾文市:最好的工作75 帝汶海:在阿普斯利擱淺83 東帝汶91 印度尼西亞:位于巴圖加德的邊界線101 努沙登加拉群島:爭吵、海蛇和僵尸133 爪哇島:遠離家鄉141 蘇門答臘島:繼續前進&用帕蘭砍刀說話163 從新加坡到中國:援手和傻笑177 喜馬拉雅山脈:在西藏待了7周193 途中的感悟201 印度:大千世界,無奇不有209 阿拉伯海:闖入海盜控制的海域235 中東地區:阿勒頗的鐘聲247 歐洲:回到未來269 后記
“基尼,聽說有人踩著腳踏船環游世界,據說他們是從倫敦出發的。” 說話的人操著很重的倫敦口音。 “我也可以做到,沒問題。” “千萬別,托尼,你還想環游世界?你圍著咱這條街跑一圈都夠嗆!” 聽他們說話的習慣,肯定是東倫敦人。 “我肯定能做到,基尼。等我練練,當你爹都沒問題!” 我半夢半醒,聽得糊里糊涂,聽見有個女人在咯咯地笑著說:“快別說了,有人在呢!” 我漸漸回想起了之前的情形。 是了,我在老鼠洞,澳大利亞凱恩斯碼頭附近的一個購物中心。 如果史蒂夫在巴黎的時候跟我說,在環游世界的過程中,我們要在購物中心長住,我肯定會笑話他。盡量將自己抽離人類靈魂的黑洞,是我這次遠航的目的之一。真是命運多舛,我最恐懼的夢魘竟然變成了現實。如今我成了購物中心的常住人口,我要吹著冷氣對廣大消費者吹噓兜售自己的故事,想辦法吸引那些目光冰冷的顧客們的注意。 每天下班的時間段,我要在船上賣簽名T恤,20美元一件,等到商場保安清完場,我就在商場里躲著。等到第二天早上,趁商場還沒開門我就溜出去,假裝成剛來的樣子。 經過道格拉斯港游艇俱樂部的雷和多雷勒的引薦,我得以把“莫克沙號”停在游艇碼頭的棧道,幫忙把游客運上去往大堡礁的客船。早上和晚上游客集中上下船時的收益最好。雖然賺不了大錢,但是畢竟現金源源不斷地涌入了我的口袋。 有一天,有個人對我說:“這船看起來挺有意思。”那人估摸著得有七十歲了,戴頂草帽,穿了條卡其色的褲子。我心想,這人不是當過兵就是神父。他溜達到我的攤位前,那天我正打算關門歇業。 “是呀。”我心不在焉地回了一句,“這船……”然后我就沒說下去了。我又累又餓,不想說話。強烈的燈光晃得我頭疼。 他看著我說:“怎么,你不打算給我講講嗎?”他的語氣有些不高興。 我本不情愿,但是他的反應激起了我的熱情,他會不時露出“真的嗎?”“真夠離奇的!”那樣的神情。 這個人叫喬治·艾伯特。“我能看看里面嗎?”他目光敏銳,先看了操作臺,又把頭伸進了艙口,“天哪,真夠窄的。” 但是跟他的經歷比起來,在“莫克沙號”上受的這點罪根本不算什么。他對我講述了1941年二戰期間他在克里特當戰俘的往事。 喬治回憶說:“我逃過6次,全都被逮了回去,他們把我單獨關押了兩個半月。”他指了指自己的左手,我這才發現,他的左手有些萎縮。“在那之后,我這只胳膊就動不了了,關節炎。” 喬治講述他的第七次逃跑,這次他成功了,逃出去以后他就開始向東跑。“我們一直跑到了前線,戰場上坦克橫行,炮灰飛揚。” 后來我在濱河大道上又看見過他一次,他正要趕公交,在閑逛的游客和遛狗的人群中疾行而過。我心想,看他那健步如飛的架勢,跟個活力四射的青少年似的,他還有什么可抱怨的? 要做到真正的環球旅行,我必須原路返回,重新駕乘“莫克沙號”穿過大堡礁。重新計劃的時候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不過,最后還是和往常一樣,遠航隊聯系了一堆幫手,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 7月22日,出發穿越澳大利亞 “哥們兒,這是斯塔克河嗎?” “沒錯,這他媽就是斯塔克河。” 50歲上下的喬·斯科拉是典型的澳大利亞內地人,腳上穿著人字拖,下面是短褲,上身是一件印著鉆頭廣告的T恤。他的胡子上還沾著鹽粒和胡椒,鷹鉤鼻高得出奇,有時候真是未見其人,先見其鼻。一頂長期被汗水浸泡的破爛帽子給眼前這幅畫面又添上了一抹野性破敗的風采。 “他媽的,你們這群龜孫子!” 他的右胳膊上掛著一個卡斯爾梅恩的容器,這玩意兒應該就是他在內地生存的全部意義所在。他拿著那容器,沖著我們晃了晃:“你們他媽是不是有病?來他媽這地方騎他媽什么自行車。想騎自行車,你們他媽去哪兒不行?干嗎非他媽來這兒?” 我們迷路大半天了,一直在庫克敦北邊瞎繞。我手上的地圖已經有30年歷史了,上面的標識早變樣了。我們沿著推土機走過的痕跡走,結果偏離了路線,而且已經偏出了好幾公里。 但是沒關系。之前在凱恩斯已經被困了10個月之久,在內地迷個路算什么,反而讓我覺得是個奇妙的體驗。鐵紅色的土壤上覆蓋著沒什么生機的桉樹林,動作敏捷的沙袋鼠跳來跳去。我們還遇到了巨蜥,經過的時候,它們倚著脫落的硬木樹干一動不動,偽裝術相當完美。白蟻的蟻巢也很有趣,洞口周圍有土堆,蟻巢是東西向的橢圓形,能最大限度地接收到陽光。 喬倚著他的霍爾登皮卡車,看著我們的佳能戴爾說:“我敢打賭,這車不是你們的。” “借的。”我說。 他灌了一口啤酒沖我們擺著手,那雙手一看就是久經風霜,手指像利爪一樣,手掌上有很多龜裂的傷痕。 “你們打算騎著這玩意兒上哪兒去?” “達爾文市。” 他連眼睛都沒眨,接著問道:“就你們幾個?還有別的人嗎?” “還有幾個。”答話的是約翰·歐。約翰·歐是我們的贊助商兼司機兼內陸生存專家約翰·安德魯斯的酒友。約翰·安德魯斯的外號叫“藍狗”,他是新西蘭人,為了幫我們,請了好幾天的假。“但是,他們到現在還沒到呢,也就是說--就是說你們他媽迷路了!”喬囂張地吼道,“聽著,留下點記號,讓他們能找到你們,趕緊他媽走。” 一片渾濁的河水阻斷了我們前進的路,那是一潭綠色的死水,岸邊泥濘不堪,立著一排排紅樹,風吹樹響,中間還夾雜著鳥兒的陣陣啼鳴,只是不見那鳥兒的真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