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1989:我們眼中的彼此》是作者葛綺云、阮虹對自己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美國工作期間見聞的回憶錄,回憶了自己當年在美國二十多個活動的過程,內容涉及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在廣泛接觸美國各界人士的過程,向他們介紹中國,并通過他們更深入和更全面地了解美國。
31年前,也就是1985年5月,我隨丈夫韓敘出使美國。在他擔任大使的四年時間里,我曾以札記的方式記錄了我在美國的主要經歷。后來再翻看那些札記,發現其中多一半的篇幅都是隨韓敘出訪的見聞。算起來,我們在那段時間里,竟先后訪問了美國四十多個州的七十多個城市。韓敘頻繁而廣泛地接觸美國各界人士,向他們介紹中國,并通過他們更深入和更全面地了解美國。三十多年過去了,有關的經歷在我的記憶中仍然栩栩如生。
這些訪問都不是官方安排的,如果用今天的話來說,它們應該屬于公共外交的范疇。但那時,我們大多數人的頭腦里還完全沒有這樣的概念。我那時把他的馬不停蹄簡單地歸結為勤奮,因為他喜歡用工作填滿自己的時間,也包括周末的時間。不過現在,我對他的做法有了更多的理解。
當然,這一點在今天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是的,公眾并不直接參與外交政策的制定,但是公眾對對方國家的看法,同各自的國內政治和對外政策之間,存在著密切的互動關系。
美國蓋洛普公司在2014年2月進行的一個民意調查的結果讓我感到了擔憂,在這個以“世界事務”為主題的調查中,中國第一次取代伊朗,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頭號敵人”,其理由是在未來10年中,中國將對美國的重大利益構成關鍵威脅。持這種看法的人占到了被調查者的20%。其中52%的人認為,這種威脅來自于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實力,46%的人認為,這種威脅來自于中國的軍事力量。
我想,這個調查結果反映了目前中美關系中的某些緊張因素。有人形容說,中美兩國的利益相互滲透,早已到了我們任何一方都難以想象切斷我們之間聯系的程度,但是我們相處時又感到不舒服。
是什么讓我們感到不舒服?其原因是否也包括“頭號敵人”和“關鍵威脅”的判斷呢?但問題是,這個判斷本身符合事實嗎?又是什么原因讓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對中國持有這樣的判斷呢?
當然,中國在崛起,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崛起是否就意味著中國必然會成為美國的“頭號敵人”和“關鍵威脅”?在大多數情況下,當人們聽到別人或輿論在這樣談論問題時,人們可能根本就無從辨別這些看法是否符合事實,問題就出在大多數人對事實并不了解上。或者說,人們對事實的了解程度,還遠不足以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判斷。
這個世界是復雜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尤為復雜,就更不要說兩個國家之間的關系了。彼此之間的利益沖突和觀念分歧常常導致紛爭、摩擦,甚至是戰爭,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世界上的很多地方深陷動蕩的原因。
但是還有一種原因絕不應該被忽視,那就是誤解。誤解是導致我們彼此不信任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不信任,又為各種沒有事實根據的猜忌和陰謀論提供了生長的土壤和環境。每天早晨當我們醒來,我們面對的就是對對方越來越深的猜忌和越來越強烈的不滿,這是我們想要的嗎?當然不是,除非是某些別有用心的、只關心自己或自己所屬集團狹隘利益的人。既然如此,我們為什么要讓誤解不斷加深各種猜忌,并且左右我們對對方的判斷和態度呢?是時候徹底搬掉“誤解”這塊妨礙中美關系繼續發展的絆腳石了。而要搬掉這塊絆腳石,我們就要更努力地去了解對方。
葛綺云,1926年生于上海。1950年從復旦大學外語系畢業后調入外交部并長期在國際司工作,一等秘書。1955年-1957年曾在外交學院進修。80年代初在國際司裁軍處工作期間,多次參加聯合國有關會議。70年代末和80年代中期,先后兩次隨丈夫韓敘大使出使美國。1990年退休,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阮虹,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高級編輯。多年從事理論學術類及社教類專題節目的制作。業余時間嘗試多種文體寫作。現已出版《一個外交家的經歷——韓敘傳》(中、英文版)、《中韓“劫機外交”》等多部作品。
序 我的心愿
1985年
10月3日-6日
西雅圖:中國大使發出警告
10月6日-7日
洛杉磯:中國正在發生什么
12月3日-5日
北卡羅來納:皮德蒙特三角區的渴望
1986年
1月15日-18日
佛羅里達:棕櫚灘的好奇目光
4月18日-24日
休斯敦:坦陳立場
4月30日-5月3日
科羅拉多:變化中的中國充滿機會
7月17日-21日
洛杉磯:姊妹之情
9月11日-13日
西弗吉尼亞:問答之間
11月4日-8日
波士頓:談笑有鴻儒
1987年
4月30日-5月2日
田納西:五月的孟菲斯
8月12日-13日
俄勒岡:蠶式導彈風波乍起
11月30日-12月3日
密歇根:老友記
12月6日-7日
伊利諾伊:成長的友誼之樹
1988年
2月22日-23日
田納西:與美國未來精英的對話
3月10日-12日
圣路易斯:為有源頭活水來
4月13日
舊金山:在斯坦福大學的講壇上
5月6日-7日
內布拉斯加:紅色記憶
1989年
7月23日-24日
棕櫚灘:告別演說
結束語
附錄:1985-1989年韓敘應邀在美國各地發表公開演講及講話情況概覽