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只有2萬元資本、市場份額為0的小公司,成長為一個年營業收入突破800億美元的超級大公司,華為只用了20多年的時間。誰也不會否認這是一個商業的奇跡!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人,那就是華為的總裁——任正非。他重新定義了中國企業的商業精神,被人們譽為教父級的企業家。作為華為的創始人和實際掌控者,任正非依靠其獨特的個人魅力和卓越的經營管理方法,帶領華為一步步走向巔峰。
本書全面講述了任正非的商業思維和經營理念,以真實的案例和任正非的口述及其親筆文章為切入口,深刻剖析華為狂飆式發展背后的商業邏輯和規律。任正非總結70余年的商海心得,從經營策略、營銷要領、管理真相,到處世之道、人生哲學,條分縷析,娓娓道來,高屋建瓴而通俗易懂,樸素簡潔而直達精髓。讀完讓人不禁豁然開朗,驚嘆不已,頓時洞悉經營的要訣和商業的本質。
任正非:出生于1944年10月25日,父母是鄉村中學教師,中、小學就讀于貴州邊遠山區的少數民族縣城,畢業于重慶大學暖通專業,1974年應征入伍,歷任技術員、工程師、副所長。1983年復員轉業至深圳南海石油后勤服務基地,1987年集資21,000元人民幣創立華為公司,1988年任華為公司總裁,至今。
2011年任正非以11億美元首次進入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全球第1153名,中國第92名。在《財富》2012“中國zui具影響力的商界領袖”榜單中位列TOP1,2013年蟬聯TOP1。
企業發展不需要完美主義
世界是在變化的,永遠沒有精致完美,根本不可能存在完美,追求完美 就會陷入到低端的事物主義,越做越糊涂,把事情僵化了。做得精致完美,就會變成小腳女人,怎么沖鋒打仗。以前我認為跳芭蕾的女孩是苗條的,其實是粗腿,很有力量的,腳很大的,是以大為美。華為為什么能夠超越西方公司,就是不追求完美,不追求精致。
——任正非
他曾經認真分析過日本企業和美國企業,發現日本企業更加注重打造完美和全面的技術,而它們也的確具備這樣的技術優勢。相比較而言,美國企業則屬于更加務實的人,它們在技術并沒有像日本人那樣做得非常完美而精致,它們更加務實,更加注重技術實際的實用價值。日本企業追求完美的做法的確一度讓它們的產品蜚聲全球市場,日本貨幾乎成為了技術的代名詞,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日本企業開始沒落,諸如松下電器、索尼等傳統企業已經跟不上時代潮流的發展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它們過于追求完美,對制造工藝過于苛求,對產品新技術也過分著迷,卻忽略了實用性。它們的產品質量很好,但一些非常新的技術根本不實用,而且造成了高昂的成本費用,所以最終失去了競爭力。
日本電子企業的沒落給任正非提了一個醒,讓他深刻地意識到完美主義不過是“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的幻影,僅僅是看起來很美而已,但根本不現實,也不符合現實。他認為最完美的、最全面的未必就是最好的,
想要追求更高更好的東西并沒有錯,而且這是企業發展的一個積極信號,但是如果過度追求完美,想要確保任何細節、任何環節都毫無瑕疵,這可能會給企業的發展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比如有的企業為了實現完美主義,不斷地對一些邊邊角角進行打磨,不斷地優化一些潛在的不足,不斷進行改進和修飾。任正非雖然也建議華為員工要精益求精,要有工匠精神,可是他并不贊同無休止的打磨和改進,因為無論如何,即便再小的變革也會增加成本,也會對原有的秩序造成影響。
他一直都認為,一個正常的公司需要通過變革來提升整體的核心競爭力,需要通過改進來完善自身的缺陷,提升崗位工作效率,但這并不意味著公司就要頻繁進行變革,事實上變革的頻率越快,次數越多,公司內外秩序就越是難以保持安定。所以他覺得:“變革究竟變什么,這是嚴肅的問題,各級部門切忌草率。一個有效的流程應長期穩定運行,不能因為有一點問題就常去改動它。否則,改變的成本會抵消改進的效益。已被證明是穩定的流程,盡管它的效率不是很高,除非我們在整體設計或大流程設計時發現缺陷,而且這個缺陷非改不可,其他時候就不要改了!
從工作的本質來說,管理者既要注重效果和質量,同時也要兼顧成本,要兼顧體制內的穩定性,而完美主義者只會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會破壞原有的平衡狀態。在這里,任正非很好地做了表態,那就是企業不需要做到完美,不需要無休止地改進和完善,只要達到標準,只要具備了使用的價值,只要能夠迎合市場的需求,那么就是成功的改良,就沒有必要耗費心力和資本去浪費時間,沒有必要一次次地破舊立新。
為了貫徹這個理念,任正非曾經提出了變革的七個反對原則,其中第一條就是“反對完美主義”,對任正非而言,改革并不是全盤否定,并不是大刀闊斧地建立一個完全新的體系,并不意味著要將所有的環節都打造得非常完美。完美主義是不實用的,而且很容易造成新的沖突,為了保持和諧的狀態,華為并不主張快速的、完全的改革,而是主張慢慢進行改良,主張點到為止。更何況,純粹的完美根本不存在,如果非要執著在完美主義上,只會造成更大的內耗,同時也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誤導。
而在管理人才和用人方面,同樣如此,任正非提倡的是人才的實用性和適用性,強調的是讓最合適的人出現在最適合的崗位上。盡管華為在招收新人時一直以來都非?粗貙W歷,但這種高學歷是相對而言的,專業技能是華為非?粗氐囊蛩。華為從來不會盲目招人,也不會以完美的標準來衡量人才,它需要的是一些專職人才。任正非認為學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人才的素質,卻不能代表高學歷一定就適合所有的崗位,一個企業需要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人才,而且永遠都不可能找到“最好”,最重要的是能夠達到人才和職位的匹配,這樣才能發揮出人才的優勢和價值。
過去有很多人在公司任用人才時會提出異議,認為這個人優缺點,認為他在某方面做得很差,可是任正非卻并沒有理會這些意見,而是堅定不移地任用人才。他知道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完人,任何人身上都會優缺點,但是只要這些缺點不會影響自身的工作,不會造成什么太壞的影響,那么就沒有必要吹毛求疵。
任正非說一個好的企業需要包容性,一個好的管理者也需要包容性。而這種包容并不是盲目的,并不是毫無節制的,而是一種針對性的包容,只要這些缺點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只要這些缺陷不會對整體的運作造成阻力,那么就可以不必太過在意,企業可以適當做出協調。就像一個芭蕾舞演員一樣,苗條的細腿搭配上優美的舞姿固然更加好看,可是片面追求完美好看,而想辦法削減腿部肌肉,那么芭蕾舞演員最終可能連站也站不穩。所以有時候,不刻意追求完美反而會達到最佳的狀態。
正是因為多年來反對完美主義,反對無意義的無休止的改進,華為的發展一直非常穩定,而這樣也確保它能夠在國際市場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