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富蘆花的散文是描寫自然與人生的典范之作,成為日本對國民施行美感教育的良好教材。在蘆花筆下,人類賴以生息的自然界,始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絢爛多彩的富士黎明,廣袤無垠的相模灘落霞,奇詭多變的香山飛云,飄渺迷茫的花月秋夕……這些自然景象,一經作者妙筆點染,無不意趣盎然,令人神往。
德富蘆花——日本近代“情感教育”始祖
描寫自然與人生的典范之作,美感教育的良好教材
德富蘆花(1868-1927),日本近代著名社會派小說家,散文家,生于熊本縣。少年時受自由民權運動熏陶。1885年皈依基督教,1898發表小說《不如歸》而聞名。1903年震動文壇的長篇小說《黑潮》,揭露明治政府的昏聵和專橫暴虐。1907年去耶路撒冷朝圣,回國時專程去拜見托爾斯泰。歸國后在東京郊外實踐了晴耕雨讀的生活。寫下的隨筆集《蚯蚓的夢囈》。
春天的憂傷
獨自在野外漫步。仰望淡遠恬靜的天空,薄如輕煙般的云片,如綢般飄逸,如霧般輕柔。原野里的青草散發出淡淡的清香。流經身旁的清澈溪水,跳躍著、歌唱著,快樂地向前潺潺流淌。我徜徉在這清新的原野,任憑柔煦的風兒親吻我的臉龐。
忽然,一種莫名的懷戀之情油然而生,剛欲捕捉,卻已消失的無影無蹤。
我的靈魂不能不仰慕那遙遠的天國。
春天的大自然宛若慈母。投身于這神圣的懷抱里,人的肉體似乎逐漸被融化、吸收,仿佛已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這時的你會哀怨人生苦短,仰慕大自然不朽的永恒。
換言之,這種春天里的憂傷,宛若我們投入慈母的懷抱,會產生一種近乎撒嬌的感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